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跨境电商 » 正文

四大视频网站激战付费视频的背后——商业模式的较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14 14:30:24    作者:life    浏览次数:443    评论:0
导读

新财富APP(www.ikuyu.cn), 沟通资本与分析师的桥梁,提供有深度的见解 作者 海通证券 郝艳辉 钟奇 美国成熟流媒体付费商业模式的启示 互联网浪潮下,对DVD业务的替代 电影发行窗口期缩短,多渠道替代票房,实现利益最大化。好

新财富APP(www.ikuyu.cn), 沟通资本与分析师的桥梁,提供有深度的见解

作者 海通证券 郝艳辉 钟奇

美国成熟流媒体付费商业模式的启示

互联网浪潮下,对DVD业务的替代

电影发行窗口期缩短,多渠道替代票房,实现利益最大化。好莱坞电影“窗口期”模式是公司利益最大化的结果,设臵窗口期可以保证影片长时间分阶段逐渐释放商业价值,进而保证电影公司持续获得收益,最大化影片的商业价值。如图2,2005年-2014年,电影从院线上映到付费视频上线的平均时间下降了16%,我们认为,未来电影院和线发行的时间还会逐渐缩短,付费视频商业模式还会进一步挤压票房和DVD收入。

根据boxoffice.com的数据,DVD业务收入/票房收入已经从2005年的2.74锐减到2016年的0.73,而与之相比,付费视频业务收入却以每年10%的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规模上虽然已经达到DVD业务的1.33倍,但和票房相比,付费视频/票房比例仅为0.82。我们认为,未来付费视频业务规模将会不断扩大,在票房收入保持平稳的基础上,达到票房收入的2倍左右,地位堪比2005年年DVD收入与票房的关系。

在美国的DVD/VCD、付费电视、付费下载/付费点播和付费流媒体四种数字视频业务中,付费在线观看(付费流媒体)的占比最大、增速最高,从2005年~2016年,CAGR为8.77%,占比也从46.65%提升到63.79%,收入规模在2016年达到50.67亿美元。与之相反DVD/VCD业务则呈现急速下滑态势,CAGR为-9.31%,收入规模从2005年的122.95亿美元跌落至2016年的38.06亿美元。其原因为Web2.0时代互联网的普及以及Web3.0时代移动终端的普及对录像带和碟片市场的巨大冲击。

在付费在线观看中最具代表性的美国Netflix公司在2011年7月就成功拆分流媒体点播业务和DVD租赁业务,方便用户单独订阅。自2012年起,DVD租赁服务占比大幅降低,流媒体已成为Netflix主要收入来源。该业务的发展与整体互联网发展步调一致,随着网络条件的改善(网速的提升和清晰度的改进),在线视频已经逐渐替代DVD租赁。综合付费视频的历史增速、DVD业务的缩减速度及智能终端的普及率等因素,去我们推测,美国付费数字媒体市场规模在未来三年还会继续高速上涨,用过去10年年6%在的复合增长率计算,在2019年可达到123亿美元左右,根据付费视频市场在总付费数字媒体中65%的预计占比,2019年美国付费视频市场规模可接近80亿美元。

2016年是美国家庭娱乐数字化元年。根据DigitalEntertainmentGroup的年度报告,在线视频会员收入首次超越DVD和蓝光碟销售收入。美国消费者花费62.3亿美元在Netflix这样的付费视频网站上(消费金额同比2015增长了23%),与此同时,在DVD和蓝光碟上的花费为54.9亿美元,同比下降9.5%。

总体来看,家庭娱乐市场未来视频分发渠道将实现完全数字化。2016年,美国消费者在流媒体订阅、视频点播和付费下载等数字渠道上的支出上涨15.42%,其他一次性售卖和碟片租赁等实物形式视频支出都经历了逾10%的跌幅,实体渠道支出总量下降12.83%。数字化商业模式在2016年占领了美国56%的家庭娱乐消费市场,我们预计,数字化视频渠道的消费者支出规模还将超越票房的盈利规模,成为娱乐产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综合北美和全球的流媒体发展态势,我们总结出以下三个规律,供中国付费视频行业的发展提供思考与借鉴:

1.视听流量的规模和份额将会爆发式增长。根据CISCOMobileVNIreport的数据以及PwC的预测,2014年~2019年全球智能手机的数据流量将会实现10倍增长,达到每月17.3EB,年复合增长率60%,平板电脑的数据流量将会实现20倍增长,达到每月3.2EB,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3%。而对移动媒体数据流量增长贡献最多的是娱乐服务视频和音频流媒体内容。在北美,Netflix的数据流量份额不断扩大,在2014年上半年就已经达到全美高峰期总流量的34%。互联网内容提供服务商YouTube以及数字内容预定供应商Spotify也催化了数字流媒体行业的发展,我们预测,北美的视频、音频流量将会在2018年达到网络总流量的82%。

2.广告投放将更倾向于数字媒体。数字媒体消费的增长带动广告市场从传统媒体(电视、广播,纸媒)广告向数字媒体广告倾斜。eMarketer的数据显示,美国的消费者花费在数字媒体上的时间有显著增长,与此同时,广告主在数字媒体的广告花费占总广告支出的占比也从2010年的21%增加到2015年的28%,到2020年我们预计这个百分比会高达36%。其增长主要来源于对传统媒体广告市场份额的挤出。

3.受OTT流媒体冲击,付费电视收入会持续下滑。根据statista的数据,美国付费电视业务收入在2013年~2020年期间预计会减少800万美元。与此同时,美国付费电视订阅用户数也将在未来有显著下降,从2014年的1.013亿下降到2019年预计的9600万户。与之相反,非付费电视用户数同期将会翻倍。根据Ipsos的调查,在影响取消订阅的诸多因素中,有70%的取消用户因诸如Netflix和Hulu等OTT流媒体的付费视频方便且便宜而放弃订阅费用高昂的有线电视。由于目前美国仅有1/7的有线电视用户意愿联网,加之网络电视认证难且用户体验差,我们预计,未来有线电视即便大规碍模升级为网络电视,也不能阻碍OTT。

一巨三雄,背景及付费模式各异

在美国,视频企业背景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互联网巨头(综合门户)的视频服务,这类网站的特征是流量大,用户多,盈利压力较小,同时大部分互联网巨头的视频服务都不是其核心业务。如亚马逊的AmazonPrime用户付费是作为电商网站的增值服务,支付会员费除观看视频服务内容外还可享受购物两日达免费包邮服务和获得不限量视频/照片存储空间;第二类是依托传统影视制作公司的视频网站,主要作为母公司内容的线上播放渠道;第三类是没有影视公司背景的纯视频内容服务商。而中国渗透率排名前四的付费视频网站均是互联网巨头旗下分支业务,如腾讯视频(腾讯旗下)、爱奇艺百度收购其PPS业务)、优酷土豆(阿里巴巴收购)和搜狐视频(搜狐旗下)。

