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昔日战士的风采 今朝金融人的情怀——金融文艺领军人物 潘凌印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5 14:09:03    作者:life    浏览次数:1797    评论:0
导读

一、士心为志 原心为愿 向金融文艺志愿者致敬 今年6月27日发表于的《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序四川金融行业书法摄影作品展》,是潘凌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四川金融行业书画摄影作品展》的致辞和《华兮美兮》书画摄影作品集的前言—— 潘凌

一、士心为志 原心为愿

向金融文艺志愿者致敬

今年6月27日发表于的《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序四川金融行业书法摄影作品展》,是潘凌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四川金融行业书画摄影作品展》的致辞和《华兮美兮》书画摄影作品集的前言——

潘凌草书《毛泽东沁园春雪》

文化艺术最能体现时代风貌。艺术的核心是创造,金融文化艺术的创造性以智慧赋予金融市场创新思维。金融人忙忙碌碌,助推经济、服务民生,奋勇推动金融业朝绿色、普惠、科技化的方向纵深发展,助力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他们的业绩不仅表现在存款、贷款、保险、融资交易等“金钱”指标上,也渗透在为我们这个社会创造的金融文化之中。金融契合艺术的要素是想象。金融的衍生品,股市脉动,可以超越想象;艺术的“虚构”契合金融的“泡沫。

文化,道不明白,唯悟是真。中国金融文联名誉主席唐双宁说:“金融文化”就是金融之“形而上”“诚信”和“道”。其实,文化就是带队伍,用文学武装,以所书、所画、所摄,以及音乐影视等艺术的创作,彰显金融业员工精神风貌、政治热情和艺术功底,凝聚奋进的磅礴力量。

金融文化,能带给我们内心的宁静,奋斗的力量,变浮躁、莽撞、疲于奔命的节奏,与防控风险的冷峻合拍,让不知所向的躯体等一等迟到的灵魂。书画影像之于“悟”,比文字不确切之于“文化”更重情达意。游心于艺,让人心有所安;游心于艺,让压力有所解;游心于艺,让美有所彰。

书法笔墨挥洒性灵,绘画影像传达雅情。书画、摄影,得艺天趣,异质同构,其神采、意境味象相通,而其意会、气韵再现音乐诗意之妙,饱含作者精神格调、文化素养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这里,为您呈现了一个“非专业”的特殊社群,职场上以金融为用,以艺术修为。他们将时代笔墨光影精神融入作品,主题鲜明,体现了作者对金融文化建设的生动理解。

发乎士心,发吾原心,秉持初心,文载红心!金融艺术家将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因地制宜、灵活多样,自主开展各种形式接地气的文化惠民活动,用自己擅长和喜爱的艺术形式,热情讴歌金融事业繁荣发展的崭新成就,反映金融战线职工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创造佳绩的精神风貌,并向“深”向“广”拓展,向“专”向“精”提升,向“民”向“群”服务,打造成为金融文艺志愿者服务的品牌。

中国金融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张书国评前文是 “看到的最接地气的、最溢深情的” 有关金融文化的论述。

在四川省乃至全国的金融文艺队伍里,活跃着一群文艺服务志愿者,其领军人物就是四川金融文联主要创办者,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第八届全会委员,四川作家书画院创作员、中国金融作协第一届德艺双馨会员、中国金融音协第一届德艺双馨会员、中国金融书协第二届德艺双馨会员、金融文联第二届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潘凌。

身穿戎装时的潘凌

二、投笔从戎,

部队铸就战士的风采

1978年12月,18岁的潘凌应征入伍,从川南宁南县到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当了一名基建工程兵。寒冬腊月拔军姿、踢正步、走方队,实弹射击、站岗放哨、条例学习铸就热血军魂。1979年2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文章,这一天,我们正在新兵军训场上,从广播中听到消息,中越边境线上打响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南疆,云南老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战火纷飞,北疆的我们没有直接参与作战,但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陈兵43万,沈阳、北京、兰州、新疆军区均进入一级战备状态,由于苏联陈兵边界的威胁,对“北极熊”动态十分敏感,深刻地意识到守卫北疆的分量和肩负的使命。对越还击战仅用了一个月,苏联按兵不动,训练正常完成。当兵前,潘凌在家乡县城的一所中学当老师。新兵训练结束后,部队分配潘凌做了汽车兵文书兼军械员,并负责营部黑板报。部队的任务是建设露天煤矿,土建、采石、开凿、搬运......劳动强度大,还有危险性,非常辛苦。潘凌刚到部队,所在的连队就遇到了血与火的考验:草原枯季大火,他的一位老乡战友在救火中光荣牺牲。

