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金庸者谁:北大金庸研究课堂实录》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年10月第一版
上周去图书馆,看书架上赫然摆着这本书,毫不犹豫借来,每天晚上下班回来后,吃完饭后就读,连续几天读完了,今天重翻了一遍,又用笨方法,做了寻章摘句的功夫。
这是一本只看书名容易被轻视了的书。因为孔庆东研究金庸的文章,我已看过不少,认为这次讲课实录,不会有太多新鲜的东西。所以当它出版时,并没有收入囊中的冲动。结果因这次偶遇,逐章读来,却欲罢不能。本来是调剂的,反而成了这几天的主菜。
该书第一个优点,引人入胜。很久没有一本书能够让我从头翻到尾,完全凭着兴趣,不需要克制自己就读完的。用毛尖老师的话说就是“凭淫欲读书,而不是靠纪律”。
第二个优点,有干货,能够获得智慧和知识。打通了金庸小说和人生的联系,与其是讲金庸,不如说是讲人生和世界。即使你完全不读金庸,不喜欢金庸,读完之后也大有收获。
第三个优点,由于该课是面向所有专业学生的通选课,所以没有那么“专业”,讲课的角度就更贴近普通大众,用老孔自己的话说就是“心里装着人民”。
第四个优点,偶尔会抛出与课程“无关”的真知灼见,多与俗见不同,有着振聋发聩的作用。这是讲堂之外无法获得的。
第五个优点,因是课堂实录,所以多有[众笑]和[掌声]字样,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要知道老孔的课堂在北大也是一大风景,几乎堂堂爆满。
总之,是本值得从头读到尾的好书。以下是兄弟我的读书句摘,只供大家浮光掠影,真要喜欢,还是去读这本书吧。
【单田芳不说金庸】“我(单田芳)喜欢粗线条的东西,金庸先生写得太细腻了,针都插不进去,没有我的用武之地。” P19-20
单田芳的特点是什么?正像他自己所说,他是粗线条的。单田芳说的书——我对单田芳没有不尊重,我说的是他说的书——全是烂书;没一部好书……他适合说的就是那些非典型人物构成的书,这里面的人物都是千篇一律的。P20
【金庸与佛教】金庸晚年皈依佛教,跟日本的佛学大师池田大作有一个对话录叫《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金庸/池田大作对话录》。P22
他的大儿子1976年在美国因为失恋自杀了,这个给金庸非常大的打击,金庸甚至自己都不想活了,后来成天读佛经,最后,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用佛经拯救了自己。P118
【文学欣赏能力】真正有比较高水平的文学欣赏能力的人,他也一定对人生有很好的欣赏能力,对人生有很好的把握能力,因为文学是浓缩的人生。P27
【做学问的基本条件】不能隐藏对自己不利的观点 P32
【分析话语】分析话语要注意这话语是谁说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这几个要素要掌握。我们大多数人犯的毛病就是光看话语内容,不看话语产生的条件,不看厂家。P38
【金庸抠门】《明报》员工黄陵干了很多年,退休时,金庸就只给了他几万块钱。黄陵说要拿这些钱发广告公布金庸给他多少退休金,金庸吓住了,满足了他的要求。
即使像金庸这样的人当了资本家,他也要站在资本家的立场上说话。你想从他那儿拿钱,就要用无产阶级的斗争手段。无产阶级不斗争,即使是金庸这样的好人当资本家,他也不会退步。P46
【读书与写论文】金庸几十年如一日,天天上午读书,是雷打不动的,他读的都是精品。我们今天这些学者成天不读书,成天忙着写论文。不读书写的论文,那才叫“垃圾”。P51
【有人批评金庸色情】
得有某种描写才叫黄色的,没有某种描写,人家没写,然后你联想到了,那你就是黄色的。P53
【舞蹈】中国舞蹈是不断地回到中心去,它围绕一个中心,永远要回到中心去。芭蕾舞是要破坏掉这个中心,芭蕾舞不断要分开、要撕裂、要挣脱、要飞!