根据McKinsey的统计,全球2009~2014年付费视频用户花费年复合增长14.7%,。面对全球付费用户火爆的需求,美国和中国的应对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美国Hulu和HBO是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的冲击而增设在线视频业务,而中国由于制播分离及优质版权稀缺,各家电视台新媒体影响力十分匮乏,即使像有湖南卫视独播版权的“芒果TV”,其自身版权影响力和新媒体影响力在整个大视频市场来说也是比较低的。在中国,付费视频网站发展战略更可能是互联网播放平台倒逼影视制作公司的模式,如乐视网在2011年成立乐视影业、爱奇艺2011年首推自制综艺、2013年优酷土豆着重推出三大自制战略(“优酷出品”、“优酷自制综艺”和“土豆映像”),搜狐视频更是在2018年收缩版权购买规模,专注自制领域。

面对视频网站不断攀升的自制比例,我们认为影视公司想在日趋火爆的付费视频领域分一杯羹可以采取提高版权费,尤其是独播版权费、调整视频网站利润分成模式、与视频网站合作制作自制剧以及打造自有在线视频播放平台等方式。与中国影视剧版权一次性播放权售卖不同,美国影视制作公司与视频网站的收入分成采取“版权费保底+拉新分账+观看分账”模式,有效提高了影视公司的商业回报以及保证了制作质量。美剧模式下,一家制作公司可以独立投资、也可以组剧投资一部网剧。根据制作方对这部剧在播出平台上“拉新能力”的预判,收取这部剧版权费的折扣价(制作成本的0%~100%),视频网站播出期间获得“观看分账”(广告+原用户点击率分成),以及根据该网剧拉动新的付费用户数量及购买的会员期限获得不同比例的“拉新分账”(用户充值后观看的第一个内容算入该内容名下的拉新)。并且,美剧采取分季(3~10季)播放模式,每季(10+~30+集),一般情况下,第一季的版权费最高,季数越往后拉新和观看分账的比率越高。

头号巨头Netflix发展战略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启示

硅谷巨头Netflix是付费视频OTT领域的头号巨无霸企业。与Dropbox和Evernote之类的独角兽公司不同,Netflix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7年,是最早进入付费视屏领域的行业先驱,1999年开始订阅服务,租赁录像带和DVD,1999年通过自身的“轻资产化线上运营”和“邮碟到户”等O2O特色经营,完胜体量大自身20倍的DVD租赁连锁巨头Blockbuster。2007年,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Netflix抓住了互联网爆发的机会推出了流媒体在线点播服务。用户付费后,可同时享受在线点播和DVD邮寄服务。2008年与智能机顶盒和Xbox等进行合作,作为内容提供商实现全媒体覆盖。2013年,Netflix又借助于逐渐勃发的移动互联网,使移动观看业务实现了快速增长。目前Netflix的付费视频订阅用户数、付费观看比例,及移动终端数据流量均处于多行业第一。且且Netflix的订阅用户在过去10年中维持了高速增长,截至2016年底,订阅用户已达4943.1万人,且用户付费比例高达96.91%。

启示一:头部战略

身处头部效应明显的互联网行业,争当龙头、抢占市场份额是在线视频网站克敌制胜的不二法门。拥有“互联网”和“视频内容”双基因的在线视频网站的崛起和不断发展壮大,除了在内容端发力,还要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领域拥有一席之地。根据Nielsen公布的数据,在2015年第四季度,48%的美国家庭至少订阅了一家流媒体视频服务平台,比2014年同期增长8%。Netflix以44%的市场渗透率毫无争议的成为了流媒体事业的头号巨头,远远超越了仅次其后的AmazonPrime(19%)和Hulu(10%)的订阅户数百分比。而2016年的市占率分别为:Netflix(43%)、AmazonPrime(22%)、Hulu(9%)。

近年来,随着手机屏幕的增大和手机网速的升级,移动手机端视频等丰富内容的消费激增,移动手机数据流量也随之暴涨,根据Cisco的预测,未来几年手机视频客户端流量还会保持高速增长。少数几个内容APP占据了大部分移动数据流量,根据固定和移动智能宽带网络解决方案运营商Sandvine《2016年全球互联网现象报告》,7大流量密集型APP和HTTP占据了美国移动数据总流量的2/3,其他数百万的APP只占据1/3的流量份额。其中Netflix的APP占高峰数据总流量的3.72%。从全端口来看,北美互达联网用户晚间上网热门时段总互联网流量中有高达35.2%都流向了Netflix服务,可以说,如果北美互联网也是流量为王的话,Netflix几乎已经统治了北美的互联网。

启示二:自制战略

以生产独家原创内容吸引付费新用户:缺少好莱坞、电视台、电商平台等母公司内容及客户资源,Netflix通过不断加大自制剧投入和提高自制水平,吸引更多的付费用户。从内容上对付费电视网络内容造成一定冲击。其已将有线电视网络媒体公司HBO作为竞争对手,争取“在HBO成为Netflix之前,先成为HBO”,与HBO的海量廉价电视节目资源相比,Netflix逐渐加大自制剧投入。根据2013年的数据,Netflix在版权内容购买上每年投入20亿美金,而在自制内容上投入2亿美金。而自制内容投入到2016年已经提高到12亿美元。2016年发布了31部原创节目、10部语言类脱口秀节目、10部电影、20部动画片/儿童剧,及10部纪录片,后期自制内容剧目数量和占比还会持续增长。相比传统电视网“预订——试播——全季预订——周播——续订”的模式,Netflix采取整季预订整季上线的模式,让用户在上线当天开启连续收看的马拉松。

减量重质:Netflix在自制剧领域完胜对手,根据SymphonyAdvancedMedia统计的数据,《女子监狱》是2016年最受欢迎的自制网剧,而2016年前10大最受欢迎网剧中有9部都是Netflix自制出品。但我们发现Netflix目前重心不是在于量而是在于质,尤其是在于内容的独家性,是一个凿护城河的思维,用独创内容提高付费用户粘性和忠实度。比起2014年,目前Netflix的内容总量萎缩32%。2014年1月Netflix向美国用户提供6484部电影和1609部剧集;但到了2016年3月,这个数量萎缩到4335部电影和1197部剧集。TheHungerGame(饥饿游戏)系列由于Amazon上也有提供,所以Netflix在版权到期之后放弃续期。压缩联播版权成本,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自制和独播领域。

发力电视节目制作:根据HISMarkit的数据,2015年Netflix在电视节目制作上投入49亿美元,未来还会投入更多。公司2017年预计50%的上线内容实现自制并发行1000小时的新节目,相比2016年的600小时独家首映有显著提高。在过去的4年中,Netflix和Amazon已经摇身成为了电视内容的重要制作商和购买方,尽管有线电视网仍然是美国脚本电视节目的最重要拨出渠道,今年在线视频平台新上映的电视剧数目已经超过了付费有线电视,且Netflix通过低价策略吸引有线电视节目供应商客户的效果明显。

