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游山西·读历史——大阳古镇:传承千年 跨越古今(山西晋城大阳古镇简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10 14:32:15    作者:life    浏览次数:3719    评论:0
导读

9月25日下午,“游山西•读历史”第二届全国主流媒体山西行活动太行线记者、编辑,走在晋城市泽州县大阳古镇的路上,感受这里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淳朴的民风。 游客们走进大阳古镇。摄影:杨洋 大阳古镇古称“阳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拥有2600

9月25日下午,“游山西•读历史”第二届全国主流媒体山西行活动太行线记者、编辑,走在晋城市泽州县大阳古镇的路上,感受这里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淳朴的民风。

游客们走进大阳古镇。摄影:杨洋

大阳古镇古称“阳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拥有2600多年历史,近35平方米元明清古建筑群,国内罕见。历史上,这里曾是汉代舞蹈家赵飞燕的故里,仕官辈出,素有“煤铁之乡”、“九州针都”、“三晋一镇”之美誉。

漫步古镇,城池寨堡、街巷纵横、官宅商居、楼阁津梁、寺庙祠庵比比皆是,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散发出沧桑韵味。

“大阳古镇,历史上秦皇置县,汉主封国,西燕设郡,它先后为县、侯国、郡的治所长达八百余年。大阳明清时期仕官如林,当地民谣‘有官不到大阳夸’、‘大阳出了三斗三升芝麻官’都真实的反映出了当时大阳的文运盛兴,仕官迭出。”听了导游的介绍,鲁中网记者邢凯萌感慨地说,没想到,大阳古镇有如此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镇宅院里生活的居民。摄影:杨洋

老街,是大阳古镇的中轴线,走在老街上,说书的、唱戏的、杂耍的、卖艺的,达官显贵和富商大贾的大门临街而开。一个个八字大门前,彰显着大气、开放和包容;一个个深宅大院里,上演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一条条巷子里至今还生活繁衍着一代代人。

大阳古镇还原古法制铁现场。摄影:杨洋

老街上的镇史馆,集中展现了大阳的人物、历史、文化,让游客了解古镇辉煌历史。古法制铁馆里,热情好客的师傅们,可以教游客打铁、制作小工艺品,体验绝无仅有的手工制针。

文化大院里,汇聚了晋东南最传统的汉唐古典舞、走街串巷的《卖针歌》、上党鼓书《谷子好》等民俗体验,皆属招牌路数、看家绝技。在传统木作馆里,可以体验拉大锯、刨木花、接榫卯、拼斗拱的乐趣。

大阳古镇上演特色民俗文化表演。摄影:张宝明

中国吉林网记者于梓木赞叹道:“大阳归来不看镇!大阳古镇不愧是中国古城镇活化石,优雅的园林,坚固的寨堡,同时彰显南方的温婉和北方的雄壮,太行山巅这座两千六百多年历史的古镇,名不虚传。”

据了解,近年来,大阳古镇在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传统的同时,不断致力于创新文化推广和活化利用方式。大阳古镇推出了特色非遗馔面体验、汉服体验等多项体验类项目,增强游客的参与互动。一连串的古镇旅游新体验,不仅留住了年轻人的脚步,还为大阳古镇增添了潮流范儿。

同时,大阳正在向实现数字化、智慧化方向迈进,将景区打造成晋城文化旅游新地标。今年以来,与山西高校文创联盟合作创办首届“太行古堡(大阳)国际造物大展”,对古镇在数字化、环境、空间、视觉传达、公共艺术、产品等方面进行创意设计,并助力晋城古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

 
关键词: 大阳古镇简介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2352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