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1940年,一个妇女带儿子来到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我的丈夫叫张云逸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2 10:50:30    作者:life    浏览次数:2699    评论:0
导读

1940年9月的一天,一队新四军干部和战士共计25人历尽艰险,终于到达了位于安徽庐江汤池镇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为什么说历尽艰险呢?因为这队新四军干部和战士,在赶赴江北指挥部的途中,被国民党方面的无端扣押了7个月之久,后来经过组织长时间积极斡

1940年9月的一天,一队新四军干部和战士共计25人历尽艰险,终于到达了位于安徽庐江汤池镇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为什么说历尽艰险呢?因为这队新四军干部和战士,在赶赴江北指挥部的途中,被国民党方面的无端扣押了7个月之久,后来经过组织长时间积极斡旋和营救,这才获得了释放。

当这一队衣衫褴褛的新四军干部和战士,疲惫地来到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的时候,正在指挥部门前警卫放哨的战士很快发现了异样——在他们之中竟然有一个穿着与瘦弱身材极不相符的10多岁小男孩。负责警卫放哨的战士在查看通行证件之后,又忍不住询问道:“这个小孩子也是咱们的战士?”

此时,站在小男孩旁边的一位妇女,急忙开口解释道:“同志,他是我的孩子,是和我一块来的!”

“哦”,负责警卫放哨的战士回应了一声。在当时那艰苦的岁月里,父亲或者母亲将年幼的孩子带在身边,一起参加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虽然不是十分普遍,但也绝非是没有出现过的现象。

负责警卫放哨的战士又看了看那个小男孩,心中顿时生出了敬佩之情,他不禁夸赞道:“你这么小的年纪,就当上新四军战士了,了不起啊!”

这时候,那位妇女笑了笑,然后说道:“同志,你误会了,我带着孩子是来找我丈夫的。我丈夫来信说,他在这里工作,让我们来这里和他团聚!”

负责警卫放哨的战士一看自己闹了笑话,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紧接着问道:“请问你的丈夫是谁呢?我们需要登记一下。”

妇女回答说:“我的丈夫叫张云逸!”

那位战士听了之后大吃一惊,心想:原来这位妇女就是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张云逸的妻子啊。很快,战士急忙将情况一级一级向上汇报。不一会儿,一位工作人员急匆匆地从指挥部里面跑了出来,将妇女和孩子都带了进去并妥善安置在了接待室。

没过多久,满脸笑容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张云逸,就赶到了接待室。在见面之后,妇女眼眶中的热泪顿时扑簌簌地掉了下来。张云逸深知妻子和儿子受了不少苦,他赶紧扶着妻子坐下来,温柔地为妻子擦拭着眼泪。

此时,妇女的儿子在一旁劝说道:“妈妈,你别哭了,见到爸爸了,咱们应该高兴才对!”看着长大了的儿子,张云逸轻轻地摸了摸儿子的头,然后朗声说道:“儿子说得好,我们应该高兴呀!”

听着丈夫张云逸和儿子的话,妇女瞬间破涕为笑,一家三口就这样团聚在了一起。

张云逸的妻子名叫韩碧,儿子名叫张远之,他们是从香港辗转来到新四军江北指挥与张云逸团聚的。那么,张云逸和韩碧有着什么样的感情经历呢?他们之间的革命爱情为何如此深厚呢?

韩碧,1904年出生在今海南文昌的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在韩碧出生之时,韩家的家境已经败落,早已没有了往日的风光。因此,韩碧从小就跟随父母外出乞讨,受尽了人间的疾苦,并体会到了社会的黑暗。

10多岁的时候,韩碧的父母先后离开了人世。为了养活自己,韩碧便跟着一位远房亲戚来到广州闯荡谋生。最开始,韩碧曾在广州当地一家棉纺工厂当童工,后来又到一间理发店里当学徒。慢慢地,聪明灵巧的韩碧学会了理发的手艺,并在人生地不熟的广州站稳了脚跟。