打磨精品内容:Netflix的原创内容在专业奖项上也很有竞争力。2013年首次获得艾美奖提名,《纸牌屋》获得三项大奖。在过去的四年里,Netflix一直以打造精品内容著称。2016年艾美奖提名名单里,Netflix收获54个黄金时段艾美奖提名(PrimetimeEmmynominations),仅次于FX(Fox旗下的FX电视网)和HBO,成为最成功的第三大的电视内容网络供应商,超越了NBC、ABC和CBS等电视巨头。并收获33个日间时段提名(DaytimeEmmynominations),为所有网络第一。打造出《纸牌屋》、《女子监狱》、《怪奇物语》等网络爆款内容,华丽转身向一流内容制作商看齐,考虑到Netflix自制剧的历史仅有短短的四年,成就斐然。

2017自制战略前景:Netflix2017年1000+小时的自制节目计划中,有80%独家内容,50%自制内容。我们相信Netflix的出品能力,预计其未来自制剧将会持续火爆。我们预测迪士尼电影和CW电视连续剧等备受期待的独家内容将会在2017年上线,构成Netflix史上最强内容名单阵容。我们着重列举了2017年Netflix部分重要独播内容名单:

启示三:国际化战略

国际业务历经7年不断拓展,成功覆盖155个国家。2010年是Netflix流媒体业务超越DVD业务的里程碑,也是Netflix开启国际市场的元年。2010年9月,Netflix在加拿大开通了不捆绑DVD的无限制性流媒体观看业务,次年加拿大业务的营业毛利由负转正,又将国际事业拓展到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2012年Netflix流媒体服务登录英国和爱尔兰,但边际损失巨大。2012~2014年公司继续开拓欧洲市场共计13个国家,2015年深入澳洲、亚洲。2016年实现全年新增130个国家的突破,业务遍及除个别管制国家之外的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实现真正全球化,全年新增1900万注册用户中有1400万来自国际业务的拓展,国际注册用户占比已高达47%。

由于Netflix近三年国际用户增速迅猛,覆盖国家数接近饱和,我们判断公司未来会向深耕现有国家用户转型。2011~2016年Netflix国际市场年化增速125%,是美国本土增速的7.35倍,且近五年国际用户逐年平均增速下滑43%。2016年新增国际用户1435万人,未来国际用户的增长点在于深耕当地用户,Netflix已向优质内容当地化倾斜。横向比较其他互联网同行的业务模式,国际板块一直是互联网企业盈利的重点。Netflix拉美国际拓展模式成为了开拓亚洲和中东业务的模板,由于语言、支付系统和受众喜好等文化冲击使得Netflix在美国本土的成功很难复制到其他国家。Netflix通过本土化策略,深耕当地用户获得进一步增长。以日本市场的开发为例,Netflix一方面购买畅销IP资源,借力日本制作公司,从源头挖挖掘充满日本特色并具有开发价值的版权资源,并进行全球市场开发,如与日本制作公司吉本兴业合作,联手将芥川奖得奖作品和日本搞笑艺人又吉直树的畅销小说《花火》改编成电视剧;二是刻意展现日本文化特色,将其作为面向全球市场的卖点。如与富士电视台合作的电视剧《内衣白领风云》中,刻意将故事背景设在寿司店、关东煮、浅草,银座等日本特色显著地地方;三是启用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演职人员,扩大推向全球市场的号召力。如《花火》的导演为广木隆一,演员包括林遣都、波冈一喜等。除新进入的亚太市场外,对于美洲市场的深度开发亦潜力巨大。巴西和墨西哥是Netflix国际业务覆盖客户最多的两个国家,公司预计到2020年巴西用户数将突破2440万人。

Netflix重金打造国际化路线,未来国际业务有望扭亏为盈。Netflix的国际商业运作自2010年起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6年第四季度Netflix单个国际用户带来的月损失达到0.5美元,与此同时,单个美国本土用户带来每月3.62美元的利润。高达4.12美元的月均边际贡献差源于国际业务的多重阻碍:第一,国际价格一般低于美国本土价格。国际定价需要参考当地付费视频行业平均水平及根据各国购买力的不同有所调整;第二,国际开拓成本高于美国本土水平。国际成本主要包括当地内容购买授权和制作成本,单个国际用户分摊的内容购买及制作成本远高于单个美国本土用户分摊的相关成本;第三,国际用户的市场推广费用远高于美国本土用户的营销费用。第四,汇率下行风险造成折合成美元的收益下降。为了能在国际市场中扭亏为盈,Netflix还需不断吸引更多的用户来分摊高成本和高费用的负担。Netflix凭借价格优势、内容原创及制作优势和用户体验优势,整合当地优势内容资源和制作能力,实现在源头采买和全球开发,未来4~5年盈利可期。

Netflix的“走出去”战略登陆中国政策受限,中国视频网站“引进来”从中得益。广电“限外令”等相关政策壁垒使得Netflix等国外视频网站没有登录中国市场,面对中国近6.5亿网络视频用户的巨大市场,中国的视频网站大力开拓境外视频引进业务。2015为年我国可引进影视剧数量为2014年新上线播出的国产影视剧数量的30%,且国别、题材类型要求多样化。2014年9月广电总局《通知》规定境外影视剧实行“数量限制、内容要求、先审后播、统一登记”四项基本原则,取得引进许可证号方可上线播出。开始了中国视频网站规范引入美剧的浪潮。2012年秋季档,国内各大视频网站集中引进了超过50部美剧。2015年,仅腾讯视频一家就坐拥《权力的游戏》、《大西洋帝国》等700余部美剧作品,2016年腾讯视频还独家引进了更多优质精品剧集,在2016年暑期档,《权力的游戏》第六季更是在美国播出96小时后就无缝登陆腾讯视频。爱奇艺更是主打美剧战略购买多部正版美剧播放权。乐视根据“一季一审”政策,选择购买Netflix的《纸牌屋》第三季版权。优酷也购买了大热门边拍边播剧集《行尸走肉》,并主推美剧“经典片库”,引进《24小时》、《绝望主妇》、《英雄》等美剧电视脚本。

启示四:用户挖掘战略

推荐效率和准确度极高。Netflix在2006年就专注于解决电影评分预测问题以及利用户数据挖掘来提升其推荐系统Cinematch的准确率。根据Netflix公司2015年底发布的内部研究报告《Netflix推荐系统:算法、商业价值和创新》一文,到2015年底,Netflix在全球已经积累了6500万用户,每天总计观看时长达到1亿小时,其中已有80%的视频观看时长来自系统推荐(其余20%源于用户自主搜索)。截至2016年底,平均每3小时的视频播放中就有2小时是从“会员首页”(新一代推荐系统的承载形式)发起。