因为国家大裁军基建工程兵番号拟取消,1981年1月,潘凌退伍。虽然当兵的时间只有两年,但那段经历对潘凌来说却很重要。在军营这所大学里,潘凌不仅意志体魄得到锻炼,因表现突出,多次受到部队嘉奖,而且部队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及其不同地域的文化、生活习俗相互交流碰撞,使潘凌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更为他后来的文艺创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见到潘凌其人,朴实无华,沉稳少言,既无特别,也不震撼。然而,一聊起他的军营生活,谈起金融文艺的相关话题,尤其是书法、音乐、绘画、摄影,他便口若悬河,如数家珍。而每当这种时候,他眉宇间总是透着一种军人的英气,正如潘凌在他自己作词作曲的《当过兵的人》中写的“十八岁当过兵的人/生命中承载了一种精神/坦途逆境风云驰骋/胸膛挺/行路正/铁骨铮铮!十八岁当过兵的人/血管里点燃了万般激情/感恩报国地义天经/荣辱明/爱恨真/忠心耿耿!十八岁当过兵的人/特殊材料铸就/纲铁炼成!”字字句句,刚毅顽强,掷地有声。音乐词作大家阎肃还曾对《当过兵的人》题签:“当过兵的人,自有其坚毅认真率直的风骨,细细品来,你会喜欢他。”

三、倾情讴歌,

抒发金融人的赤诚情怀

潘凌退伍回到家乡后,放弃了宁南县民政局安置到人民银行宁南县支行的工作的机会,而是半年后通过高考上了四川省银行学校。1983年毕业分配到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工作,开启了成为一名金融人的人生旅程。

进入人民银行工作后,潘凌意识到:有了固定的职业,就走上了专业化的职业路,少了很多幻想,但人的兴趣志向却可以延伸。于是,潘凌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职到西南财经大学学习金融专业、参加西南政法大学法律自学考试获大专毕业双专科文凭,取得四川大学管理学研究生、四川省委党校法学研究生毕业证。从事金融监管事业,在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及报告多篇并获奖。他敏锐提出的经济生活中的重点、热点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1992年《上海证券报》刊载了他最早介绍投资基金的文章,其市场评论被四川证券史册认为对1992年四川证券场外交易市场的缘起,是最有力度的舆论导向;2001年发表《西部开发指向金融消费》一文率先提岀“金融消费”概念,引起曾康霖教授等金融学家共鸣;在《经济学家》发表《加快创建西南金融安全区》,在业内产生积极影响。

潘凌(右1)与曾康霖(左1)、夏斌(左2)、刘锡良(左3)

1998年10月,人民银行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撤销32家省级分行,跨省区组建9家分行,1998年12月12日挂牌成立的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是在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四省区履行中央银行职责的大区行。到2002年的五年,潘凌在成都分行金融监管委员会办公室的监管核心机关综合科主持工作。为了解和掌握被监管金融机构贷款质量、盈亏真实性、内控制度、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方面的情况,中国人民银行部署在全国开展了人民银行空前绝后的“真实性检查”,成都分行集中力量开展了对金融机构1999年贷款质量、盈亏真实性、内控制度、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等方面情况以及2000年1至6月辖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贷款质量真实性检查。参加这样一场战役式大检查的组织策划,潘凌荣获中国人民银行“真实性检查” 先进个人” 称号,还荣获中国人民银行2001-2002年“创建金融安全区、争当金融监管先进个人竞赛活动先进个人”称号。

四、无怨无悔,

“不惑之年”与金融文化的机缘

已过不惑之年的潘凌,在金融管理体制再次改革成立中国银监会的2003年到2014年,“转战”四川银监局,主抓金融文化建设工作,建设监管履职的社会形象工程。

2012年四川省委确定银监局华夏银行成都分行和水电七局帮扶德格县。2012年9月5日~9月12日,潘凌作为工作组组长,送四川银监局副处长何勇到德格县挂职常委、副县长,并深入德格县竹庆乡、达马乡等地和德格藏医院、藏药材种植基地实地走访,开展了对德格县扶贫工作调研活动。在潘凌主笔拟写的调研报告中建议“银监局搭台,银行机构担当角色”,动员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捐款捐物。制定了具体的项目扶贫、教育扶贫和智力扶贫帮扶工作方案,积极支持德格发源的南派藏医药发展,牵头实施高原大黄种植,扶持德格宗萨藏医院和白垭藏医院发展;结对帮扶竹庆乡中心小学,援助新校区建设;支持德格县立足实际,实施财经人员培训、农牧兽医人员培训、旅游管理及导游人员培训等项目。

