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二七广场又恢复了应有的场面,二七纪念塔前每天都有很多人排队登塔参观,广场上更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好不热闹。不要说郑州本地人,就是全国其他很多地方的朋友,即使没来到也认识这是郑州的二七纪念塔和二七广场呀!哪能有郑州人“不认识”的呢?别急,笔者在此说的“不认识”指的是二七广场蕴藏的文化元素,你真的可能“不认识”!
如果向上追溯,二七广场周边区域属于商城遗址保护区的范围。经考古认定,郑州的商城遗址有宫城、内城和外城三重城垣,现在能看到城南路上的城墙遗存就是内城城墙遗址,内城距离二七广场并不远,而外城都已深埋在地下,像火车站、二广场周边都属于商都外城的范围以内,二七广场具有一定商代文化元素。
如果说二七广场还有“唐诗”元素,你相信吗?“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诗篇《登郑州夕阳楼》。李商隐在郑州生活过很长时间,而古夕阳楼就位于城南路与南顺城街交叉口的古城墙上面,现在仍有遗迹可寻。1150多年前,晚年的李商隐时常登临此处,从当时的夕阳楼上向前眺望,他所看到的也正是“二七广场”,当然,那时“二七广场”并不存在,可能看到的只是城外的一片荒地,偶到“孤鸿”飞过......
当时间来到宋代,“二七广场”周边又迎来了一位大文豪,他就是苏东坡。958年前,年仅24岁的苏轼科举取第,从京都汴梁赶往外地做官,他的弟弟苏辙一直送行到郑州,兄弟二人在郑州西门外洒泪分别。郑州的城西门原先就位于西大街与顺城街的交叉口,苏轼兄弟俩分手的地方在西门城外,也就是现在的二七广场附近。“登高回首坡陇隔,唯见乌帽出复没。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这是苏轼与弟弟分手后写的一首诗词,“二七广场”也因此增添了一份宋代文化元素。
近现代以来,发生在二七广场最著名的事件就是二七大罢工,这段历史大家都比较熟悉。当时,二七广场这个位置被称作“长春桥”,罢工虽被镇压,但它有力震慑了反动派的统治,红色元素自此永远烙印在这片土地上。
今年是抗战胜利75周年,郑州二七广场周边,不仅是亲历了战火,而且也见证了胜利,历史意义巨大。1938年2月14日,在现在二七广场附近的大同路一带,日军对周边区域进行飞机轰炸,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同胞的鲜血流淌在这里。
1945年9月22日,中国战场第一战区受降仪式在郑州举行,地点就在如今二七广场边的商城大厦那个位置,当时,此处有一个中华圣公会礼堂的建筑,侵略者在这里低下了他们的头颅,抗日元素也深深印记在了二七广场。(目前,二七广场周边正准备进行大规模改造,笔者建议应在当年受降仪式的地点设立纪念物,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这段珍贵的历史。)
1948年10月22日,郑州解放。解放郑州的战役主要在惠济区老鸦陈一带打响,差不多只用了一天时间,国民党守军或被歼灭或逃窜,郑州战役取得重大胜利,当时,毛主席曾专门写过一篇新闻稿件祝贺郑州解放。战斗结束后,人民解放军是从现在的解放路进城的,当时,众多市民自发沿路欢迎,如今的二七广场也是见证了那巨变的伟大时刻。
解放后,为纪念二七大罢工中牺牲的烈士,在原长春桥的位置建设一座木质纪念塔,它就是二七纪念塔的前身,周边逐渐形成一个广场,二七广场也成为了郑州的市中心,直到现在。改革开放后,围绕着二七广场周边,兴建了多个大型商场,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这里发生的“商战”震动全国,郑州曾经挺立全国的商业潮头。目前,二七广场周边仍然是郑州的重要商业中心,商业元素早已在此扎根。
以后什么地方会成为郑州市的市中心?有人说是CBD,有人说是郑州东站,有人说是北龙湖,无论何处,它们都无法替代二七广场作为传统市中心的历史文化价值,就像上图这张“空无一人”的二七广场照片,它是今年春节期间新冠疫情最紧张的时候拍摄的,留下了那个特殊时期的独特城市印记。二七广场才是最郑州的,永远的郑州,你“认识”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