用户界面最友好且客户体验最佳。Netflix在大力吸引新付费用户的同时也通过不断提升网页界面使用舒适程度、完善视频内容质量及提高服务水平,来维系老用户。根据Forrester2016年第三季度对在线视频网站用户的调查结果,Netflix在自制内容质量、使用便利性及服务可靠度等诸项满意度评比中完胜竞争对手。由于获取新用户比维系老用户市场成本高,随着Netflix用户规模水平日趋成熟稳定(付费用户增长率增速显著下滑),我们预计,随着Netflix的服务模式从扩充新用户到深耕老用户的倾斜,未来三年Netflix本土用户的边际贡献率还会有显著提升达到近40%的水平。

利用大数据实现用户挖掘,多算法定义推荐系统,建立用户定制化内容库。会员留存率与用户参与度(用户花费在Netflix视频内容上的时长)高度正相关。为了提高用户观看时长,公司起初通过预测客户观看后为影片打分情况来向客户推荐预计得分最高的影片,公司为此还特意打造百万美金级数据建模大奖赛NetflixPrize来提高评分预测准确性。对流媒体用户行为大数据分析发现,帮用户做选择及定制化推荐比单纯推荐预测评级最高的剧目更有效。还将客户引向未曾被关注的电影或节目,不仅优化了各类影片的使用率,也有效发掘了用户需求。

大数据分析基于用户需求、预测直接指引内容自制方向,实现“精准制作”、“精准。营销”。《纸牌屋》是Netflix第一部自制爆款网剧也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一部,开创了流媒体服务提供商跨界进行电视剧原创的先河,这场豪赌之所以大获成功,是因为Netflix进行了“电视剧消费习惯数据库”分析,精确定位受众群众,并且将“大数据”贯穿制作、营销发行在内的所有环节。Netflix通过大数据构建1990年BBC版本的《纸牌屋》的受众画像:喜欢大卫?芬奇导演的影片对社会问题的另类表达、凯文?史派西对反派人物出神入化的表演刻画。《纸牌屋》第一季网友评分只有6.3,但通过对用户观看行为的实时监控分析后不断优化剧情,后期的评分提高到9分。未来Netflix还会将大数据用户需求分析继续应用于打造爆款内容。

加强互动式体验,整合Facebook进行视频发现。Netflix还发现人们观看视频时的社交需求,并整合基于用户信任的信息源的视频发现平台来提升用户粘性。Netflix在2013年与社交平台Facebook进行深度整合,用户可以直接在视频网站上向Facebook好友共享自己在Netflix上观看的流媒体内容并发表评论。Netflix通过构建一个以内容为中心的小型社交平台,将内容制作更契合不同社交圈,提高目标受众的精准度。

参考美国付费视频行业发展历程,我们发现中国付费视频行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空间巨大,我们判断未来3年是付费视频持续爆发期。虽然我国付费视频起步只比美国晚四年,但用户付费意识和习惯的养成却落后近20年(1980年美国最先开展家庭影碟业务,而2000年付费DVD业务才落户中国)。

的我国付费视频网站的付费比例虽然不能达到美国高度发达的90%以上,但根据艾瑞到咨询的测算,付费渗透率在未来三年会逐渐达到20%左右。参考美国付费视频爆发期付费单价6.6%的年增长率,我们预测中国付费单价也会在未来三年不断逼近平均19元/月。随着我国消费升级和付费模式的养成,不论是影视制作上市公司还是在线视频播放平台都会得益于中国的付费视频的持续爆发红利。

我国影视制作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加强与视频网站合作:参与视频网站自制剧合作制作及出品、扩大联播版权数、提高“拉新分账”和“观看分账”收入比率,借鉴美剧季长播预定模式等方式,在付费视频行业分一杯羹,延长IP寿命的同时使IP收益最大化。

中国付费视频多年积累迎来爆发式增长,会员付费替代广告渐趋主流

文娱行业东风将至,国内付费视频多年积累迎来爆发增长

付费视频高速增长,“用户+广告+内容”多点开花

2010-2011年在线视频网站用户付费开始起步。初期的尝试主要集中于单个电影的付费点播,因为电影是一种天生适合用户付费的视频形式。小规模的用户付费探索由电影开始。

2012-2013年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积累期。视频网站逐渐推出付费会员,为付费会员提供增值服务,包括会员免广告以及其他特权。同时付费内容也开始不局限于电影,部分热门海外剧也成为付费会员尝试的内容。

2014-2015年在线视频用户付费进入快速增长和爆发期。各视频企业开始大力推广用户付费。随着探索的不断推进,会员权益不断丰富化,会员体系分明。付费内容也不断向多样化发展,付费点播电影,会员免费电影,会员提前观看电视剧,付费电视剧等,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内容选择。

2015年中国在线视频市场预计规模超过400亿,同比增长率为61.2%;付费用户规模达到2884.1万人,同比增幅高达264.1%。用户付费市场的爆发是整个行业多年探索和积累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得益于核心在线视频企业在2014--2015年的大力推动。我们认为,在线视频整体市场规目前表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付费用户数量大幅增加,过近两年平均增速超过40%;

第二:视频广告投放精准化创新化广告化,越来越多的国际大牌入驻视频广告。侧面说明中国在线视频整体的发展普遍被看好,未来收益空间可期。

第三::精品IP迭出,,自制内容获得广泛好评。我们始终认为传媒的灵魂在于内容,IP策略和内容运营以及对内容自制的推动,使得视频内容有了更多的利润想象空间。

我们预计2020年我国影视市场规模(影视剧、不包括衍生)将超过5000亿元,年复合增速为25%左右。虽然2016年开始我国影视增长速度趋缓,市场形式并不乐观,但是对标发达国家,例如美国全媒体观众中在线视频观看比例已超60%,视频网站用户付费比例超90%,付费视频花销已达人均每月9美元,我们可以看到当前中国付费视频市场仍处于蓝海有待大规模开发。

多管齐下,付费视频快速发展;喜忧参半,差异化优势尚未形成

我们认为,付费视频快速发展得益于以下几点:1、国家对于版权内容的保护和盗版内容的打击为用户付费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于网络盗版内容的打击力度,使得整体网络视频版权环境得到改善;与此同时网民的版权意识也逐渐提高,更多选择正版内容渠道获得视频内容。通过盗版渠道获得内容越来越困难,并且视频内容的质量和清晰度无法得到保证,使得用户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使用习惯,并且在面对优质内容时付费意愿逐渐提升。2、台网之间的竞争为用户付费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环境。在线视频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传统电视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使得电视台也在不断寻求新的发展。从湖南台推出芒果TV开始,越来越多的电视台也推出了自己的在线视频产品。电视台和在线视频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许多企业都将独播战略作为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手段,使得电视内容和在线视频内容之间区隔逐渐加大。而独播的内容则成为各企业吸引用户付费的重要筹码,许多内容用户除了付费之外很难通过其他渠道获得。3、移动支付发展成熟,通过网银、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多种方式都可以快速便利地进行支付,为视频付费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移动互联网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进入相对成熟阶段,用户对于移动端依赖性越来越高,而移动端已经占据视频行业流量的主流。在移动端使用非版权内容的门槛更高,因此对于版权内容需求更加强烈。

