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浙江缙云洪恩果蔬合作社食用菌基地向上海等地客户达成香菇菌棒供应协议,预订菌棒达60多万段。这一则消息,也许引不起人们的注意,但它反映了一种香菇产业新模式,即“产地制棒,消费地出菇”。
“产地制棒,消费地出菇”,说来也不新鲜,很早就有人尝试,不仅是在国内,而且已经到了国外,可惜的是参与的人数不少,真正成功的不多
总体表现是发展缓慢,规模较小,没有形成气候,还算不上一种产业模式。浙江缙云洪恩果蔬合作社食用菌基地在尝试这种模式的过程中,实际上完成了一个很好的对接,那就是产地和消费地的对接。上海市民喜欢缙云人生产的香菇,但上海地区生产菌棒环境有限,加上上海木屑原料难解决,而缙云这个生产基地恰好解决了这些“麻烦”,从缙云接种发好菌丝后运走菌棒到上海培养出菇,这样不仅出菇率高,效益也好。只要模式可行,就阻挡不住尝试者的步伐。
“产地制棒,消费地出菇”在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只是在探索期,一些制约因素没有处理好,而影响了效益,但这些都可以逐步得到解决。关于“产地制棒,消费地出菇”有哪些问题,怎么解决不作为今天的话题,中菇今天只想告诉大家,这是一种可行的香菇产业新模式,值得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