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张士诚,失去了江山却赢得了民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2 10:29:04    作者:life    浏览次数:1823    评论:0
导读

今天的苏州工业园区南施公园内,有一座墓,这就是元末明初著名的起义军将领吴王张士诚之墓。苏州未开发园区前,这里属于斜塘镇盛墩村。以前的吴王墓,比较荒凉落破,园区成立后,这里成了湖东繁华地段,张士诚墓所在地,被建成南施街公园,该墓也被列为市级文

今天的苏州工业园区南施公园内,有一座墓,这就是元末明初著名的起义军将领吴王张士诚之墓。苏州未开发园区前,这里属于斜塘镇盛墩村。以前的吴王墓,比较荒凉落破,园区成立后,这里成了湖东繁华地段,张士诚墓所在地,被建成南施街公园,该墓也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士诚墓

张士诚这个名字,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已经非常陌生了!其实,在700多年的元朝末年,张士诚这个名字可是如雷贯耳。朱元璋,大家都知道吧,张士诚就是跟朱元璋齐名的农民起义军领袖。

元朝末年,朝政腐败,天灾频繁,朝廷横征暴敛,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地,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张士诚就是在这个时候率领18名盐工,以18条扁担起兵,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抗元朝统治的暴动中。

吴王张士诚

很快,张士诚的队伍发展到了几万人之多,农民饿死也是饿死,揭竿而起或许还有一条活路,就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张士诚的农民起义军迅速壮大,1353年初,张士诚所部攻下高邮,他自称“诚王”,立国号为“大周”,定年号为“天佑”。刚刚取得了一点成绩,就建国定年号,从这点上也看出了张士诚的目光短浅,胸无大志。

张士诚(影视剧照)

随后,元丞相脱脱亲率百万大军来讨,将高邮围得水泄不通,张士诚的万把人,在元朝大军面前如寒风中的一棵枯草,摇摇欲坠。张士诚悔不当初,连扇自己耳巴子。此前元朝招抚他,他嫌官小不从,而今大军云集,起义军无路可走,面临灭亡的危险。更悲催的是,脱脱不接受张士诚投降,誓要将高邮攻下,屠尽当地兵民,借以在江南树立朝廷的威严。

张士诚画像

但世事难料,就在张士诚走投无路、一筹莫展之际,元军突然撤围,阵脚大乱。原来是元顺帝听信谗言,一纸诏书将脱脱革职查办,发配吐蕃。元百万大军群龙无首,乱作一团,张士诚趁机率部突围,击溃了元军。紧接着,张士诚率部南下,从南通渡江攻下常熟,兵临平江(今苏州)城下。打下平江后,张士诚又派其弟张士信率兵攻下常州、松江、湖州嘉兴等地,势力范围迅速扩张至浙江一线。1636年9月,张士诚自立为吴王,在平江城大兴土木,建造府邸,设立各级行政机构,委派官员,形成了一个横跨苏、浙、皖、淞四省地区的政权,与朱元璋和陈友谅呈三足鼎立之势。

张士诚靠18条扁担起义

然而,张士诚胸无大志,小富即安,占据江浙沪一代富裕之地后,就贪图享乐起来,这与朱元璋称霸天下的雄心壮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实际上,当时元朝并没有灭亡,还占据着北方大部分地区,朱元璋占据皖西、江西和鄂北一代,陈友谅占据两湖一代。天下并不安定,四面都虎视眈眈。张士诚占据的江浙沪,虽然富裕,但无战略回旋余地,并不安稳。元朝廷与朱元璋、陈友谅三方势力都来拉拢张士诚,张士诚先是朝三暮四,后又坐井观天,只想守着老婆孩子热炕头,没有一统天下的豪情。在群雄逐鹿、武装割据的元朝末年,张士诚的这种鼠目寸光的战略思想,注定是没有好的结局。

张士诚雕像

张士诚左右摇摆,朝三暮四,既不与朱元璋结盟,也不接受陈友谅的“拉拢”,还与北京的元朝廷眉来眼去,犹犹豫豫,缺乏杀伐果断的魄力,也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说白了,还是只想守住江浙这块肥肉。

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后,腾出手来对付张士诚。朱元璋所部兵强马壮,兵多将广,名将如云,势不可挡。朱元璋文有李善长胡惟庸杨宪刘伯温,武有徐达常遇春蓝玉朱亮祖汤和李文忠沐英等等,势力强大,而张士诚翻来覆去就是其三个弟弟和女婿,没有什么能臣武将。更要命的是,张士诚天生心地善良,有妇人之心,部下犯了错,打了败仗,张士诚从不责罚,也不追责,更不撤换,还是用他们,部下丢城失地,张士诚也问责,下次打仗还让这些人去。张士诚自己在姑苏城里享乐,部下都学他,各自贪财好色,腐败日甚。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大家都和气生财,得过且过,谁还管明天会怎么样呢!