但是在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用户付费市场仍存在渗透率低、重合度高等问题:一方面在整体在线视频用户当中,渗透率仍然较低,如图36所示,根据艾瑞咨询披露的数据,2016年中国付费视频用户渗透率仅为10.4%;另一方面各视频网站的付费会员重合度较高,头部几大视频网站的付费用户规模在行业整体当中占比非常高。我们认为,在当前在线视频优质版权稀缺且制播分离的背景下,通过自制内容的独特性和区分度,可以有效提高付费会员转化率,用户付费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会员数量激增,“三高”用户成付费主流

从内容:海外>国内,影视>综艺

从用户的付费意愿上来看,用户更愿意为影视剧内容付费。相对来说用户对国外的电影、电视剧比国内的影视剧付费意愿更高,这是视频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内容质量决定的。此外,影视剧相比综艺的付费意愿更高,综艺节目虽然覆盖的用户群体并不小众,但是综艺节目的特性决定了其广告价值更强,而用户付费意愿相对较低。

头部内容仍是引流的一大利器,门热门IP抢先看,优质资源独家播是当前互联网在线视频竞争的重中之重。爱奇艺的精品自制综艺《奇葩说》连播四季、搜狐自制网剧《屌丝男士》捕获大量忠实粉丝等都为其门户网站统治在线视频领域巩固了半壁江山。我们认为,为了有效提高用户流量,未来互联网视频战略应把重心放在提高自制节目质量和自制比例,打造精品IP,独家引入人气较高的海外影视IP作品,并配合一定的宣传上;对于并不大热的国产IP或者综艺节目可以采取免费或者折扣付费的方式播出。

从形式:月度付费会员成用户付费绝对主流

在线视频付费用户当中,月度会员一般付费目的性较强,因此选择付费享受短期权益,而这部分会员也是最需要运营转化为长期付费会员的群体。如图39所示,根据艺恩网调查,中国在线视频付费用户中,20%的用户是点播付费用户,80%的用户为付费会员。付费会员除了收费内容之外,还享有大量的会员权益,如去广告等。而在付费会员当中,如图40所示,占比最高的是月度会员。32.9%的用户为月度会员。

年度付费会员占比约约1/4,预计优化付费结构提升盈利空间可期。如图41所示,付费用户当中,24.7%的用户年度视频花费在200元以上,这部分用户可以理解为年费会员。而4.8%的用户花费在10元以下,这些用户部分是单片点播用户,部分是通过优惠促销活动购买或获赠会员。

广告和优质内容成付费动因。如图42所示,付费用户的付费动因当中,免广告占比为50.3%,享受高清片源为49.0%,想看特定内容占比为44.1%。2015年各视频企业通过特定的视频内容吸引了相当大规模的视频会员。

非付费用户付费意愿较高,10元以下价格区间人数最多。如图43所示,目前的非付费用户中,39%的用户表示未来有为视频服务付费的意愿;非付费用户中,42%的人能够接受的价格区间是每月10元以下,愿意每月支付20元以上的用户占比36%。

我们认为,月度付费用户是未来最有希望转化成长期会员的群体,视频门户可通过问卷调查或者采集用户观看的视频数据,来分析用户的观看偏好、推荐相似视频。另外,有一部分用户是因为特定内容而付费,视频门户也可通过制作多期多季的特定内容来吸引此类付费用户长期观看,从而将他们有效转化为年度付费会员。

由于获取新用户比维系老用户市场成本高,我们预计,现行互联网视频模式在未来将会从扩充新用户到深耕老用户倾斜,随着市场的发展和企业的精细化运营,视频付费市场还有较大的成长潜力,我们预计,未来付费视频市场规模增长有两个主要来源:从其一,付费会员渗透率进一步提高(从2016年的10.4%提升到2017年的13.9%);其二,网生内容用户付费方式结构持续优化。

从人群:“三高”人群成付费主力,非付费会员付费意愿较高

根据艾瑞咨询提供的数据,如图45所示,从性别上来讲,付费用户相对于视频总体用户来说,男性偏多。如图46所示,从年龄上来看,付费用户以25--35岁用户为主,即80后群体,80后逐渐成为社会的消费主力。

从学历来看,如图47所示,占比最高位本科,相对于整体视频用户学历更高。从职业构成来看,如图48所示,视频付费会员当中,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占比更高,其中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较大幅度高于整体视频用户当中管理层比例。

从收入来看,如图49所示,视频付费用户在视频用户当中整体收入偏高。从观看渠道看,如图50所示,付费用户通过手机观看视频比例最高,占比为85.8%。使用平板和智能电视观看视频比例远高于非付费用户。非付费用户使用电脑观看视频比例最高,占比为87.5%。而通过手机、平板、智能电视观看的比例均低于付费用户。付费用户在不同屏之间转换更为活跃,充分享受会员权利。

我们认为,未来付费会员将会在三高人群中大比例攀升。根据艾瑞咨询调研的数据来看,视频付费用户群体当中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的“三高人士”占比更高,相对于非付费用户来说平均学历、职位和收入都较高。随着消费升级逐渐从实物消费过渡到精神消费,对于文化娱乐的消费水平也会逐步提高,优质IP内容将会得到更多青睐,接受新的消费观念和拥有一定付费能力的三高人群会成为付费视频的重点客户。未来付费视频市场的争夺在于如何提高付费会员转化率和扩大用户基数,逐渐培养消费者的付费习惯。

传统付费模式转型多元化,会员付费渐趋主流

IP变现渠道主要分为视频内容和拓展市场两部分,其中视频内容具体涵盖视频观看、广告和付费三个环节。版权采购和自制内容构成了视频网站的内容成本,加上网络带宽成本,共同组成了视频门户的流量,可带来会员付费和广告收入。

2015年用户付费市场实现了爆发性增长,2016年这一态势会继续保持,并且在大力推广下,各视频企业的会员规模可能实现新的突破。未来几年仍是付费用户的爆发期,市场环境已经发展成熟,在各视频企业的推动下,视频增值服务将逐渐发展为与广告同等重要的收入来源。

广告收入

目前占据在线视频市场规模比例最高的盈利方式仍是以视频贴片广告为主的广告收入。2015年中国在线视频广告的市场规模为231.9亿元,同比增长52.7%。在线视频广告近几年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态势,市场发展已经较为成熟。

我们认为,视频广告收入市场未来的增长主要依靠以下几个因素带动:

一是广告形式的创新。除了传统的视频贴片广告之外,内容营销以及与广告主合作的深入整合营销也不断增加;

二是营销产品化。不断增加的营销产品使广告投放更具针对性,也能挖掘出广告主更多的细分需求;