图为2012年9月四川银监局、华夏银行成都分行联合工作组,潘凌(前排左4)作为工作组组长,在海拔4000多米的德格县竹庆乡中心小学调研,预算860万元爱心捐款,两年后建成新校区。

四川银监局协调省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捐资1600万元用于德格扶贫开发项目建设,系统干部职工积极捐资15万元用于德格助学活动,为扶贫事业献爱心;协调省交通运输厅同意将德格县18项公路建设项目纳入2013~2015年乡村公路建设规划,省交通运输厅对县政府承诺全部支持,涉及资金1.34亿元。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自然也就是国之重器。金融业有金融业的文化,金融人有金融人的初心。金融人的业绩表现不仅是融通资金、管理财富、存款、贷款、保险、市场交易等“金钱业务”,更重要的是也要打造和形成自身行业的精神财富,即金融文化。它是金融人作为主体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行为规范的总和。金融文化作为金融职场的履职方式,体现的是追求和遵循的工作信念、价值标准、行为准则、风控策略。

战士守边疆,守战场阵地,吹的是冲锋陷阵的号角。而金融文艺人,守的是职责,守的是思想阵地,吹的是金融业稳健发展的号角。

金融领域是文艺创作题材的重点领域和不竭的创作源泉。然而由于金融业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业外的作家很少下笔写金融,故而反映金融领域的有影响力的文艺作品不多。因此,金融文化人对金融行业的讴歌和情怀抒发,显得责无旁贷,尤为必要。

2015年潘凌负责四川金融文联筹建工作,积极策划、推动四川金融文联和四川金融书法家协会以及作家、美术、摄影、音乐、舞蹈等6家协会的相继成立。他主持四川金融文联工作,以主题文化建设为抓手构建金融文化建设体系,坚持金融文化笔触与时代脉搏共振,以金融文学艺术文化建设打造金融业的重要名片。

四川金融文联成立以来,潘凌组织策划了四川省金融行业数十次文艺活动和比赛,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涵盖文学、书法、绘画、摄影、音乐、舞蹈、演讲、朗诵等,由专业带团队,推动群众性文艺活动开展,培养带动了一大批金融文化人才,如今已成为四川省金融文艺创作的生力军。同时,四川金融文联在自身建设实践过程中,自觉承担推动公益慈善发展的社会责任,组织发起“文艺扶贫”志愿服务,开展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朱德元帅诞辰130周年公益书法笔会”“精准扶贫拍”书画拍卖活动等公益文艺活动,所得收益31.5万元用于资助贫困县教育事业;与多家银行发起举办了“志在千里•智领未来”公益帮扶活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喜迎十九大•筑梦新高度”主题征文大赛、“喜迎十九大 金融传佳话”书画大赛、“喜迎十九大 精准扶贫摄”摄影大赛等系列活动,报道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成绩,受到社会肯定和好评。

潘凌作为金融文化人,不愧是金融文化传播与践行的担当者。作为四川金融作家协主席,积极引导和推介以脱贫攻坚为创作题材的作品创作和发表,主编《金融文轩》电子交流平台和纸质报纸。在他的带动下,四川金融写作者紧紧围绕省作协“万千百十”活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突出金融人艰辛的扶贫工作,讲述脱贫攻坚金融故事,以专题、专栏、侧记等形式,创作脱贫攻坚“金融故事”“第一书记的故事”,采用发表脱贫攻坚作品100余篇(首),反映原汁原味的业界生活,展示金融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受到金融业界和社会好评。2020年四川金融作家协被省作协评为先进集体。

与此同时,潘凌个人创作也得到长足发展,作品颇丰。潘凌的纪实作品《那山金色辉煌》,多维度将四川金融的扶贫表达的一个成功的“金融样板”展现出来,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报告文学《绣出大小凉山的五彩云霞》被人民网采用;《天府踏歌春风来——四川金融文艺服务志愿者之歌》在 “金融音乐家协会第二届‘金声奖’合唱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创作了《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考验》《军歌依然嘹亮》《岁月如歌》《丰碑颂》《潘凌行草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主编的《恒信德丰》《太阳睠顾的地方》《筑梦新高》《寸草心寸心集》等文艺作品集,均由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些作品的获奖或出版,既为四川金融界争得了荣誉,也为四川金融文化事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作出了贡献。

如果说,一身军装、满腔报国情是潘凌作为战士的风采,而倾情讴歌、拳拳赤子心便是潘凌作为金融文化人的情怀所在。

五、厚积薄发

四川金融文艺的领军“杂家”

