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品牌才选择,有钱的品牌爸爸全都要,对,目前如果说基于社交电商引领的消费环境下,这两个结合是一个品牌走向成功的强助力,那么KOL和KOC有哪些区别呢?其实两者最核心的区别在于影响力的大小,以及和用户之间的距离
KOC这个概念出现的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真的就是“流量太贵”。这确实是一个“新瓶装旧酒”的概念。说白了KOL就是影响力比较大的品牌广告投放对象,KOC就是影响力相对较小的转化投放对象。
KOC的终局就是KOL,因为KOC积累的影响力变大之后也就成了KOL。我们认为KOC不是趋势,因为KOC本身体量太小了,在广告主需要大规模投放的时候,很难找到一定数量的KOC这才是最难的。且在找KOC的过程中,广告主本身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太大了,最终整个环节的效率还是不如直接找影响力较大的KOL,一个有效的,可行的管理和沟通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其实两者的关系其实应该是相辅相成的,KOC和KOL并不是相互矛盾的关系,KOL负责带来话题和传播度,KOC负责互动和转化,两者都是广告投放矩阵中不可缺失的一环,像一盘大棋,缺了谁都是不行的,或许KOC这个概念最大的意义在于,KOC其实就是产品的每一个用户。现在这个时代,消费者真的不好糊弄了,所有公司都应该高度关注产品的口碑传播,所有创业者都应该用心打造自己的产品,让每一个用户成为自己产品的KOC,引起用户自发的传播和推荐。以往高价买下电视黄金时段就能带动销量,靠流量红利、渠道红利就能卖货的时代,或许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很多人认为造成KOL是完全不同KOC,其实KOC和KOL没有本质区别,其实就是市场议价能力的体现。粉丝多当然更愿意接广告,粉丝少就只能接受CPS(这个我们会单独拿出来讲一下)。就是买方卖方的强势与否,我觉得这不是一个趋势,更像一个问题。流量是稀缺品。以前KOL在KOC阶段时,根本接不到广告。现在品牌找流量已经急眼了,巴不得你还在幼儿园,就把你拿出来用了。另外,新品牌没那么多钱的时候,肯定要看效果和转化,希望有人接CPS广告。大红人不想接,只有小红人愿意,就催生了越来越多KOC。但是问题回来了,只要有流量管他是是L还是C。
对品牌来说,KOC就是保本赚息的理财产品,KOL就是高风险高收益。如果品牌抗风险能力强,肯定愿意去投KOL。品牌和红人都看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投法,没那么复杂。但是KOC一定会绞尽脑汁成为KO,最后总结一句话。
“KOL是推,KOC是晒,一推一晒效果才是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