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学习中医药(十五)中药的性能—五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5 15:37:09    作者:life    浏览次数:832    评论:0
导读

五味:指中药的酸、苦、甘、辛、咸不同的味,实指中药的物种基本作用。 辛:能行、能散 甘:能补、能缓、能和 酸:能收、能涩 苦:能燥、能泄、能坚 咸:能软、能下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➊辛:"

五味:指中药的酸、苦、甘、辛、咸不同的味,指中药的物种基本作用。

辛:能行、能散

甘:能补、能缓、能和

酸:能收、能涩

苦:能燥、能泄、能坚

咸:能软、能下



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


甘:"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


酸:"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固崩止带等。


苦:"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
咸:"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



中医药理论认为,中药之所以能治病是因为中药有偏性,以偏纠偏,使人体平衡而健康。中药的偏性体现在中药药性的各个方面,比如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平时医者比较关注药性的寒热对身体的影响,殊不知五味之性多有所偏,过食五味可致病。

中医依据五行学说,将味分为五味,即酸、苦、甘、辛、咸。认为五味与五脏肝、心、脾、肺、肾相应,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中药五味各有它所喜的脏腑,《黄帝内经》曰:“酸先入肝”“辛先入肺”“苦先入心”“咸先入肾”“甘先入脾”。二是从病机上说,五脏病变有外在五味上的表现,《顾松园医镜》曰:“是以肝热则口酸,心热则口苦,脾热则口甘,肺热则口辛,肾热则口咸,或口淡者胃热也”。

 
关键词: 中药五味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7670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