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作为一个地道的保山人,之前都没深入了解过保山猪,还有多少同乡是和小编一样的呢?今天小编带你们一起了解一下保山猪。
保山猪,系乌金猪的一个重要类型,曾用名保山大耳猪,1986年被列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属肉脂兼用型猪。保山猪产于保山市的隆阳区、施甸、昌宁、腾冲、龙陵县,少量分布于德宏州的部分县市,保山猪适应性抗病力强,耐粗饲,体形较大,前躯较后躯发达,四肢健壮有力,产仔性能高,性成熟早,配种受胎率高,母猪利用年限长,与外来品种杂交优势明显,肉质细嫩、香甜,风味好。
历史渊源
保山猪是保山市当地民族传统养殖的品种,饲养历史悠久,张兴志同志在《云南新石器时代的家畜》一文中谈到保山市(今隆阳区)蒲缥镇唐子沟遗址时,认为遗址出土的猪和牛化石具有两重性,既可能是野生种,也可能是驯养中。
距今4000-3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已饲养家猪品种,养猪业已得到一定发展。据《中国猪种介绍》(科学出版社1960)记载:“保山猪经过当地人民多年的繁育,从而形成地方品种。”1979年9月至1980年9月保山地区、县畜牧兽医站联合调查了保山地区畜禽品种,调查了保山大耳朵猪的优良性状和缺点,并改名为保山猪,编入《保山地区畜禽品种志》。据保山地区畜禽品种志记载:“保山农村产品丰富,山区荒地轮歇地较多,野生饲料丰富,是发展养猪的有利条件,我区各族人民经过长期辛勤劳动精心选育,随着经济文化交流和交通运输发达,沟通了山区坝区间、内地边疆的猪源频繁流动,加之自然条件及饲养管理特点,因而形成大骨猪、细骨猪和二浪子猪之分。”
保山猪的特性
1. 保山猪体质粗糙疏松,头较大,额宽,额面多皱纹形如“八卦”;嘴筒粗长,少数微凹且向上翘,俗称“瓢把嘴”;耳大下垂,猪体窄长,背腰平直,少数稍凹;背腰直间有微凹,胸窄肋扁略下垂,十字部宽,腹部紧凑不下垂,臀部欠丰满;四肢高且粗壮有力,腿及膁部多皱褶,又叫“穿套裤”,飞节较弯曲。蹄质坚硬结实,为黑色。 乳头6对以上,乳头小形似莲蓬。
2.保山猪肉质细腻,味香可口,营养丰富。其中,氨基酸总量≥17%、粗脂肪含量≥24.5%、解冻失水率≤4%
发展历程
保山猪于1987年载入《云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一书中。2004年收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状况》中的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名录,并录入由中国农业部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中国家畜地方品种资源图谱》。
1969年成立保山种猪场,厂址建设在保山市施甸县水长乡。1970年至1996年,只注重保山猪的利用,未能得到有效的选育提高,加之盲目进行引种杂交,导致许多性能多年停滞不前甚至有所退化。
1997年至2000年,为了充分发挥和挖掘地方特色遗传资源的潜力,依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要求,原省计委立项,建设和完善了保山市种猪场。到2000年保山市各县区建立了县级猪人工授精站及部分乡建立并巩固了猪人工授精网点,初步形成了以保山猪为母本“三群一网”良种繁育体系。在进行体系建设的同时,根据繁育体系的建设要求,保山市种猪场组建了以保山猪为主的保山猪核心群,开始了一定的繁育工作,边繁育、边生产、边推广应用,取得了初步进展。
2000年以来,在国家、省、市相关部门领导专家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以保山市种猪场为载体对保山猪开展了系列的组群保护、科研选育及合理开发利用推广工作,先后与省改良站、省农大等科研单位和部门合作实施了“保山猪优良母系选育及杂交优势利用”、“保山猪新品系优化选育及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扩大了保山猪的优良猪群,提高了质量,稳定了群体。经省州多次组织专家组亲临保山作详细调查,认定为云南省特有的珍稀种畜资源。
2009年列入云南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
2011年云南省农业厅开展“云南六大名猪、六大名牛、六大名羊、六大名鸡、六大名鱼”评选认定活动,通过层层评选,保山猪入围云南六大名猪,并最终获得了第三名。
2014年5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保山猪”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保山猪养殖区域为云南省保山市行政区划内的隆阳区、施甸县、腾冲县、龙陵县、昌宁县5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98°25′-100°02′、北纬24°08′-25°51′,东西纵距198 km,南北横距193 km。养殖区域范围19637 平方千米,年存栏6.5万头。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保山市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保山猪。那我们看看保山猪生活的条件吧
土壤地貌保山猪养殖区土壤类型以红壤土、黄壤土、赤红壤、燥红土、水稻土、冲积土、草甸土和石灰土、火山灰土为主。地处云南横断山脉南段,高黎贡山和怒山南延于境内,地势总趋势北高南低。本市属横断山系切割山地峡谷区,地貌以山地为主,盆地与山原也分布较广,山川相间,高差较大,群山迭起,山清水秀。山区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92%。境内最高海拔3780.9米,最低海拔535米,平均海拔1800米。保山猪适宜海拔750~2600米的山区、半山区养殖。水文情况保山猪养殖区内河流分属澜沧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水系。怒江自北向南纵贯隆阳区、施甸县、龙陵县,较大支流有施甸河、苏帕河、枯柯河。三大水系年产水150.66亿立方米。境内有青海湖和北海两个天然湖泊,面积0.63平方公里。还有槟榔江、明光河、瑞滇河、香柏河、姚关河、勐统河、瓦窑河、右甸河等9条较大河流。