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米泉的传说
流米泉实际上指的是长城五道关下的一个土洞,因为洞里流出过大米,就被人们称为流米泉了。说不清是何年月,长城附近闹饥荒,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没有粮食吃,只好靠挖野菜充饥。
长城脚下土地肥沃,野菜也比別处的多一些。一天早上,一个老实的农夫到这里挖野菜,发现野菜很多,非常高兴,就一路沿着长城脚下寻找起去。到了中年,太阳很毒,农夫也很累了,就靠在一个小土堆上休息。太阳照在大地上,反射着强烈的光,晃得他不得不闭上眼睛。当他再次开眼,阳光已经不是很刺眼了,他想是回家的时候了。正想站起来,发现不远处有一堆白花花的东西。农夫以为是自己的眼晴花了,揉了揉再次睁开的时候,那堆白色的东西更加真实了。他不禁走上前去,发现竟是大米,而它们从一个碗口大的洞里流出来。农夫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赶忙把上身衣服脱下来,兜起地上的米,发现刚好够自己一天的口粮。晚上农夫一家吃得很满足,吃完仮就跪在地上磕头,感谢观音苦萨显灵。第二天,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再次走到了长城脚下那个洞旁。让他惊奇的是,润里又流出米来,并且流的不多也不少,总是够他们一家吃上一天。这样子过了一段时间,农夫一家渐渐精神起来。
农夫每天的行踪被他邻家的一个懒汉看在眼里。于是一天伤晚,他偷偷趴在农夫家的窗外看,发现他们一家在吃大米,不禁口水流了半衣衫。第二天,懒汉便向农夫打听米的来处,农夫是个老实人,就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他。懒汉一听,高兴了,就依照农夫描述的地址,找到了流米洞。流出的米不多不少,也够他家吃上一天。
过了几天这样的幸福日子,懒汉打起了歪主意。他想,要是能够一次取上更多的米该有多好呀,这样就可以省下走路的力气和时间了。于是在一天下年,他拿上洞的工具,又向山上的采石人要了一些炸药,气呼呼得来到了流米洞。他先用工具凿洞,企图开个更大的口,流出更多的米。但是忙到快天黑了,洞口依旧没见变得多大。于是他埋好炸药,打算炸洞。点上火后,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洞口的土ー下子都坍塌了,洞成了个大黑窟盛,一个米粒都流不出来了。懒汉看到这个情况,目瞪口呆,像傻了一样呆在那里。后来村子里的人知道了懒汉的行为,都骂他造孽,后来关于这个洞的故事就在人们中间流传开来。还有文人给这个洞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流米泉”。
实际上,洞能流出米和秦始皇筑长城有些关系。据说,当时筑长城,秦始皇到处征米,用米汤和的石灰筑成了城墙。后来由于征的米用不完,于是就填在了长城墙里。日子久了,城墙被风化,就有一部分米从墙洞里流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