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肉、虾肉、蟹黄、松茸、野菜、香辣……没错,这些,都是阿拉上海小笼馒头的口味……说到上海第一小吃,毫无疑问小笼馒头是肯定当仁不让的。上海人都明白,自己对小笼包有种独特的无法割舍的情怀,而咸鲜且清口、肉馅富有弹性也是上海小笼独有的特色。这种“小而美”的食物,不仅征服了本地人,也令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爱好者为之心动。
"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吮汤,沾沾醋,细细品",当一颗小笼如此品完,放佛穿过了《花样年华》中那条幽静走廊,如影片中张曼玉与梁朝伟擦肩而过似的,哪怕"仪式"结束了,但是空气都似乎在提醒我们,这份唇齿留香的记忆难以消散。
小笼馒头
说起小笼,不得不提的就是位于豫园的南翔馒头店了,不管是上海人还是外地游客,甚至是外国有人,只要来上海的,基本都会前往一品这一经典上海小吃的美味,这也导致以前的一年365天,九曲桥畔的店内店外,统统人群簇拥。
南翔馒头店重装开业
今天,小编就要来带大家去看看,前不久刚刚经历半年多闭店又重开的店家,做出来的小笼馒头,是一种什么样的招牌美味。
南翔小笼馒头的必吃指南
小吃小吃,首先要说的自然就是产品了,其实,经过几代"笼的传人"不懈努力,如今的南翔小笼也从单一形成系列,鲜肉、蟹粉、蟹黄、蟹膏、虾仁、野菜、松茸、鲍鱼、刺参、牛肝菌、马兰头等等十种口味。在此,南翔馒头店"南翔小笼制作技艺"第六代非遗传承人游玉敏,特别给小编介绍了三款小笼馒头"必吃指南",没错,传承人推荐的哦!
"南翔小笼制作技艺"第六代非遗传承人游玉敏↓↓↓
第六代传承人游玉敏
先来看看全新的小笼包菜单,品种很丰富↓↓↓
菜单
-第一款!鲜肉小笼:开山之作
第一款被推荐的是鲜肉小笼,也就是最为传统的猪肉馅小笼。在创始人黄明贤的创新中,除了颠覆性的改变了肉馒头的外形,同时还研制出以猪肉为主的包子馅配方,又将发面改为了揉面,而这正是"南翔小笼馒头"真正闻名天下的重要原因。
南翔小笼最大的特点就是咸鲜且清口,肉馅富有弹性。从头一天皮冻熬制,到第二天肉馅的调制,加上多种不同劲道面粉的融合,每一道工序都有它的关键点。
同时,传承人也为大家解密了堂食的小秘密。据介绍,南翔馒头店分为一楼外带跟二楼堂食,这两层楼的小笼包其实存在一些差异。
二楼堂吃的经典鲜肉小笼
"一楼是保留了百年传承不变的手法,人工擀皮包制,食客也能透过橱窗看见一笼笼热气奔腾的成品出灶。一楼的皮因为人工擀制,口感会更为厚实劲道。"游玉敏说,而二楼是改进后的机器压面,皮会更薄与入味。食客可根据自己喜欢的口感,选择适合自己的小笼。
位于一楼的外卖柜台,只供应鲜肉小笼及蟹黄灌汤包两个品种↓↓↓
一楼外卖柜台
经典外卖鲜肉小笼
一楼外卖小笼包制作过程
外卖装盒
-第二款!蟹粉小笼:当日现拆
传承人第二推荐的是蟹粉小笼。"蟹是高蛋白的动物,所以极易产生腥味。我们的蟹粉小笼,全部采取当天师傅现剥,3斤蟹能出1斤小笼,也就是一屉6个的量。所以在我们的蟹粉小笼中,顾客不会吃到腥味。"
现拆的蟹粉小笼馅料
在蟹粉中不仅有蟹肉还有蟹黄。蟹黄提香,蟹肉鲜美,这样吃起来就是香度与鲜度的完美融合。完美的蟹粉小笼,同样离不开上笼蒸时的严格控温、压力和火候,根据温度调整3-10层的笼屉高度,旺火沸水蒸5分钟,出笼时呈半透明状,小巧玲珑,将淡淡回甜的蟹粉跟Q弹猪肉按比例搭配,蒸制出特有的鲜甜香气。
蟹粉小笼被戳开瞬间
蟹粉小笼内陷
-第三款!纯素小笼:健康达人
随着均衡膳食观念深入人心,南翔小笼也适时推出了纯素野菜小笼。"其实菜馅比肉馅更难处理。我们的师傅都是一上午就开始忙活,将新鲜到的蔬菜进行制馅,同时在不用皮冻的前提下要达到跟肉类小笼一样的汤汁鲜美度。在研发中,我们花费了很大的功夫",传承人游玉敏说。
