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南大校友王贻芳获未来科学大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18 16:44:50    作者:life    浏览次数:5308    评论:0
导读

今日,2019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在京揭晓。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获“生命科学”奖,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贻芳、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陆锦标获“物质科学”奖,清华大学、山东大学教授王小云获“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南大校友王贻芳院士的开挂

今日,2019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在京揭晓。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获“生命科学”奖,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贻芳、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陆锦标获“物质科学”奖,清华大学、山东大学教授王小云获“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南大校友王贻芳院士的开挂人生

南大校友王贻芳院士的成长故事完全和学霸两字不沾边。

家住清凉山汉中门一带的他,从小学到大学,“学习轨迹”没离开过以此为中心的5平方公里方圆。“就近入学,我家就住汉中门,小学读的就是家门口的清凉山小学,中学嘛读的也是就近的四中,但这两个学校现在都没有了。”

1984年,王贻芳考入南京大学物理系,依然和学霸毫不沾边,没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强手如林的物理系,成绩只能算中上游。

本科毕业时的机遇,揭开了王贻芳人生的“开挂封印”。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面向全国招收高能物理研究生,王贻芳获得推荐并顺利通过考核,开始在丁肇中的指导下研究高能粒子,为他以后从事中微子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1年,王贻芳获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工作,但最终回国任职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后担任所长。

2012年,王贻芳作为“大亚湾国际合作实验”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带领科研学者们历时8年首次发现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模式,并获得精确的测量数值。这项震惊学界的研究,为当时正处在“岔路口”的中微子研究找到了未来发展的方向。王贻芳也因此在学界声名鹊起。

他研究的中微子是什么

王贻芳教授的研究对象中微子,是非常小的粒子,没有结构,肉眼看不见,但宇宙世界中非常多,只是人感觉不到。

中微子的研究非常有用,有可能成为人类第三代通讯工具,替换目前人们打手机用的传输工具——微波。微波在宇宙空间损耗很大,也不能穿过地球。我们现在打国际长途,是通过在地球表面建立微波通讯站来传递信号。而中微子则可以从地球这面直接打到另一面去,穿过整个地球不衰竭。

此外,通过中微子的研究还可以探究包括宇宙起源,宇宙大爆炸到底是怎么回事。

生活中是经历“升学阵痛”的家长

放下“科研工作者”的身份,回归到最本职的“家长”岗位,王贻芳和国内绝大多数操心孩子升学的父亲一样,给孩子报过辅导班,还请过家教,经历过“升学阵痛”。王贻芳并不赞同“辅导班出人才”,但从众的无奈心理还是占据了“上风”:“小升初是没办法,大家都要考初中,必须补。从众的心理大家都有,都怕。”

王贻芳研究的是高能物理,但对女儿的物理学习却“毫无办法”,还要请人辅导。王贻芳并没有觉得尴尬,“唉呦,真不好说。那些物理奥赛的东西都不会。你请数学家去看数学奥赛题,他们也不会的。”王贻芳表示,奥赛题有特殊的解题技巧,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没有时间专门来学(这些解题技巧),没啥意思,浪费时间。”

什么是未来科学大奖

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于2016年1月17日,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设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等三大奖项,单项奖金100万美元。

未来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为大中华区科学发展做出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

今年是未来科学大奖的第4年,此前3次评奖有12人获奖,分别是——

生命科学奖:卢煜明(2016年)、施一公(2017年),李家洋、袁隆平、张启发(2018年);

物质科学奖:薛其坤(2016年)、潘建伟(2017年)、马大为周其林冯小明(2018年)。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许晨阳(2017年)、林本坚(2018年)。

紫金山综合|来源:人民日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

紫金山编辑 王小茜

 
关键词: 王贻芳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3609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