至2007年全市建成水库257座,总库容达到41028万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19座、小(二)型水库35座。自流引水工程达10054处,1立方米每秒以上引水渠11条、0.3~1立方米每秒引水渠17条。有170多个地热泉田。水资源丰富,水质清洁无污染。气候情况保山猪养殖区属低纬山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的气候特点。全市空气清净、光质好、日照时间长,太阳年均辐射量为5553.7~5959.8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气温15.5℃;年无霜期293至333天;降雨主要集中在5~10月份,年最高降雨量2100毫米,年最低降雨量700。光、热、水条件优越,有利于牧草的生长,有利于保山猪养殖。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保山猪的养殖过程吧,现代化养猪,一定要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能像以前一样凭经验,因为现在考虑的因素很多例如: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动物疫病等,不单纯的只考虑口感和味道。
养殖规程:
饲养方式母猪的饲养管理。可群养或单栏饲养,保持圈舍干净、凉爽。一般初配年龄在6月龄,让过第一、二个发情期,至第三个发情期配种。配种期母猪每天饲喂2次,时间为上午8:00,下午4:30,日喂混合精料2公斤;妊娠母猪喂给全价饲料,做到少喂勤喂,喂至八成饱,给足饮水,在产仔前30天增加饲料量,日喂精料3~4公斤,产前3天和产后3天减料,临产当天不喂料,产3天后逐渐增加饲料量达到任其采食,断奶前一周减少饲料用量,断奶前3天减到一半。
保山猪母猪
公猪的饲养管理。公猪需要单圏饲养,圈舍清洁、凉爽,营养合理,保持公猪体况适中,不宜过肥或过瘦,保持适当运动,6月龄或60公斤体重可开始配种。仔猪的饲养管理。仔猪出生当天要进行断脐、剪大牙、注射铁剂,在7日龄进行诱食或强制性开食,在35天减少喂食,42天断奶,断奶后限食1~2天,保证清洁、充足的饮水,采用赶母留仔,在原圏饲养一周后转入保育室。保育猪的饲养管理。维持原有饲料喂1~2周,第三周起每天饲喂3次,第四周开始每天饲喂2次,在保育舍饲养至70日龄转入生长舍或育肥舍。
保山猪公猪
生长舍、育成舍的饲养管理。供给全价饲料,控制采食量,保持体况不要过肥或过瘦,6月龄适时配种。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按来源、体重、体质相似的猪合群饲养,每头猪占地面积控制在0.8至1平方米,选择浓缩饲料加上玉米和糠麸自行配制,并做到精青粗合理搭配,用一定数量的青饲料、青贮料代替部分混合饲料,育肥至90公斤以上出售。
备注:
饲养过程中所使用饲料符合NY5032-2006《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的规定。
饮水饮水水质必须使用符合NY5027-2008《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规定的山泉水、河水、井水或自来水。
疫病防治保山猪在饲养过程中,所用投入品(兽药、生物制品等)符合NY/T 5030-2016《无公害农产品、兽药使用准则》的规定。
兽药和使用兽药使用应符合《兽药管理条例》的要求。
环境卫生消毒选用的消毒剂应符合NY/T 5030-2016《无公害农产品、兽药使用准则》的规定。
对感染传染病和其他原因需要扑杀的病猪,应在指定地点扑杀,尸体按照GB16548-2006《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出售或食用病猪、死猪。
污染物、废弃物处理养殖场污染物排放应符合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屠宰处理按《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进行屠宰,宰前检疫,健康无病。屠宰厂符合GB/T17237-2008《畜类屠宰加工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屠宰检疫按NY467-2001《畜禽屠宰卫生检疫规范》规定执行。
保山猪养殖和销售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产品质量严格按NY/T 5030-2016《无公害农产品、兽药使用准则》,NY5031-200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5032-2006《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5033-200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饲管理准则》的规定执行。
写在文章后的话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了,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农业技术资讯,特别是种植业与养殖业,那请你关注一下我们的公众号——云谈农事,我们致力于为大众传播和普及农业知识,服务于广大农户和从事与农业相关的企业和个人,让人们更多关注农业这一板块。
亲,点个赞呗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10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14-05-26
保山猪 .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查询系统
张兴永. 云南新石器时代的家畜[J]. 农业考古, 1987(1):370-377.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1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08-01-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第107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08-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