这时候的韩碧,怀揣着对将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辛苦并快乐地生活着。然而,让韩碧没有想到的是,一个美好的姻缘会从天而降,不偏不倚地砸在了自己的头上。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提起韩碧和张云逸之间的姻缘,就不得不说一说另外一段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

那是1914年的时候,22岁的张云逸从广东陆军速成学院毕业,被派回到海南岛秘密从事革命工作。在此期间,张云逸结识了文昌同乡女子王碧珍,他们两人情投意合,感情急剧升温,很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两人成婚之后,王碧珍便当起了张云逸的贤内助,她把家里的大小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条。这让张云逸看在眼里、甜在心里,小两口的日子过得幸福而美满。可是,由于张云逸常年为革命工作而四处奔波,所以就导致他们聚少离多,夫妻二人大部分时间过着彼此相思的苦闷日子。

不过还好,王碧珍在婚后很快为张云逸生育了一个女儿,初为人父的张云逸非常高兴,为这个女儿起名为张琼——“琼”是张云逸和王碧珍家乡海南岛的简称,张云逸觉得为女儿起这个名字,很有纪念意义。女儿的诞生,为这个小家庭增添了许多乐趣,同时也让王碧珍在丈夫张云逸外出工作之时,有了一个心灵寄托。

然而,有一件事情一直萦绕在王碧珍的心头,让她始终觉得自己对不起张云逸。原来,自从生育女儿张琼之后,王碧珍的身体健康情况就一直不太好,后来去医院检查之后,医生的诊断结果是王碧珍以后无法再生育孩子了。这让王碧珍无限悲伤,她考虑的倒不是自己的健康问题,而是自己不能再为张云逸生育孩子了,也就不能为张家延续香火了。

在当时的那个年代,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王碧珍也不例外。虽然,张云逸一直劝导妻子王碧珍说女儿在他眼里都一样珍贵,自己并不介意这件事,但是王碧珍始终放不下要为张家传宗接代的心思。

怎么办?王碧珍经过深思熟虑,她决定悄悄为张云逸再娶一门亲事。为什么要悄悄地再娶呢?因为王碧珍知道丈夫张云逸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同意她这个荒谬的做法的,她只有将生米煮成熟饭——先把人迎进来,到时候再做张云逸的思想工作。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有一天,王碧珍带着年幼的女儿张琼去理发店理发,好巧不巧,王碧珍去的正是韩碧工作的理发店。在理发的空挡,王碧珍就和韩碧闲聊了起来,当得知韩碧也是海南文昌人,而且和自己一样名字里都有一个“碧”字,王碧珍非常高兴,对年纪轻轻的韩碧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经过详细地交谈,王碧珍得知了韩碧是一个苦命人,自幼过着乞讨的生活,父母去世后才来到广州闯荡。一来二去,王碧珍越聊越喜欢韩碧,越看越心疼韩碧。慢慢地,王碧珍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自己何不就将与自己非常有缘的韩碧迎进门来呢?

王碧珍思虑再三还是开了口,韩碧听了之后简直难以置信,十分惊讶和恐慌,她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王碧珍大姐会有这样的想法。当时,羞红脸的韩碧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她支支吾吾的样子,让王碧珍看着有点不忍心。于是,王碧珍对着韩碧说道:“妹妹,姐姐是真心请求你答应这件事,姐姐也是真心喜欢你,请你考虑考虑,不用急着答复!”

在此后的日子里,王碧珍时不时地带着女儿张琼去理发店找韩碧玩耍,意思是让女儿和韩碧增进感情,同时自己也有机会和韩碧更加熟悉和了解。有一次,王碧珍再次提起了要迎韩碧进门的事,韩碧仍旧一脸尴尬,她害羞地说道:“姐姐,我知道你对我很好,可是这个事是大事。再说了,我连大哥的面都没见过,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根本不了解啊!”

王碧珍听着韩碧说的话,然后笑着开始为韩碧介绍自己的丈夫张云逸,将张云逸的年纪、长相以及经历如实详细地说了一遍。韩碧认认真真地听着,心里瞬间有了一个伟岸、正派的男人形象。不过,当王碧珍说自己的丈夫不知道这件事的时候,韩碧又是大吃一惊,瞬间站了起来:“大哥不知道?那不行,万一大哥不同意,这可怎么办啊!”