《红色娘子军》为什么用芭蕾舞跳最合适,因为《红》与芭蕾舞的精神完全一致,就是解放。P108
【无用】传统文人说要琴棋书画无所不能。这里面的技能,有些是准备用的,但大多数情况下是无用的,无用怎么办呢?无用,就拿来作为你人生的一种快乐素材。 人最后的快乐来自你对艺术作品能够看透的那几分,这才是快乐。你能听懂音乐,能看懂美术作品,比别人懂一点点,这样就可以了。
我们每个人不妨学点乱七八糟的东西,不求学得多么深,学得太深了反而容易玩物丧志,要点到为止,就会那么一点儿,马上回来,回来干什么?是求道,要这样去学习。P110
【不要成为工作的奴隶】《论语·述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四者不可偏废。“游艺”不是一种游戏人生的态度,而是一种纵横潇洒的态度,是不为你的职业所拘束、所局限,不成为你工作的奴隶。如果用马克思主义的话来说就是不要异化,不要成为你劳动对象的奴隶。我们太容易成为自己工作的奴隶了,慢慢地就不知道为什么工作了,不知道自己是主人,不知道我自己可以随时不干这个。我其实可以抛弃掉工作,我什么都可以不干,因为我可以不在乎它、抛弃它,这样的话,我才能够更好地玩儿好它。因为我有这个想法,我才能更好地干好我的工作。P112
【伟大作品的特征】金庸小说具有一切伟大作品的特征。就是不先声夺人,而是慢慢进入,一开始很平稳,不用一些奇怪手段来吸引眼球,它有一种自然的力量,你不断感到它的吸引力越来越强,越读越入迷。P115
【人的性格分析】刘再复《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每个人的性格都是由两个矛盾体组成的。大多数人为什么看人看不准,因为我们只看一面。我顺便教大家怎么看人。你看见这个人特别粗的时候,你不要这么去想,你要注意,他一定有特细的一面。还有一个人,你发现他特细心的时候,他一定就有特别粗心的一面,只是你没发现。你要注意发现,你发现了那个东西,你就掌握了他。一定不要跟别人见解完全一样,多数人的见解基本上是错误的或者平庸的。P116
【文弱书生】我们往古代看,最有骨气的不是满脸胡须的猛张飞似的大汉,而是一个一个很文弱的书生。“莫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P129
【报纸的骨架】文艺永远是报纸的副刊部分,真正的报纸是要做新闻的。好报纸的骨架是什么?是政治,是政治立场和政治眼光。P133
【天龙八部】佛教里面八类神道怪物,它有一个象征意义,象征着芸芸众生,象征着生命,“天龙八部”就是从佛家眼中看到的各种人生。P134
陈世骧读完《天龙八部》,说:“无人不冤,有情皆孽”。P138
【佛】意识到生命是有限的再去追求无限,如果这个意识很清晰的话,你就是走在成佛的路上。什么是佛?鲁迅在他临终前不久,重病的时候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句话就是佛的语言。P136
一个人大规模地把佛教的理论著作当成学习对象,深入研讨之后,恐怕离佛还远了。P143
佛法最深的是释迦牟尼,释迦牟尼自己是没读过佛法的。(扫地老僧)说为什么练武功?练武功本来是为了修习佛法。P247
在佛家看来,不是越博学越好。学问这东西跟钱一样,太多了之后也是一障。P249
当一个和尚不是为了不喝酒、不吃肉、不近女色的,是为了让你清心寡欲之后,心里一片光明,接近佛法,看见佛。你要真看见佛了,这些都可以不守了。P252
【存在主义】存在主义的一个定理是:存在先于本质。你还没有本质的时候就先存在了,所以有些事我们是不能想的,越想越荒谬。P137
《天龙八部》里的主人公,向荒诞和荒谬发起了反抗。鲁迅的命运是挣扎的,挣扎这个词用得很好,人生充满了挣扎。我们发现了人生的那些苦难、那些荒谬之后怎么办?有些人就沉沦了。那么鲁迅最后选择了战斗!挣扎的战斗。挣扎要日夜忍受痛苦,日夜转移痛苦,日夜寻找快乐,找快乐本身就是痛苦。P139
【纸上得来终觉浅】陈家洛差在哪儿呢?陈家洛是直接学百花错拳,他没有百家的拳术做根底,差别在这儿。直接学习毛主席的著作是必要的,但你跟毛主席差十万八千里。毛主席的思想是怎么来的?是他走遍千山万水,打了很多仗得来的。P195
【超一流】这个词是日本词,最早是围棋界的词,在七八九段里面有些人是常胜的,被称为“一流棋手”,总有少数几个比这一流棋手还厉害,被叫做“超一流棋手”。中国有聂马两位。P220
【又是日记】真正的自我批评是不用外力的,是你经常地检讨自己。没有这个能力的人,我都建议他们写日记,通过写日记来训练自我批评能力。左右互搏。P224
【人可以貌相】人是可以“貌相”的,高人就会看相。历史著作中描写人也经常写外貌,这个外貌说的都是人的性格。比如描写某个大臣“鹰视狼顾”,哎,这个人性格已经出来了:很厉害,很阴,很多疑,很狡诈。你在后面跟着他走,突然他像狼一样回头看你一眼,“鹰视狼顾”。说明人是可以貌相的。
我努力地去以貌相人,但是我不告诉别人我怎么相的。我很自豪的一点是我看人比较准确,当然不仅仅是通过貌,还通过语言,通过肢体语言,我还看了一些心理学著作,所以我跟人打交道,上当率比较低。P270
【美女】根据现在我们人类公认的这些美女来分析,她们有一个特点,就是必须跟政治发生联系,最大程度影响政治的,那就是最大的美女。P321
【白马啸西风】平平淡淡地传播了两句最普遍的真理:一句就是“如果你深深爱着的人,却深深地爱上了别人,有什么法子?”再一句是“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东西好不好它是价值判断和立场判断,和喜欢不是一回事。P356
【要不要看美女】萧峰的冤孽就起源于他没多看康敏一眼。所以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开了个玩笑,看见美女多少看一眼,以免铸成终身大错。英雄心里边还装着很多自己,英雄不是一流境界。
《水浒传》里的武松“嫂嫂休要这等说话!”,武松你这样做是把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其实给你大哥留下了更深的灾难。P369-371
【怎么讲好课】天下有学问的学者百分之九十都不会讲课,天下有很多会讲课的老师百分之九十都不是学者,又会做学问又会讲课的人太少了,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会讲话并不存在什么技巧,有很多人去看什么演讲技巧,没有那么多技巧,那些技巧都没用。就一句话管用——心里装着人民,心里装着人民一定就会讲话[掌声]!
对别人发言一定要克制,不要着急,不要想改变人家,你越想改变人家就越改变不了,你不改变他,他就改变了。
还有你提出的问题不仅仅是你的问题,还要是听众的问题,如果不是听众的问题,你讲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