三是移动端广告的巨大成长空间。目前移动广告在视频广告占比与移动端流量占比还有较大差距,移动端商业化推进将进一步刺激移动广告收入的提升。

用户收入

用户付费收入是在原有广告价值链的基础上,通过对于用户的深度运营,获得的增值收入。相对于单个用户的广告价值来说,用户的内容付费价值更高,能够为视频企业带来新的利润空间,缓解视频网站的盈利压力。由于大量用户同时是两家或以上视频网站会员,同时视频用户付费市场规模中含有少量会员之外的付费收入,因此用户增值可能较单个视频网站更高。

根据艾瑞咨询提供的数据,2015年的在线视频收入当中,广告收入占比为57.8%。视频增值服务,即用户付费收入占比为12.8%。相比2014年,2015年用户付费市场实现了爆发性增长。未来几年仍是付费用户的爆发期,市场环境已经发展成熟,在各视频企业的推动下,视频增值服务将逐渐发展为与广告同等重要的收入来源。

用户付费市场爆发之后,在线视频行业吸引付费会员的竞争愈发激烈。各视频企业动用大量资源进行营销推广,吸引付费用户。各企业营销的主要方式包含以下几种:

(1)吸引付费用户的核心在于内容。因此各家都开始探索新的内容展现方式,如会员提前收看全集,会员进度较普通用户快,相比过去主要权益在付费电影来说,权益范围进一步拓宽。

(2)打造会员品牌,邀请明星代言。一般来讲会员作为网站的用户增值服务存在,主要针对部分有需求的用户,而独立打造的会员品牌能够提升用户认知度,帮助用户明确会员权益,从而促进用户从免费到付费的转化。

(3)硬件+会员一体化销售。会员作为硬件的增值服务,构建硬件+服务的生态体系,硬件销售和用户付费实现相互促进和带动。

我们认为,会员运营并非只是吸引用户从免费到付费的过程,还需要吸引付费用户不断深入提升盈利空间。目前各视频网站付费体系基本可以划分为单片点播付费,去广告会员,内容会员三个层级。不同网站会员价格差异不大,用户基本遵循免费用户→会员体验→付费会员→续费的转化过程,用户转化率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丰富程度;2、会员用户体验;3、合理的价格体系。只有通过几方面的共同作用,提高用户转化率留存率,才能形成一个健康的用户付费生态。

四分天下,主流视频网站运营现状分析

随着国人版权意识的加强,消费观念的升级,支付手段的多样化和便捷化,付费视频的春天已然到来。这是一个头部效应明显的行业,只有优质内容才能获得收益。四大主流视频网站,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乐视获得了大多数流量,瓜分了市场大部分利润。2016年付费视频用户预计5440万人,而四大视频网站的会员数都超过2000万。移动端,2016年12月月活设备总数为9.45亿台,四大视频网站覆盖台数分别为4.81亿台、3.97亿台、2.89亿台和1.62亿台。从使用时长的市场占有率来看,全行业月使用时长为176.62亿小时,四大视频网站使用时长分别为55.79亿小时、36.33亿小时、32.53亿小时和12.17亿小时,合计占据了77.47%的市场份额。

IP内容不相伯仲,各家运营独具优势

视频网站内容为王,好的内容可以吸引流量,并将流量进一步转化为价值,四大视频网站在内容方面不相伯仲,但各有侧重。

电影方面,2016年全球票房前十的电影中,爱奇艺,腾讯,优酷,乐视视频拥有版权数分别为6、7、7、4部,除了乐视稍稍落后,其他三家在版权数量上相差无几。

网剧的制作和播放方面,爱奇艺领先者其他三家视频网站一个身位。2016年top50网剧中,爱奇艺出品制作的网剧占到了30%,其他三家视频网站的占比分别为12%、8%、8%。top50网剧各网站播放量方面,爱奇艺达到了246.8亿次。其他三家网站的播放量依次为80.2亿次、44.7亿和19.5亿次。

其他视频内容方面,爱奇艺自制综艺《坑王驾到》于2016年9月25日上线,成为全网首款也是目前唯一一档全付费综艺,一举打开综艺付费的新局面。腾讯视频内容包含广泛,在体育,演唱会,纪录片,动漫等领域都有布局,并在细分领域打造顶级内容,如体育的篮球板块,买下篮球领域的顶级赛事NBA在中国的网络独播权。优酷在综艺和自媒体方面颇有建树,网站火爆的综艺节目《火星情报局》也入驻优酷。乐视深耕体育板块,从成立至今不过短短两三年时间里,就拥有了17类运动项目、121项顶级比赛版权,实现平均每年4000场的赛事直播。不断增长的比赛转播权涵盖了足球、篮球、网球、赛车、高尔夫等赛事,其中75个项目为独家版权。

会员运营管理方面,四家视频网站各有千秋。爱奇艺通过保证各项功能的易用性,创造各种新模式,如在韩剧《太阳的后裔》播放过程中,创造了会员与韩国同步收看的新模式,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提高会员粘性。通过发展影视产业链的其他环节,将会员引导到游戏、衍生品方面,二次开发会员价值。

腾讯视频充分发挥其社交基因,通过“弹幕”、“好友”、“竞猜互动”、“截屏”、“截小视频”等社交功能,营造更佳的社交互动体验,着力打造基于社交媒体展开的泛娱乐体系。

用户方面,优酷目前已支持淘宝、支付宝账号登录,双方已开始支持会员权益互推;服务方面,我们认为未来优酷会员很有可能可以享受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各种服务,包括院线、餐饮、旅行社等优惠和福利。

乐视在2016年对原有会员体系进行了升级,在“内容+体验”的基础上增加了服务,为会员提供“优秀内容+品质体验+场景式服务”。乐视将全屏影视会员升级为超级影视会员,针对家庭娱乐用户;将移动影视会员升级为乐次元影视会员,针对使用电脑和移动端的年轻用户。

视频竞争格局满园春色,谁能最终笑傲沙场

爱奇艺旨在贯彻以IP为核心的大苹果树战略。以IP为核心,衍生出多种商业模式:包括广告、付费、电影、动漫、游戏、电商等衍生生态链,多维度深层次开发IP,从而最大化IP价值。在IP内容方面,爱奇艺贯彻“版权+自制”战略,打造IP池。2016年,爱奇艺的版权采购达1600部,较2015年增长100%。电影方面,爱奇艺与万达、华谊、博纳、寰亚、索尼、迪士尼、环球、派拉蒙、狮门、福克斯、Showbox、东宝、松竹等全球影业公司保持合作。体育赛事方面,爱奇艺将从2017年起成为WTA在中国的独家视频合作伙伴。

自制剧历来就是爱奇艺的拳头产品。在内容布局方面,根据爱奇艺披露的片单,2016年自制内容超60部,较2015年同比增长200%。2016年,爱奇艺自制剧《老九门》成为全网首个破百亿的自制剧。自制网综方面,爱奇艺的节目数则从2015年的11档、2016年的20档,计划增加到2017年超过40档。