王碧珍笑着拉着韩碧坐下来,然后说道:“妹妹,你这么年轻漂亮,又善解人意,你大哥肯定会同意的。再说了,我家的一切事情,你大哥都是听我的,我能做得了主!妹妹,请你放心吧,我真心希望能把你迎进我们家!”

在王碧珍的再三游说下,韩碧只好害羞地答应了下来。见韩碧同意了,王碧珍的心里乐开了花,她根本没有对丈夫张云逸说这件事,就选定了一个日子,将韩碧迎进了家门。当时,张云逸由于外出从事革命工作,所以并不在家中。而王碧珍为了不提前声张,将婚礼的仪式一切从简。

这场“奇怪”的婚礼,只有王碧珍、女儿张琼,以及新娘子韩碧三人。或许有人不禁要问,新郎不在场,这婚礼怎么举办?原来,王碧珍让女儿张琼代表父亲张云逸,幼小的张琼根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只见她一手抱着大公鸡,一手牵着一条红绳。红绳的中间是一个大绣球,红绳的另一头则握在韩碧的手中。

王碧珍则当起了主婚人,在走完拜祖宗、拜天地、夫妻对拜等程序之后,她们开心地坐在一起吃着丰盛的婚宴。从这一天起,韩碧就算正式过门了。这一年是1923年,当时韩碧只有19岁,张云逸则是31岁。当然了,正在外地工作的张云逸,根本不知道自己迎娶了一门亲事。

韩碧过门之后,她和王碧珍、张琼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感情非常深厚。终于有一天晚上,张云逸由于身患疾病从外地回到了广州治疗,当他推门进来之后,立即发现家中有一位陌生的年轻女子。张云逸正在纳闷之际,妻子王碧珍立即走过来一把将张云逸拉到旁边,然后笑着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张云逸听了之后,他非常生气,觉得这件事实在是太荒唐了。张云逸罕见对着妻子王碧珍发火:“什么?这么大的事,你竟然就背着我替我做主了,你简直是太糊涂了!明天一早,你把她送回家,我不认这门亲事!”

韩碧最初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她听见王碧珍和张云逸两人说的话,不由得流下了眼泪。此时,王碧珍严肃地对张云逸说道:“云逸,你听我说,你父亲去世了,你的两个弟弟也都死了,张家就剩下你一个男人了,我又不争气,没办法再给你们张家传宗接代了!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想要张家绝后,我还不想呢!再说了,妹妹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姑娘,她哪里还有什么家呀!”

说完这些话之后,王碧珍大声痛哭了起来。看见妻子伤心地哭了,张云逸恢复了冷静,他一边轻轻抚摸着妻子的肩膀,一边劝说道:“咱们有个女儿也不错,我从来没有怪过你什么,你无法生育也不是你的错……”

张云逸说了一大堆,可是妻子王碧珍仍然哭泣不已。张云逸思考了一下,又继续说道:“碧珍,我是一个军人,干的是革命工作,随时都有可能牺牲在外面。你说你把人家一个姑娘迎进门,她还那么年轻,万一我要是牺牲了,你让人家怎么办?这不是拖累人家姑娘一生嘛!”

此时,韩碧清清楚楚听到了张云逸的话,她非常感动,打心眼里觉得正如王碧珍姐姐所说,张云逸是一个伟岸、正派的男人,是值得自己托付一生的男人。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一场家庭“矛盾”,闹来闹去没有任何结果,大家只好保持既有局面——先让韩碧姑娘住在家里,以后事情慢慢再说。

这种局面,是妻子王碧珍最愿意看到的,只要能把韩碧妹妹留在家里,那么下面的事情什么都好说。这不,在张云逸住院治疗疾病期间,以前贤惠能干的王碧珍从没有去医院看望侍候丈夫张云逸,反倒是韩碧姑娘天天去医院照顾张云逸的饮食起居。当然了,这是王碧珍刻意为之,就是为了给丈夫和韩碧妹妹创造交流的机会。

