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吃完吉庆街这些老字号,你才能真正了解大武汉(武汉吉庆街哪家好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12 14:09:51    作者:life    浏览次数:5406    评论:0
导读

武汉疫情形势转好,又一批援鄂医疗队踏上归程。临走,有江苏的小护士不舍:“武汉的小吃,除了热干面,别的我都还没吃过咧”。 武汉这么美,好吃的这么多,等到疫情结束,春光明媚,如你所愿,我们来发现“最好吃”的武汉吧! 带他们去哪儿?老武汉们都会告

武汉疫情形势转好,又一批援鄂医疗队踏上归程。临走,有江苏的小护士不舍:“武汉的小吃,除了热干面,别的我都还没吃过咧”。

武汉这么美,好吃的这么多,等到疫情结束,春光明媚,如你所愿,我们来发现“最好吃”的武汉吧!

带他们去哪儿?老武汉们都会告诉你:去吉庆街

没错,如今的吉庆街主打民俗文化,18家武汉老字号聚集在此,一条街走下来,尝遍老武汉的味道,领略这座城市的风情。

走,跟着小编先把吉庆街走一趟!

蔡林记

带着朋友先在吉庆街的蔡林记过个早——

早在1930年,家住汉口的蔡明伟夫妇打出“蔡林记”的招牌经营热干面,因为面好、味道正,蔡林记名声大噪。

蔡林记的面条含碱不会太重,加入蛋清后显得更加筋道,面条在大锅开水中滚一遍捞起,撒上葱花、酸豆角,吃一口满嘴留香,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老通城

中山大道吉庆街上,“豆皮大王”老通城赫赫有名。如果来到武汉却没有去老通城,就不算品尝过地道“汉味”。

老通城豆皮店里,最受欢迎的还是三鲜豆皮,所谓“三鲜”,即鲜肉、鲜菇、鲜笋这三种食材。“三鲜”混合湘产糯米做馅儿,绿豆与大米磨浆做皮儿,放入锅中微火煎至金黄色泽,吃起来格外香。

老武汉人都会说:“最喜欢吃老通城豆皮,就是每天都要排很久的队。”吃完,他们还不忘打包两份豆皮,一份三鲜馅,一份牛肉馅,“家人喜欢不同口味的豆皮,给他们带回去。”

四季美

在吉庆街上,四季美汤包足足占据了三个门面,老远就可以看到牌匾。素以皮薄、馅嫩、汤汁多闻名的四季美汤包,已经成为来汉游客们必尝的小吃。

轻轻咬破汤包,汤汁便沁入嘴里,蘸上姜丝酱醋,味道异常鲜美,汤包7个一笼,个儿小,一般要点上两笼才能吃得过瘾。

每到周末,四季美汤包门口就被挤得水泄不通,店长亲自上阵都忙不过来,店员们也只好提高速度、加班加点,从而保证供应。

德华楼

想同时吃到正宗武汉味道的包子、年糕、饺子,该去哪里?

当然是——德华楼。

作为吉庆街里响当当的老字号品牌,德华楼天天人气爆棚,不少专程而来的人宁愿花上几十分钟排队,也要亲口尝尝老武汉这个味,顺便大包小包地带上一堆。

汪玉霞

提起汪玉霞,老武汉们都能脱口而出一句本地谚语:“汪玉霞的饼子--劫数(绝酥)”。

“绝酥”的意思是酥中之绝,是称赞汪玉霞的传统产品碱酥饼质量高。因“绝酥”在汉口人念起来与“劫数”同音,借以表示“在劫之数”,形容命中注定,躲让不开之意。

作为老武汉人,端午节会吃曹祥泰绿豆糕,冬至会吃饺子,春节会吃春卷,而办喜事必定会吃到汪玉霞的喜饼——这是刻在记忆里的情怀。

冠生园

冠生园是闻名遐迩的百年老字号,其生产的各种传统糕点深受大家的喜爱,经营范围遍及全国,在此基础上,武汉市江北冠生园于1928年应运而生。

老万成

要喝酸梅汤,当然少不了去老万成,在许多老武汉人心里,“老万成”就代表了“酸梅汤”。老万成的酸梅汤,都是员工们手工熬制出来的,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山楂和乌梅的原味,甜度适中、口感绝佳,冰镇之后尤其爽口。

很多外国友人第一次喝酸梅汤,喝完连连赞叹“pretty good”。

五芳斋

汤圆是五芳斋的招牌小吃,每天前来购买者络绎不绝,据了解,五芳斋汤圆采用传统吊浆手法制作,馅料由手舂的黑芝麻加香油调制而成,口感纯正,香甜柔滑。

除了汤圆,豆沙粽和绿豆糕也是这里的“台柱子”,点单量仅次于前者。五芳斋进门处摆放着形形色色的糕点,一袋白玉粽仅售12元,较高的性价让五芳斋获得了市民们的青睐。

东来顺

江汉二路与黄石路的交汇处,从辅义里门直走,便可以看到东来顺饭店,店主宋铁生告诉记者,吉庆街店重建于去年6月28日,东来顺目前在武汉已有8家分店。

店里以涮羊肉、明炉挂鸭、一鸭四吃最具有特色。涮羊肉的汤锅极鲜,上十种辅料一字排开,羊肉下锅数秒即可食用。而烤鸭如此美味,除了秘制酱料,也离不开师傅的过硬刀功。

除了吃好吃的,当然还要带着好朋友,看看武汉的文化底蕴。

荣宝斋

武汉美术馆对面,“武汉荣宝斋”五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走进去仿佛回到了上个世纪,店内陈列着许多古色古香的物件,折扇、旗袍、印章应有尽有,据了解,一件旗袍售价上万人民币,折扇也需要8000元左右,它们看似平凡,实则工艺非常考究。

波衣也琴行

中山大道885号,有一家年岁过百的琴行——波衣也琴行,由英国人BOYACK(音译波衣也)于上世纪初创立,主要业务是修理、租赁乐器,在当时已经小有名气,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波衣也琴行已经发展成300多人的工厂,能自主生产钢琴、手风琴和各类乐鼓。

现在的波衣也琴行,除了做器材生意,同时还开设培训班,琴行请的都是行业内的顶尖老师,目前有将近200名学生在这里培训。

这些朗朗上口的名字,无一不带着大武汉厚重的,历史感与人文气息。

它包裹在我们的小吃里,浸透在我们的衣衫上,存在于我们指尖......

轻拨琴弦,便可以演奏出动人的旋律!

作者 | 张维纳 柏霜

 
关键词: 老万成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2699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