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潘建伟吴季王贻芳两会夜话,他们心中的未来颠覆性科技是什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1 22:12:16    作者:life    浏览次数:3846    评论:0
导读

澎湃新闻记者 张唯 3月8日,央视新闻《两会夜话》节目邀请全国政协委员潘建伟、全国政协委员吴季、全国人大代表王贻芳,谈论量子信息、高能物理、空间科学等前沿领域的热点话题。 主持人提问,除了你所在的科学领域,你心目中未来颠覆性的科技是什么?

澎湃新闻记者 张唯

3月8日,央视新闻《两会夜话》节目邀请全国政协委员潘建伟、全国政协委员吴季、全国人大代表王贻芳,谈论量子信息、高能物理、空间科学等前沿领域的热点话题。

主持人提问,除了你所在的科学领域,你心目中未来颠覆性的科技是什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表示,除了量子领域,他关心的颠覆性科技包括大脑怎么构成,基本原理是什么?宇宙有没有大统一的理论?有没有可能到遥远的地方发现和地球一样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表示,除了高能物理,他关心的颠覆性科技首先是能源,希望将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比如聚变能(编注:可控核聚变)和更高效的太阳能。此外,“能不能有室温超导?未来是不是真的有相当程度的通用量子计算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吴季说,如果跳出空间科学,他关心人工智能的发展。“特别是在量子计算机速度更快以后,人工智能的能力可能会非常强。现在人工智能的能力还是雏形,非常初步的AI。以后人工智能可能会自己做判断、做思考,这可能会改变我们的世界。今后很多事情会被计算机代替,这是非常有潜力的领域。”

在这次两会中,几位代表委员提出了什么样的建议或提案?

潘建伟谈到,他在提案中谈到长三角地区建成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吴季的提案围绕加快商业航天发展。他表示,中国的商业航天刚刚起步,未来的发展可能会使成本越来越低,希望政府多扶持商业航天。

王贻芳则建议在维持现有项目竞争体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部分稳定支持的经费;提高基础研究投入,把2025年基础研究投入占研发经费的比例提高到9%,2030年提高到15%。

王贻芳谈到,目前科技经费管理体制基本上都是项目竞争形式。竞争有很多不可控因素,而且项目通常都是短期的,比如5年为一期,这使得现在的科研成果相对碎片化、重大成果比较难。特别基础的工作,比如基础软件等研究受到一定影响。他建议在现有的体系下,增强一部分稳定支持的经费。项目竞争和稳定支持相结合,互相补充。

责任编辑:李跃群

校对:丁晓

 
关键词: 王贻芳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4493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