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隆中到底属于哪儿——邓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5 17:05:05    作者:life    浏览次数:2554    评论:0
导读

最早的亮家记载《汉晋春秋》:诸葛亮家于南阳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至于《汉晋春秋》是否可靠,我特引用王汝涛先生的《草庐对研究新编》躬耕地望部分读后中的一段话来予以说明: 此三项资料中,前两项一被裴松之收作《三国志》注,一见于正史

最早的亮家记载《汉晋春秋》:诸葛亮家于南阳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至于《汉晋春秋》是否可靠,我特引用王汝涛先生的《草庐对研究新编》躬耕地望部分读后中的一段话来予以说明:

此三项资料中,前两项一被裴松之收作《三国志》注,一见于正史《晋书》中。习凿齿本传称他“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汉晋春秋》一书,记东汉光武帝至西晋末愍帝两朝事,缀以(春秋》之名,重点在三国部分,为蜀汉争正统,是当作“正史”来写的,尽管以今日史学理论评价,争正统之事值得斟酌,但他当时便被视为史学家,“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他以史学家身分,著录隆中属邓县,这是不易推翻的文献资料。何况他是襄阳人,对以襄阳为中心的附近各地地理位置,自当言之有据。没有任何更为有力的汉魏晋历史资料可以否定习凿齿三证诸葛亮故居在襄阳,说什么“《汉晋春秋》不是正史”,这无法说服史学工作者。因为“正史”的概念萧梁时才出现。

谁高谁低,立见分晓。在真正的专家眼里 ,像这种光以野史而驳斥史料的说法,就跟小孩耍泼无异。《汉晋春秋》的在史学历史上地位可不是一句野史就能推翻的,以严谨著称的裴松之在给《三国志》做注之时,大量引用此书,对书中所记内容大加赞赏, 对诸葛亮家的记载并未提出异议。

三国志裴注

此后大量史料对该记载不断肯定,然而从晋代开始亮家于南阳邓县之隆中,写进各种正史野史地理志地方志的明确记载,却被现今南阳民间单方面否认。

清光绪《南阳县志》


清光绪《南阳县志》

清光绪《南阳县志》记载

按南阳有诸葛忠武侯庐始见唐宋人集,至元明皆有敕赐庙学、祭品、碑而名益着,或谓侯实家襄阳,南阳之祠非是考三国志亮随其叔父依荆州牧刘表,是时表军襄阳,亮宅在襄阳为信。水经注谓沔水经亮旧宅是也。”

然汉荆州八郡南阳居首襄阳四为邓县实隶南阳,故侯自表谓‘躬耕南阳’。汉晋春秋亦谓亮家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以此推之,南阳祀侯固宜历代,迄今筑居以像之,与隆中并称,于以见侯德感人之深,而民之好之,攸同前有所因举,莫敢废况南阳于侯其名称自昔为着,尤非他邑比哉!今考原本旧志列入流寓而附考于此。

门口六七里地就是卧龙岗的南阳县志,明确承认卧龙岗为赝品,是筑居以像之,并且明确标明南阳武侯庐,始见于唐宋人集,这也打翻了南阳之黄权建祠的说法,并且还是只见于文集之中,不见于史料里《南阳县志》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的事,某些南阳人就是不认,着实汗颜。

评论区最常见的说法就是隆中是阿头山。阿头山在襄阳城西九里,也就是说,他们认为隆中等于阿头山等于在襄阳。

可是呢,隆中在襄阳城西二十里,阿头山在县西九里。完全不是一座山。南阳某些人却要胡搅蛮缠,反正我是流氓,哎 我就不认。

阿头山的明确记载

以上是阿头山在史书中的记载。襄阳府几代府制均标注阿头山在襄阳城西九里。为此,有p图大师开始大显神通了,p地图


P图前


P图后

找了张图,p完之后到处宣扬,阿头山即使隆中,诸葛亮躬耕于阿头山。如此拙劣之手段,也是让人笑掉大牙。起码P图也得P的像样点吧,作假痕迹太过明显,不知是智商不够还是有意为之,阿头山p在了襄阳西,七里岗变成了隆山,p上去的名称方向不对。当然,原图我也不知道真假,毕竟没见过真图,但是南阳网友p的这张,就假的太过明显了。还有一张图我没保存,但也是张假图而已,故意装瞎的某些人,仍然在“臣本布衣,躬耕于阿头山”的这样胡搅蛮缠。

现如今,在理解万山以东,汉水以南为襄阳县;万山以西,汉水以为为邓县的时候,南阳某些人又变换说辞了。

白会长一阵曲解,给隆中套了个新的县名“中庐县”,以前一口咬定说隆中是阿头山,归襄阳管,现在见阿头山编不下去了,又说隆中归“中庐县”管。也就是说,白会长自己否定了以前他们一口咬定的阿头山,否定了隆中归襄阳管的早期结论。可惜,吃瓜的南阳网友不知道,还在一口一个阿头山的叫。相当于自己人打自己人的脸。[捂脸]隆中是否归中庐县管呢?汉水以南,万山以西的是中庐县吗?

卢县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南。《汉书·地理志》 作中庐县。《三国志·书·徐晃传》:东汉建安间,晃“从征荆州,别屯樊,讨中庐、临沮、宜城贼”。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西南。属南郡。三国魏属襄阳南朝梁废。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改义清县复置,治今南漳县东北。属襄州。北宋末属襄阳府。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废入南漳县

以上是历史地理词典的介绍。史书中关于中庐县区位的介绍:

汉书》注引:“中庐,师古曰:在襄阳县南,今犹有次庐村,以隋室讳忠,故改忠为次。”

唐代元和郡县志》记载:“义清县中东北至州五十八里,本汉中庐县地也西魏于此置义清县后因之。中庐故县在今县北二十里,本春秋庐戎之国,秦时谓之伊庐,项羽亡将锺离昧家在伊庐也。”

大明一统志》:“中庐城在府城南汉为县东汉时为侯国隋改曰次卢宋省入南漳县今城址在南漳县东五十里。”

《万历襄阳府志》:“中庐城,南漳县东五十里,汉为县,东汉为侯国。”

《(乾隆)襄阳府志》:“夫中庐故县在今南漳之东北,襄阳之西南其境不临汉水,故城在南漳境内。”

以上史料我们可以了解到的中庐县在南漳县的东北,在襄阳县的西南。清乾隆《襄阳府志》更是明确说明,中庐故县,其境不临汉水

况且在方位上,襄阳在汉水边,而中庐县记载的很清楚,在襄阳县的西南,在南漳县的东北。如果万山以西到汉水是中庐县的范围,那还叫在襄阳之西南吗?那直接叫襄阳以西为中庐县了。

南阳的先辈承认隆中属于南阳之邓县管辖,今其后代矢口否认。一说隆中是阿头山归襄阳管,又说隆中归中庐管。三个县,我们该信哪个呢?是信南阳先辈编的《南阳县志》的南阳邓县,还是相信阿头山隆中山分不清楚的襄阳县,亦或者白会长的中庐县理论呢?

中庐县不临汉水,襄阳县不辖十一里外的万山以西,那南阳邓县隆中,没得跑了。[害羞]如有不服,请拿出确凿证据否定这近一千八百年的史料记载,而不是泼妇骂街,无理取闹。

 
关键词: 隆中在哪里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7758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