在2016年10月17日举行的爱奇艺iJOY悦享会上,爱奇艺CEO龚宇表示,2017年,爱奇艺计划推出包括版权、自制、垂直等多领域的192个顶级头部内容,投入超百亿,其中既有《琅琊榜2》《欢乐颂2》《鬼吹灯之牧野诡事》《择天记》《海上牧云记》《特工皇妃之楚乔传》这样的优质IP大剧,又有《越狱》最新季和《MANTOMAN》这样的海外剧,还有《声音的战争》《天生是优5》《嘉宴》《食在囧途》等一批创新综艺节目。

腾讯视频作为腾讯系主力媒体产品,实力强大。凭借在内容资源的大规模投资及全面布局,腾讯视频在多个细分领域发力。电视剧领域,腾讯视频集齐《三体》等二十几个大IP项目,并在海外剧领域,与HBO、米高梅,派拉蒙等全面影视集团签订一系列独家合作,进一步巩固海外剧优势。动漫领域,凭借大规模投入,腾讯视频建立了国漫最大平台,成功吸引了相当规模的视频用户,也有效控制了腾讯视频用户量的流失。在内容分发上,腾讯视频也有着天然优势,不仅有视频平台,同时也有媒体平台腾讯网、即时通讯终端QQ、微信等。从广度到深度上全面连接用户,一直以来都是腾讯视频独一无二的巨大优势。

腾讯视频不断加大布局产业上游、以技术驱动促进平台增长,从而推动商业模式的升级。内容方面,腾讯视频不断打磨符合用户需求的精品。2017年,腾讯视频在自制内容的投入将是2016年的8倍,预计有近40部自制剧上映。2017年,自制综艺的类型也将更加丰富,六大类节目组成的大阵营,基本覆盖了包括真人秀、美食类、时尚类、语言类、音乐类、亲子类在内的所有综艺类型。用户体验方面,腾讯视频持续优化极致化的基础体验、个性化的推荐系统和社交化的发布能力。

优酷的目标在于,与阿里在用户、数据、服务方面全面打通,从而建立起一个泛娱乐体系。目前阿里大文娱已经搭建起包括优酷、UC、天猫等在内的全媒体矩阵,实现核心资源聚合霸屏。内容方面已经推出3+X的剧集策略、6+V的综艺矩阵。

3+X,即聚焦欢乐喜剧、燃血青春、纯美绝恋3大剧集类型,对其进行长期深耕,创新布局;与此同时,将除3大品类之外具有爆款潜质的超级热剧归为X系列,对其进行专注于头部内容的系列性规划,展开版权、广告、游戏、电影、衍生品等多方面的合作,基于阿里生态挖掘其超级内容的价值。6+V,即聚焦于脱口秀、喜剧、真人秀、亲子类、偶像养成和音乐类六类主流综艺,并通过V系列(vertical垂直爆款)实现精准触达目标人群,力图做到穿透圈层人群,成为下一个爆款。

乐视视频。着力打造基于终端的生态体系。乐视影视生态系统将构建七屏联动(传统的电视屏、手机屏、Pad屏、PC屏、院线大屏和未来的车载终端、VR终端)体系。乐视会员服务账号可以打通物理介质壁垒,实现7屏内容全覆盖,同时在多个终端享有购买超级硬件优先权,首映、点映、与明星见面特权,并享受同步院线的海量片库、音乐和体育赛事直播、独播特权。内容方面,乐视影视在全面布局的同时,着力突出自制内容。乐视视频2017年公布的大剧片单中,60%以上的内容为乐视视频自制内容,如《北京市人与纽约客》、《阎王不高兴》。而在自制综艺领域,乐视采用的是自有控股团队+精品市场团队的策略,17年自制综艺有《单身战争》、《女人帮〃妞儿》、《崔神驾到》等。四大视频网站详细自制内容片单请参看本文第四部分。

内容支出逐年增大,扭亏为盈路在何方

红火的付费市场下,掩盖不住各大网站巨额亏损的事实。

以目前的视频网站龙头爱奇艺为例,爱奇艺2015年营收为52.95亿元,较2014年的28.73亿元增长84.3%,2014年较2013年的13.45亿元增长113.6%。不过,爱奇艺2015年营业成本达到76.79亿元,较2014年的39.83亿元增长92.8%,2014年较2013年的20.88亿元增长90.8%。

2015年盗墓笔记单集制作成本超500万,一季投资超千万;2016年《老九门》制作费用达1.68亿元等都是爱奇艺内容制作成本高昂的表现。由于成本与费用高于营收,导致爱奇艺最近3年都处于营业利润负增长状态。其中,爱奇艺2015年、2014年、2013年的营业利润分别为-23.84亿元、-11.11亿元、-7.43亿元。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中国在线视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突破400,亿,2016破年有望突破600亿,并在接下来的两年最终突破千亿大关。爱奇艺2015年市场占有率为13.34%,同比增长1.77%。由于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我们估计爱奇艺市场占有率的增速将逐步放缓,15年之后每年增速递减0.5%,并最终保持稳定。由于自制剧战略的推广,未来爱奇艺的营业成本中,内容成本增速将放缓,从而带动营业总成本增速下降,我们估计爱奇艺营业成本增加量每年递减5亿元。根据上述假设,我们估计爱奇艺将在2018年越过盈亏平衡点,实现营业利润的扭亏为盈。

上市公司鏖战付费视频,高流量精品内容频出

“网台联动”成主要播出模式,付费视频助力公司业绩增长

伴随着版权保护力度的加强、消费升级趋势渐起、用户付费习惯逐渐培养,近两年付费视频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视频网站付费用户典型案例研究报告》,2016年中国付费视频市场规模达96亿元,同比增长90.8%。根据艺恩网发布的《2016中国视频付费市场研究报告》,2016年中国在线视频付费用户规模已突破7500万,年增速为241%,中国成为继北美、欧洲之后的全球第三大付费视频市场。我们预计,2017年中国付费视频用户将超过1亿。

2016年,在大IP、大明星、大制作等潮流的驱动下,广大A股上市影视公司相继进军付费视频业务领域、进一步加大优质内容布局力度,将传统影视剧业务导流至网络视频平台。慈文传媒唐德影视、完美世界、华策影视、欢瑞世纪等A股上市影视公司投资制作了多部高流量优质剧目,“网台联动”成为主要播出模式,付费视频成为这些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推手。

对影视公司来说,播放权销售以前一直是以电视台为主、视频网站为辅。从供给端来看,随着2015年“一剧两星”政策的颁布,电视台市场容量逐步缩紧,影视公司纷纷将产品投向视频网站,“网台联动”模式占据主流。各大主要视频网站手握大规模付费用户,为了抢到大IP剧的首播权或独播权,纷纷加大投入力度,主动报出天价购买,从需求端方向抬升了播放权的售价。