在这段时间里,张云逸对韩碧的家庭情况和社会经历有了详细的了解,他对聪明干练的韩碧产生深刻的印象。同时,韩碧也充分了解了张云逸,她从内心里敬佩张云逸,开始对张云逸爱慕不已。这样一来,大家都默默地接受了“生米煮成熟饭”的既成事实。

不久之后,韩碧为张云逸生下了一个儿子,全家人都非常高兴,还热热闹闹地办了喜宴。然而,天不遂人愿,这个孩子出生之后不久便夭折了。当时,韩碧哭得死去活来,张云逸和王碧珍也流着眼泪轮番安慰她,慢慢地韩碧悲痛的心情才平复了下来。

1928年,韩碧又为张云逸生育了一个儿子。这一次,全家人用尽心思仔细照顾韩碧和儿子,张云逸还为儿子起名叫“张远之”,意思是希望儿子将来志存远方,干出一番事业来。儿子张远之出生之后不久,张云逸由于有新的工作安排,不得不再一次离开了家。当时他们全家人都没有想到,张云逸这一别,再见面就是八年之后!

张云逸离开广州之后,王碧珍和韩碧带着一对儿女,很快过起了担惊受怕的日子。那时候,敌人到处抓捕革命人士,在白色恐怖笼罩的广州,有许多革命人士壮烈牺牲。王碧珍和韩碧非常担心丈夫张云逸的安全,她们迫不得已搬家躲了起来。由于没有了经济来源,又带着一对儿女,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韩碧只好重新回到理发店工作,而王碧珍则由于身体不好留在家里照看两个孩子。

然而,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全面抗战爆发之后,日本侵略者的飞机不断轰炸广州,王碧珍在一次敌机轰炸中,不幸被炸弹的碎片击中当场身亡。看着与自己感情深厚的姐姐王碧珍身亡,韩碧根本不愿接受这一事实,她带着两个孩子趴在王碧珍遗体的旁边痛苦哀嚎,场面非常凄惨,路过的行人都不禁掩面而泣。

从此之后,韩碧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养育两个孩子的重任,吃尽了生活的辛酸。俗话说,风雨之后方能见彩虹,坎坷之后才能见通途。1937年年末的一天,一别八年之久的丈夫张云逸,终于有了消息。原来,张云逸自从离家之后,先后参加百色起义红军长征,前不久刚从陕北来到香港,负责开展华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

张云逸一到香港,便立即托人打听妻子和孩子的下落,在亲友的帮助之下,韩碧和两个孩子终于被找到了。此时,张云逸才知道妻子王碧珍死于战火,他悲痛万分,只好含泪将韩碧和两个孩子接到了香港。在香港期间,韩碧和两个孩子的生活终于稳定了,在照顾家庭之余,韩碧还帮助张云逸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那时候,虽然他们一家人挤在很小的房间里,不过韩碧却非常开心,她觉得这无疑是幸福美满的——因为自己可以见到丈夫,孩子们可以见到父亲。自从嫁给张云逸以后,韩碧还是头一次和丈夫有这么长时间的相对稳定的夫妻团聚生活。

可是,半年之后,张云逸又接到了新的任务,他必须离开香港返回陕北。此时,韩碧坚持要和张云逸一块去陕北,但是张云逸却劝说道:“现在形势很复杂,咱们一块去陕北,目标太大了,也不安全。你放心,等我把一切安顿好之后,就会派人来你和孩子们的!”