张吴王雕像

因此,朱元璋大军南下,张士诚所部一路溃败,镇江、常州、淞江、杭州、湖州、嘉兴、常熟、宜兴长兴等城相继失守。这样一来,平江就成为一座孤城。不过,张士诚在最后关头,表现出了顽强不屈的精神,朱元璋大军攻打平江,可是费了很大的劲,朱元璋劝张士诚投降,张士诚严词拒绝,平江城墙高城深,易守难攻,朱元璋围困平江城几个月之久,久攻不下,而平江的老百姓勇于参战,军民同心,老百姓都感恩于张士诚的仁慈善良,减免他们的赋税,还发钱发粮,废除徭役,与民生息。从百姓的角度看,张士诚这个吴王是称职的,他出身贫寒,了解底层人民的艰辛,所以他执政后,励精图治,革除元朝的弊政,废除元朝的各项苛捐杂税,将土地归还给农民。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张士诚派军队与农民一起劳动,开垦南园和北园的荒地,在郡和县设立劝农使和劝农慰,带领百姓兴修水利,勤于农桑。为了发行钱币,张士诚下令将承天寺的铜佛像熔化,铸造“天佑通宝”,取代元朝发行的货币,稳定了江浙一带的物价。

张士诚发行的天佑通宝

张士诚所颁布的一系列措施,使江浙一带的农业经济都得到了发展,战乱中外逃的农民纷纷回到家园,安心农业生产。同时,张士诚发展教育,整饬民风,开办弘文馆,设立学士员,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都由政府负担。张士诚还举行过两次乡试,选拔人才,设立礼贤馆,招纳天下英才,江浙一带的知识分子纷纷前来投靠,如施耐庵罗贯中、陈维先、陈基等名士都到张士诚的政权内任职,为其效力。

元末军事割据形势图

平江城弹尽粮绝后,张士诚不忍百姓受苦,决定最后城破时刻自杀殉国,他对妻子刘氏说:“我兵败后赴死,你怎么办?”刘氏淡然而答:“夫君不用担忧,我肯定不会负你。”说罢,她抱着两个孩子,在楼下堆满柴火,召集张士诚的其他妾和佣人,全部自缢后再点火焚烧,先于张士诚而去。

平江城破后,张士诚自杀不成被俘,他一言不发,拒不投降,徐达无奈,命人将他送往南京,张士诚以绝食相抗。到南京后,张士诚趁看守不备,上吊自杀身亡。一代枭雄就此落下帷幕。

张士诚。影视剧照

张士诚不是一个合格的军事家,但他却是一个仁慈的执政者,所谓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是有道理的。张士诚失去了江山,但却赢得了民心,得到了平江城以及江浙一带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平江城能在朱元璋的几十万大军围困下坚守八个月之久,就说明了这点。

与张士诚截然相反的是,朱元璋在攻下平江城后,改名叫苏州,为了惩罚老百姓支持张士诚,朱元璋下令屠杀城中百姓,并将一部分百姓赶出苏州,迁移到泰州兴化一代居住。不仅如此,朱元璋夺取天下后,增加江南赋税三倍之多,朱元璋痛恨富人,比如沈万三,就被他掏空其家产后,再将其发配云南边疆,最终沈万三家破人亡。

苏州玄妙观内的张士诚雕像

而苏州的老百姓感念吴王张士诚,至今还流传下来许多的风俗习惯和典故,比如清明前后上市的“酒酿饼”,每年农历七月三十的“烧九思香”,“挂天灯”等,都是为了纪念张士诚而流传下来的风俗。

只能说,张士诚是个好人,但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

 
关键词: 张士诚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4672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