根据易凯资本发布的《更换新引擎——中国娱乐产业2016-2017年度报告》,2016年头部大剧的视频网站购片收入平均为600-1000万一集、电视台购片收入平均为300-500万一集。《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的互联网独播单集售价约1000万元,卫视首轮独播单集价格逼近500万元;《孤芳不自赏》的互联网单集售价超过700万元,卫视单集售价近400万元;《择天记》的互联网单集售价约600万元,卫视单集售价约400万元。我们认为,对影视公司制作的头部内容来说,视频网站已经反客为主,取代电视台成为它们最主要的收入增长来源和业绩增长驱动力。Wind数据显示,在申万影视板块2016年已披露年报的12家公司中,有10家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增长。增速最快的两家公司为北京文化和完美世界,其中北京文化归母净利润增长率为2361.29%;完美世界归母净利润增长率为767.54%。

北京文化2017年年3月月17日公布的2016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营收9.27亿,同比增长165.22%;归母净利润5.22亿,同比增长2361.29%。公司通过收购摩天轮(电影),世纪伙伴(影视剧)和浙江星河(艺人经纪),汇集了业界多位资深大佬。综艺方面,《花漾梦工厂》、《极限挑战第二季》、《跨界歌王》、《加油!美少女》和《我们战斗吧》五档综艺节目都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和收视率。

完美世界2017年年3月月17日公布的2016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营收61.59亿,长同比增长25.87%;归母净利润11.66亿,同比增长767.54%。其中影视业务营收占比23.63%,电视剧的毛利率为48.95%。根据中国证券报提供的数据,完美世界投资的电视剧《灵魂摆渡3》,上线22小时网络播放量就破亿;《神犬小七第二季》截止剧终全网播放量突破45亿。

华策影视2017年年2月月28,日公布的业绩快报数据显示,2016年预计营收44.41亿,长同比增长67.12%;预计归母净利润4.80亿,同比增长67.12%。根据中国证券报提供的数据,2016年,华策影视参与出品的《亲爱的翻译官》《解密》《锦绣未央》《微微一笑很倾城》都进入卫视收视及网络点击前十名。2017年正在电视台、网络平台热播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上线48小时播放量便突破10亿;2月10日收官的《孤芳不自赏》则在乐视视频单平台就收获150亿的播放量。

慈文传媒2017年年2月月28,日公布的业绩快报数据显示,2016年预计营收18.31亿,同比增长113.93%;预计归母净利润2.93亿,同比增长47.06%。2016年12月13日,慈文传媒与爱奇艺签署了2.69亿的《网台联播剧合作协议》,加上分别在4月20日和11月10日与湖南卫视签署的两单电视剧转让权协议,慈文传媒未来已有合计金额9.108亿元的业绩保障。

唐德影视2017年年2月月28日公布的业绩快报数据显示,2016年预计营收8.12亿,同比增长51.04%;预计归母净利润1.74亿,同比增长55.24%。2016年10月25日,唐德影视与天猫技术签署了《电视剧<赢天下>信息网络传播权采购协议》,将其主投、范冰冰主演的电视剧《赢天下》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信息网络传播权和相关署名权按照800万/集的价格授权给天猫技术。《赢天下》暂定集数60集,总授权费4.8亿元。

持续发展模式或显单一,自制剧倒逼上市公司多元发展

随着付费视频市场的崛起,越来越多的视频网站不再仅仅满足于播出平台的角色,纷纷开始推出自制付费视频内容。艺恩网发布的《2016中国视频付费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付费剧达239部,增长564%,其中国内各大视频网站付费自制剧达112部,爱奇艺和腾讯视频均超过30部。

海通传媒也适时而动,深度掘金IP衍生品行业,目前已推出重磅报告《汲取美日成熟运营经验,中国IP衍生品市场崛起正当时》。我们认为,付费视频之外,IP衍生品是未来各大影视公司开展多元化经营的重要方向。

据2015年国际授权业协会公布的数据,美国全年泛娱乐衍生品以及授权收益为1380多亿美元,中国仅为75亿美元。美国人均衍生品消费额大约为400美元,中国人均仅为5美元。但在当下的中国,依托庞大粉丝经济的基础,借助中产消费升级的红利,国以及搭乘由移动互联网而连接起来的“影、游、文、动”泛娱乐潮流,中国IP衍生品市场正逐步走上发展的快车道,未来前景可期。

2012年华谊兄弟开始试水电影衍生模式,通过“内容+渠道+衍生品”战略稳步推进产业布局。先后投资打造苏州影视城、长沙华谊电影文化城、海口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等地产项目。在实景娱乐主题公园的门票销售、相关权利衍生品方面与阿里进行合作,在版权开发如网游、网络文学、动漫改编权等,以及签约艺人相关衍生品开发方面与腾讯达成合作,共同打造双方IP权限流转通道。

乐视网在2013年进军衍生品行业,既有手游、创意服饰等周边产品,同时积极尝试基于“场景”的衍生产品开发。其出品的《小时代4》运用场景营销,发布相关衍生品“好聚好伞”,伞面的白色人物图像和高跟鞋遇水变红,利用粉丝情怀打造精准营销,产品上线10分钟销量预约超过20000件。除此之外,与美国合作成立中美合资电影视觉知识产权研发机构,进行专业性电影衍生品开发销售。乐视网以影视物联为基础,以“平台+内容+终端+应用”为核心,围绕影视内容、乐视体育进行多元开发,打造丰富的版权产品生产线,借助乐视生态旗舰店、乐视商城、天猫乐视TV官方旗舰店、中国联通,打造垂直产业链整合运营体系,不断推出乐视生态衍生品。

光线传媒于2014年积极谋划衍生产业布局,投资2亿元控股动画制作公司广州蓝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于2017年初售出),加强产业链战略布局;1.7亿元收购杭州热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打造“游戏+影视”的战略方向;宣布启动“中国电影世界”项目,加入实景娱乐市场竞争。在具体的衍生品推广与运营方面,光线传媒通过入驻天猫旗舰店来销售公司电影及艺人衍生品,以及进行旗下实景娱乐主题公园门票销售及O2O业务销售。光线传媒还收购了猫眼,运营猫眼商城,销售正版影视衍生品。

2013年万达集团投资500亿打造青岛万达东方影都项目,包括此前投资70亿建设的武汉万达电影乐园,以及全国共计11座万达城影视主题公园,万达集团正在复制迪斯尼、环球影视等海外影视巨头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2016年7月27日,万达院线以2.8亿美元的交易价格收购时光网,形成了一个畅通的衍生品线上线下联动运作平台。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发展不达预期,宏观经济不景气,大盘系统性风险。(完)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供受众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任何参考本文所作的投资决策皆为受众自行独立作出,造成的经济、财务或其他风险均由受众自担。

 
关键词: 视频购物网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3123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