潘凌对于文化艺术的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正合“于百家之道无以不贯通”“百花齐放”之意,也是发展壮大金融文化、丰富金融行业文化内涵和提升金融职工文艺鉴赏、创作水平所必须。

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抽时间读潘凌的《边缘风景线》

2002年潘凌出版《边缘风景线》一书,2003年因工作岗位调整开始从事金融文化工作。在接近20年“不务正业”中,正是潘凌对音乐、书法、摄影、写作等领域积极探索、努力实践、齐头并进,成就了他“业余”中的专业。

无论从事中央银行工作,还是证券监管、银行监管,潘凌总是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并勤奋执着地学习书法、绘画、音乐、摄影等,直至成为四川省金融界多才多艺、作品丰硕的文艺领军人物。

潘凌与著名书法家李铎

潘凌的书法,集众家所长而独具韵味。无论是唐颜柳楷、汉魏碑刻,还是宋元赵苏行楷,或是晋王羲之、唐孙过庭之行草,既兼收并蓄,又自成一体。其书法作品其书法作品入展李铎书法艺术研究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网络书画作品展,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文化艺术机构以及海外人士收藏,新华网四川频道为他设有专页,就不足为奇了。

潘凌的散文和歌词,题材广泛,贴近生活,紧扣时代,主题鲜明。其诗作百余首人选《中华诗词通览》,《香格里拉大寻访》游记及摄影诗书作品,被《旅行》杂志、《中华散文百年精华》等报刊登载,散文《伟大丰碑邓小平》获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社》征文作品一等奖。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钱来忠在《杂谈杂家潘凌》一文中写到:偶尔在报章杂志上读过他的文章,有的是因为其观点发人之未发,感到新颖、独到,有的则是因为发人之未识,当大家还处在一种莫名状态的时候,他的文章似乎就在开始指点迷津,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果然印证了他的许多见解。

潘凌在音乐创作上的成就,在四川金融界可算首屈一指。潘凌的音乐作品,歌词通畅而不俗,歌曲旋律明快而不落套,总之是既专业,又大众化。如歌曲《火把情歌》《欢乐酒歌》等在网上传播,《脚印》获“感动中国2008新创歌曲大赛”二等奖,《祝福》获“感动中国2009新创歌曲大赛”二等奖,《三角梅》获“2009年文化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铜奖;《康定情歌传说》获“感动中国2010新创歌曲大赛”三等奖,《天府踏春风来—四川金融文艺志愿者之歌》获2017年中国金融音乐家协会第二届“金声奖”合唱大赛创作奖,音乐文学《“月光草地”小品折桂记》入编2020中国金融工运《金融戏剧专辑》。潘凌与著名作家彭庆元联袂创作、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乔军演唱的我国首部红色金融题材电影《红军钱币》主题曲《红旗漫卷大巴山》,引发业内和社会广泛好评。

在艺术之路上,潘凌尊重专家权威而不是盲目攀附权势,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潘凌谈到与音乐界泰斗级的阎肃、李谷一都有联系,时不时的向他们请教,也探讨音乐的问题,直抒己见,甚至提出不同的看法。

潘凌访谈著名词曲作家阎肃

潘凌讲:“艺术是相通的,即便跨界也能找到异质同构。要么金融旅行者,要么文化读书人,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作为金融文化人,倡导履行和担当社会责任,展示“崇德、尚艺”的艺术家风范,树立金融文化人的良好形象。

文化的力量,影响着现代社会经济金融,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人。金融发展本身就在诠释人类文明的进步,如果没有文化底蕴,缺乏文化渊源,金融不可能跻身文化强者之列。

前不久,潘凌加入了中国金融戏剧家协会,作为四川金融文艺的领军人物,潘凌表示,他将一如既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金融文化主旋律,促进四川金融文化因地制宜发展,既紧扣时代脉搏,突出区域特色,结合行业特点,发挥文艺形态综合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文学艺术志愿者的积极性,依靠金融机构文化建设的主动作用,共同打造四川金融文化高地。让金融职工在艺术享受中受到鼓舞,在情感共鸣中得到启迪,传递真善美,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业改革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他说:“创作的历程充满艰辛与激情,发展的道路曲折而宽广,士心为志 原心为愿,厚积薄发,定不负期望。”

此言,权当本文结语,甚合。

2021年8月5日草就于出差路上

作者简介

陈晓星,女,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楹联学会理事。作品多次获奖,并入选多种版本,曾获首届中国金融文学奖(诗歌奖)。曾应邀为《曾康霖学术思想考》等多部书籍作序。
 
关键词: 萧灼基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7574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