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传奇、宋话本,到明清两朝终于迎来了创作小说的高峰,这一历史时期古典小说汗牛充栋,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可在明代小说史上拥有重要地位的《金瓶梅》,却被歪曲成禁书的典范。
《金瓶梅》是我国文人独立创作的第一部世情小说,在明朝的四大奇书中,《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是由民间传奇、神话故事改编而成。《金瓶梅》故事虽来自《水浒传》中的“武松杀嫂”片段,但小说情节与《水浒传》交叉的部分少之又少。
它最大的诟病是书中出现了几千字少儿不宜的内容,在长达一百多万字的长篇小说中,这部分内容可以忽略不计,可如果彻底删除,会影响小说的连贯性。即便是少儿不宜的内容,也写得精妙绝伦。
与另外三部奇书相比,它的主角不再是轰轰烈烈的英雄人物,而是恶棍、妾妇。书中出现最多的角色还是丫鬟、奴仆、帮闲、粉头等社会底层小人物,这些小人物为了生存,或卑躬屈膝,或趋炎附势。在利益面前,他们虽然没有道德底线,但也保留了一丝良知。
评价任何一部小说,最核心的还是人物形象塑造。人性是复杂的,《金瓶梅》最可贵的地方在于真实,它将人性的贪婪揭露得体无完肤。西门庆是个恶霸,是个纯粹的坏人,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泯灭人性。
对穷得叮当响的小弟常峙节,西门庆伸出援助之手。对几次欺骗他感情的粉头李桂姐,并没有伺机进行报复。相反在李桂姐牵扯上官司时,他还利用权势对其进行搭救。
《金瓶梅》问世之前的古典小说,人物形象太过于脸谱化,非正即邪。从人物形象塑造上来说,它打破了以往小说中的僵化思维。
明清两朝的艳情小说太多,比它更露骨的作品枚不胜数,但大多数陈词滥调,文笔粗俗不堪,反而不被统治阶层重视。
《金瓶梅》小说披露了封建社会的潜规则:富贵必因奸巧得,功名全仗邓通成。平步青云的西门庆,投机取巧的玳安,这些小人物能够混得风生水起,都离不开权谋二字。在皇权统治下,它诠释出的“非主流”思想与当时的价值观背道而驰,它道出了封建腐朽统治下的丑陋和虚伪,被统治阶层视为洪水猛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