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北石窟寺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西南25公里的覆钟山下,蒲茹两河交汇处。营建于北魏时期,后经西魏、北周、隋、唐、宋各时期的不断增凿,现存大小窟龛308个,石雕造像2429身,石碑8通,阴刻和墨书题记152余方,遗存壁画彩绘90多平方米,古建遗迹3处。于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240窟
第240窟位于北石窟寺主窟群北段下层,开凿于北周时期,窟高4.30米,宽5.20米、深5.30米,为平面近方形覆斗顶洞窟,窟顶浮雕仿木举架,中间设有藻井,西壁下部凿有方门,门楣雕饰盝顶天幕,门两侧分别雕有高2.20米着菩萨装的力士。窟内东(正壁)、南、北壁各雕一佛二菩萨造像,题材应为三方佛,即东壁为释迦牟尼佛,南壁为阿弥陀佛,北壁为药师佛。佛低平肉髻,面相方圆,颈粗肩宽。菩萨均作侍立状,发髻高挽,面带微笑,姿态自然。
东壁佛高2.50米,身后凿舟形背光,结珈趺坐于莲花座上,内着僧祇支,外着双领下垂式袈裟,胸前束带,双手置于腿上,施禅定印。菩萨高2.20米,侍立于两侧。
第240窟东壁佛、菩萨
南壁佛高2.50米,内着僧祇支,外着双领下垂式袈裟,胸腹之间系带,左手握一物,右手上举于胸前,结珈趺坐于方台之上,裙裾垂于台前。菩萨侍立两侧,皆头戴宝冠,宝缯垂肩,颈佩宽项圈,下着裙。不同之处在于西侧菩萨右手置于胸前,左臂微屈,手提桃形物,东侧菩萨璎珞垂膝,右手提净瓶,下着裙。
第240窟南壁佛、菩萨
北壁佛高2.60米,结跏趺坐于方座上,内着僧祗支,腰束带,外披双领下垂式袈裟。菩萨侍立于两侧,高2.30米,皆头戴宝冠,宝缯垂肩,西侧菩萨右手持物上扬。
第240窟北壁佛、菩萨
西壁上部残存壁画,因烟熏过甚,画面模糊,仅存轮廓。
第240窟西壁上部残存壁画
西壁窟门两侧,唐代开凿四个小佛龛:
240—1号龛位于西壁南侧上层,平面长方形尖拱龛,高90、宽110、深10厘米。内雕一舒相坐菩萨,高72厘米;北侧雕一弟子一菩萨,弟子高55厘米,菩萨高60厘米,左手持净瓶;南侧雕一弟子二菩萨,高度与北侧相近;弟子和菩萨均侍立于莲台上,龛下两侧雕二卧狮,高10厘米。
240—2号龛位于西壁南侧下层,平面长方形龛,高90、宽80厘米。内雕一佛二菩萨,佛高75厘米,结跏趺坐于叠涩式束腰座上;菩萨高62厘米,侍立于两侧束腰莲台上。
240—3号龛位于西壁北侧上层,平面长方形龛,高90、宽110厘米。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佛高78厘米,结跏趺坐于叠涩式束腰方座上,弟子高64厘米,双手抱于胸前,菩萨高72厘米,南侧菩萨右手侧举捧一物,弟子、菩萨均侍立于两侧束腰莲台上。
240—4号龛位于西壁北侧下层,平面长方形龛,高90、宽120厘米。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佛高75厘米,结跏趺坐于叠涩式束腰座上,弟子菩萨侍立于两侧,弟子高60厘米,菩萨高66厘米。
第240窟西壁两侧佛龛线描图
第240窟西壁两侧佛龛
窟内整个造像清代晚期用泥巴重涂彩绘,1981-1983年对清代泥层进行了清理,恢复了原来的窟形和部分造像原作,也保留了一些清代修缮的造像。此窟开于北周、唐代增凿、清代重彩,三个时期的艺术光芒交相辉映,充分反映了陇东地区民众佛教信仰的发展历程,为研究中国佛教发展历史提供了珍贵资料,是北石窟寺大中型洞窟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离开庆阳,记得带上这些“庆阳味”再走!文旅局长Dou说家乡美——庆阳黑老锅冰瀑、毛寺村滑雪场……董志塬冬韵悠悠喜报!庆阳文旅快手号上榜2021快手政务文旅甘肃年度影响力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