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植物豆奶产品领域的龙头企业维他奶国际发布了2017财年的年报,年报显示,截止2017年三月底的一年里,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6.18亿港元,同比增长16%,毛利28.73亿港元,同比增长2%。
具体而言,维他奶全球几乎各个市场都实现了收入的增长。财报显示,公司在中国内地的收入为26.66亿港元,同比增长11%,香港地区实现收入21.68亿港元,同比增长5%,澳门地区及新西兰市场收入4.72亿港元,同比增长12%,只有新加坡市场收入下降5%至1亿港元,财报对此的解释为新加坡市场正处于转换饮品分销商的过渡期。
而值得注意的是,维他奶国际近年来业绩一直增势良好。财报显示,2012财年至2017财年,维他奶国际实现收入分别为37.17亿港元、40.51亿港元、44.94亿港元、55.52亿港元、55.52亿港元、54.06亿港元,除今年因出售北美业务带来收入微降外,前几年一直增长。而2012财年至2017财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81亿港元、3.01亿港元、3.07亿港元、3.72亿港元、5.31亿港元、6.18亿港元,稳步增长。同期实现毛利分别为17.6亿港元、19.25亿港元、21.75亿港元、25.11亿港元、28.26亿港元、28.73亿港元,同样稳步增长。
而同样以植物豆奶产品为主业的维维股份业绩表现却大相近庭。尽管还没有最新的数据,但其过往财报显示,2013年至2016年,维维股份实现营收分比为50.62亿元、44.62亿元、38.88亿元、44.64亿元,保持下滑态势,同期净利润分别为8058.99万元、2.01亿元、1.02亿元、7013万元,除2014年外也一直保持下滑状态。
此外,维维豆奶产品还频现质量危机。资料显示,2012年,济宁维维乳业一款生产日期为2012年5月7日规格为200mL/袋的“天山雪” 草莓活性乳因乳酸菌不合格登上食药监黑榜,而前段时间,济南维维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天山雪源味希腊酸奶因脂肪检出值比标准规定低9.6%再次上榜。
同样以植物蛋白产品起家,为啥维他奶国际业绩逐年攀升,而维维股份却问题重重?两者主要的差别在于经营理念的不同。资料显示,维他奶国际作为香港创业板上市企业,进入内地市场以来一直深耕植物豆奶产品,而维维股份则走多元化经营道路,涉足农业资源、食品、饮料、粮油、酒业、茶等多个领域,拥有维维、天山雪、嚼益嚼、六朝松、枝江、贵州醇等众多品牌。
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对中国商报记者介绍说,维他奶国际作为香港品牌,深耕植物豆奶领域,在华南、华中等地区有很深的品牌根基,而维维股份不断涉足酒、茶等领域,有点不务正业,多元化的策略反而分散其对豆奶产品的关注度,使得其主业和副业都经营不善。
此外,中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消费者对豆奶产品的接受度也不同。资料显示,维他奶国际最主要的销售市场仍在中国内地,内地营收占公司总体营收的比例达49%,而中国内地市场中,维他奶国际主要深耕南方市场,在广东等地区的品牌影响力较大,而维维股份的业务范围主要为中国北方市场。
朱丹蓬表示,南方消费者的生活节奏快,植物豆奶产品对他们而言更接近生活,接近原生态的食材,没有任何添加剂,因此他们对这类产品的认可度很高,而北方消费者对植物豆奶产品没有太多的价值认知,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豆浆等产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维他奶国际和维维股份的业绩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