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是开国第一仗,是立国之战,打出了几十年的和平。作为开国十大将,都有几位参加了这场战争呢?只有陈赓一人,陈赓进入朝鲜后,担任了志愿军副司令员,成为彭德怀的好助手。
在彭德怀回国期间,由陈赓代理他的职务,主持志愿军的工作。那么,读者朋友可能会问,其他九位大将为什么都没有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呢,他们当时都在干什么?
先说第一大将粟裕,一代战神粟裕原本是最有机会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在志愿军成立之前,率先成立了东北边防军,中央任命的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就是粟裕。
粟裕能打仗,是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奇才,毛主席对他非常倚重,打算让他挂帅出征。可惜的是,粟裕的身体累垮了。解放战争时期,粟裕就经常头疼,他超负荷工作,身体本来就有伤,结果又严重透支,终于累倒了。
1950年底,志愿军正鏖战朝鲜半岛之际,中央安排粟裕去苏联养病。第二年,粟裕回国,被任命为副总参谋长,坐镇中枢。他非常遗憾地错过了整个抗美援朝战争。
第二大将徐海东,从抗日战争时期就病倒了,他的情况和粟裕很像,为革命牺牲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到新中国成立,徐海东仍然在养病,无法正常工作,自然也不可能去朝鲜了。
第三大将黄克诚,从解放战争后期开始,黄克诚就非常繁忙,工作调动也比较频繁,离开东北战场,他担任了首任天津市委书记。志愿军激战朝鲜半岛的时候,黄克诚是湖南省委书记,治理一个大省,肩上的担子非常重。
(粟裕和黄克诚)
1952年,黄克诚进京任职,担任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长,主管全军的后勤工作。后勤工作事无巨细,责任也很大,黄克诚工作就更忙了,分身乏术,也不可能去朝鲜。
第五大将谭政,杰出的政工大将,按理说谭政可以担任志愿军的政治部主任,可惜谭政也走不开。四野大军南下,谭政担任中南军区第三政委。中南军区那么大一个摊子,谭政负责干部教育工作,责任也很大。
第六大将萧劲光,建国之初,萧劲光就被任命为海军司令员了。海军是一个独立的大军种,又是一个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的新型军种,一切从零开始,萧劲光呕心沥血,搭好海军的桩子,也去不了朝鲜。
第七大将张云逸,新中国成立后,张云逸回到广西任职,他是广西的一把手,既是书记又是省政府主席,既是广西军区司令员,又是政委,也是治理一个大省。
广西曾经是桂系军阀的老巢,建国之初,匪患非常严重,有些土匪非常嚣张,居然围攻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员,广西匪情惊动了毛主席。张云逸忙得不可开交。1952年,张云逸因为身体不好,去了苏联疗养。他也错过了抗美援朝战争。
第八大将罗瑞卿,当时担任共和国的首任公安部长。建国之初,社会治安并不太好,国民党的反动势力和特务分子还残留在各地。罗瑞卿一方面要抓紧清理这些敌特势力,另一方面还有肃清国民党残留的各种社会毒瘤,禁毒、禁赌、关闭妓院等等。
朝鲜战场爆发后,国内的反革命分子趁机嚣张起来,他们明目张胆地造谣生事,甚至公然杀害人民干部。毛主席问罗瑞卿怎么办?罗瑞卿回答说,宽大不能无边,应该杀一批,关一批,管一批。毛主席非常赞同。肩负全国治安重任的罗瑞卿也去不了朝鲜。
第九大将王树声,当时担任湖北军区司令员,他也没能去朝鲜。但是王树声极大地支援了朝鲜战场,他领导的湖北军区承担了大量的扩军和训练新兵的任务,然后把他们输送到朝鲜战场上去。
第十大将许光达,当时担任装甲兵司令员兼政委。许光达的情况有点复杂,他虽然没有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没有在志愿军中担任职务,但是他去过朝鲜战场。
那是在1951年的时候,许光达来到志愿军总部,见到了老首长彭德怀,向他汇报了工作,然后直接去前线看望志愿军坦克部队,还在坦克团住了两天,了解最一手的资料,回到国内后,许光达派出了好几批坦克部队入朝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