又一次要和丈夫张云逸离别了,这一次韩碧坚强了许多,因为她体现到了丈夫干革命工作的意义。在离别之际,韩碧与张云逸热情相拥,互道祝福,他们都期待着再会的那一刻。张云逸离开香港之后,韩碧再一次重操旧业,到理发店找了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和两个孩子。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1939年7月。此时,韩碧和孩子们在香港接到了张云逸的来信,张云逸在信上交代韩碧,让她安顿好女儿张琼在香港的生活,然后带着儿子张远之先到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那里会有同志安排人将她们母子送到新四军与自己团聚。韩碧接到信之后非常高兴,她立即向女儿和孩子说了这个好消息。

当时,女儿张琼已经23岁了,已经在香港参加了工作,虽然她非常想和韩碧妈妈一块去找父亲,不过她还是遵从了父亲的安排,留在香港继续工作。安顿好女儿张琼的生活之后,韩碧高高兴兴地带着儿子张远之从香港出发了。到了桂林之后,当时正在桂林的叶挺将军热情接待了韩碧母子,并派人将她们护送到新四军军部。

一路上的艰辛不必多言,到了1939年9月,韩碧和儿子张远之才来到了位于安徽泾县的新四军军部。到了新四军军部之后,由于张云逸当时并不在这里,所以韩碧和儿子张远之在这里停留了五个多月等候消息。在此期间,韩碧和儿子张远之和战士们一起参加文化学习,经过革命思想的教育,韩碧成长了许多,还光荣地参军入伍了。

1940年2月,韩碧接到丈夫张云逸的来信,请她们母子与一队新四军干部和战士,一起到位于安徽庐江汤池镇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与自己团聚。原来,张云逸正在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工作,并且担任指挥一职。就这样,满怀着对丈夫的思念,韩碧带着儿子离开了新四军军部,又一次出发了。

可是,当韩碧母子跟着这一队新四军干部和战士,走到安徽无为县境内的时候,突然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并被无端关押了起来了。当国民党方面得知韩碧和张远之,是新四军高级将领张云逸的妻儿,便急忙将情况报告给蒋介石,以此想邀功请赏。此后,蒋介石很快下达了“秘密扣押、当做人质”的命令。

妻儿和战士们被国民党军队关押,消息传来之后,张云逸立即发电强烈要求放人。正在重庆的周恩来得知消息之后,也亲自出面过问此事。经过组织和同志们长期不懈地努力,直到7个月之后,也就是1940年9月,国民党方面才下令将扣押的人员全部释放。就这样,韩碧母子才跟着那一队新四军干部和战士,千辛万苦地到达了安徽庐江汤池镇。

由于遭受国民党军队的无端关押,韩碧和儿子张远之身心非常疲惫,特别是儿子张远之,他才12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是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导致张远之的身材非常瘦小。当他们来到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门口的时候,负责警卫放哨的战士一眼就发现了张远之。这样一来,就出现了我们在文章开头说的那一幕。

韩碧笑着对那位战士说道:“这个孩子是我的儿子,是和我一块来找我的丈夫的,我的丈夫叫张云逸!”

很快,韩碧和儿子张远之在指挥部中的接待室,见到了丈夫张云逸,她实在控制不住了,委屈的眼泪瞬间涌了出来。这时候,儿子张远之在旁边安慰道:妈妈,你别哭了,见到爸爸了,咱们应该高兴才对!”

看着懂事的儿子张远之,张云逸轻轻地摸了摸儿子的头,然后朗声说道:“儿子说得好,我们应该高兴呀!”听见张云逸说的话,韩碧顿时破涕为笑,一家人终于团聚生活在了一起。

后来,韩碧被安排在张云逸的身边工作,并且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而儿子张远之则被送到了学校读书。当时的条件还是很艰苦,但是韩碧和儿子张远之脸上的笑容明显多了……

全面抗战胜利之后,人民军队又取得了解放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之后,韩碧一直陪伴在丈夫张云逸的身边,她曾担任过广西保育院第一任院长,后来又调到总参谋部管理局工作。自从和丈夫张云逸在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团聚之后,韩碧又为张云逸生育了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可惜的那个女儿不到1岁便夭折了。

1974年11月19日,张云逸将军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2岁。十年之后,韩碧也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享年80岁。根据子女们回忆,在临终之时,母亲韩碧轻轻呼喊着父亲张云逸的名字,她一辈子坚守的那份对丈夫真情和痴心,让守候在床边的所有人感动落泪。让我们向韩碧致敬!向韩碧和张云逸将军的革命爱情致敬!

 
关键词: 碧珍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4685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