野菜小笼馒头
馅料
除了上述三种必吃推荐,南翔馒头店还有的菜单采取"末尾淘汰"制,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也不断推陈出新以应对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口味需求。
传承人游玉敏对小编表示:"我们希望小笼不是大家餐桌上的一个道点心,因而我们也在积极打造以小笼为主食代表,配以各色上海特色美食的餐饮文化。"
据她介绍,本次新菜单中进行了大量的菜品研发,除保留经典的鲜肉、虾肉、蟹黄、松茸、野菜、香辣等广受好评的各种风味小笼,还新增味道鲜美的鲅鱼小笼,同时增加了罗宋汤、酸辣汤、熏鱼、三丝春卷等老上海特色。
上海春卷
麻球
糖醋小排%土豆色拉
老上海罗宋汤
同时,还联合一水之隔的豫园另一家老字号湖心亭茶楼,推出南翔小笼专属配茶套餐。"小笼汤汁的醇厚口感,与茶的清香调节融合,可以最大限度的释放出小笼的美味。"传承人游玉敏说。
湖心亭茶水
接下来,小编再来带大家了解下阿拉上海小笼馒头的制作工艺!
"学了10年,我才真正学会了做一只完整的小笼",据介绍,小笼制作共有九道工序:和面、醒面、压面、搓条、摘胚、揉胚、擀皮、包馅、烹蒸。
每只小笼的面团控制在8克,而要用小小的皮包住大大的馅,秘诀全在褶子的包捏手法上,折褶要有14个以上,由此可窥南翔小笼制作工艺之考究。
14个褶子以上的小笼馒头
小笼制作各道工序
关于网红小笼包鼻祖进阶史
最后,关于此次探访,小编还有一个特别有收获的地方就是,关于上海的南翔小笼到底是叫小笼馒头还是叫小笼包的问题。
事实上,普通食客鲜少知道,将上海"精致"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南翔小笼"前身,确实是实实在在的"大肉馒头"。在清代同治年间,南翔小笼创始人黄明贤开设了"日华轩"糕团店,经营南翔大馒头,因味道鲜,脍炙人口而出名。
第一代"日华轩"↓↓↓
很快,同行老板闻风而动,都来古猗园叫卖大肉馒头,使黄明贤生意受到影响。面对激烈的同行竞争,清代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黄明贤对大肉馒头采取"重馅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迎合上海人精细的饮食习惯,随后,黄明贤的亲戚吴翔升在日华轩当了一段时间学徒后,便于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在上海城隍庙豫园开设南翔馒头店,取名"长兴楼",南翔小笼也由此一炮打响。
第二代"长兴楼"↓↓↓
随后的百年来,环环相扣,道道把关,做最好的小笼,也成为几代"南翔小笼"传承人不变的初心。
南翔小笼发展传承历史墙↓↓↓
关于是馒头还是包子,传承人游玉敏也特别指出,南翔小笼从未失传,而且上海人都喜欢将馒头作为总称,菜馒头、肉馒头……总归都是馒头,为了顺应本地顾客喜好,所以店名"南翔馒头店"一直没有改,那是为了致敬传承,同时也是想为上海的食客带来多一份的亲切感。
游玉敏
并且,新开业的南翔馒头店在一楼设置全新的休息室,让食客能在一个较为舒适的环境之中,等候到他们最爱的那口小笼。而二楼的食客也不用再担心后续食客会在身旁等位的现象发生了。
一楼待客区排队的市民
二楼店面
好啦,关于阿拉上海的第一小吃南翔馒头就差不多介绍完啦,你,口水流下来了吗?"
天下一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