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京中央3月春拍|明10时东京首站 书画古籍领航
东京中央春拍明起一连四天在东京、香港双城举槌。东京作为春拍首站,率先为大家带来多个书画专场,瓷器珍品亦将在翌日接力。以下为东京会场的书画古籍精选,文末有春拍各专场详细日程,方便藏家按图索骥。
东京中央春季拍卖
东京
3月18至19日
早上10时(北京时间)
地址:株式会社 东京中央拍卖 2F
香港
3月20至21日
早上10时(北京时间)
地址:东京中央拍卖香港有限公司
百箑流风——名家成扇集珍专场
孙雪泥(1888-1965)、
白蕉(1907-1969)山水、行书
丁亥(1959)年作
设色纸本 纸本 成扇
款识:
(画)写奉吉生道友指正,雪泥孙鸿时一九五九年一月。钤印:鸿(朱)、孙大(白)
(书)一九五九年杂录小诗,为吉生先生发噱。白蕉。钤印:白蕉(朱)、济庐(白)
19×49cm 约0.8平尺
JPY: 150,000-250,000
RMB: 8,250-13,750
上款人:唐熊(1892-不详),字吉生,新安(今安徽歙县)人。母吴淑娟(杏芬老人)工画。家学渊源,书法苍古,画宗八大。民国十五年(1926)作梅花册页。
作者简介:
孙雪泥 又名鸿、杰生,字翠章,号枕流,上海松江人。是清末民初的一位人物,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会员,有着作《雪泥诗集》。
白蕉 本姓何,名法治,字远香,号旭如。后改名换姓为白蕉,别署云间居士、济庐复生、复翁、仇纸恩墨废寝忘食人等。
笔墨传情
吉原荣三郎同一收藏
黄永玉(b.1924) 湘荷在水
丙寅(1986)年作
设色纸本 镜框
款识:湘荷在水。王震翁嘱为吉原荣三郎先生作,黄永玉丙寅于北京。
钤印:黄永玉(朱)、梅玉馆(朱)、老黄六十(白)
来源:吉原栄三郎同一收蔵。
注:王震、吉原荣三郎上款。
66.5×96.5cm 约5.8平尺
JPY: 1,800,000-2,800,000
RMB: 99,000-154,000
上款人:王震(1908-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副主席,开国上将。曾任中日友协名誉会长,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名誉会长。
说明:
黄永玉被称为「荷痴」,不单是缘于他画的荷花多,还在于他画的荷花独树一帜,神韵盎然。从此幅《湘荷在水》可以看到,黄永玉突破了国画传统讲究的「计白当黑」,偏偏来个「以黑显白」。其用大笔快速的刷出墨韵酣畅的荷叶,并在墨色最浓重处描绘出鲜红的湘荷,这种反向操作不但使画面看上去主体突出,色彩斑斓,而且显得气势雄浑,有力度。其次,以黑墨凸显荷花的表现,更是实实在在阐明了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气节,令人拜服其匠心独具的艺术巧思。
画作左下方题「王震翁嘱为吉原荣三郎先生作,黄永玉丙寅(1986)于北京。」上款人王震(1908-1993)为开国上将,曾任中日友协名誉会长。1986年,王震作为“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名誉会长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以中村龙平为团长的日本“中国政经恳谈会”访华团。推测本幅《湘荷在水》即是在此时期黄永玉受王震之委托,为吉原荣三郎先生所作。作为赠以外宾的国礼,承载了中日友好交流之美好寓意。
双石奇缘
吴昌硕齐白石书画甄选
吴昌硕(1844-1927)清供图
辛酉(1921)年作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平安吉庆富贵眉寿。辛酉嘉平十日画于禅甓轩,吴昌硕。
钤印:昌硕(白)、虞中皇(朱)
题签:吴苍硕岁朝图立轴。
121.5×53cm 约5.8平尺
JPY: 5,800,000-6,800,000
RMB: 319,000-374,000
说明:
「清供」又称清玩,其发源起于佛像前之插花。特别是明清之后的文人生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清供之盛行,甚至成了书画的一个重要题材。而新春以「清供」入画的画作,便称之为「岁朝清供图」。观此幅作品上款,吴昌硕作于十二月十日,正值新春前夕,可以说是为新年新气象所准备的一幅岁朝清供图。画中题云:「平安吉庆富贵眉寿」,乃是借物释吉,道尽清供画之祝福本意。
是幅吴昌硕的「岁朝清供图」作于辛酉年,是其晚年之精品。图中以牡丹、荔枝、石榴为主题,设色静雅,风韵不凡。而其后以淡墨的梅枝为辅,对画面起到烘托层次、调动均衡的作用;而石绿色的水仙摆放在右下角,除了二度平衡画面色彩之外,亦平添了几分祥瑞之气。整幅作品艷而不俗,散发着一种浓郁的清香,构图多而不杂,恰到好处地将对象安排在适当的位置相互映衬;形成浓与淡、艷与雅的对比,展示了缶翁精湛的艺术造诣。
西武百货・荣宝斋
联合出品中国书画
王成喜(b.1940) 葡萄图
1985年作
设色纸本 镜框
款识:一九八五年,成喜作。
钤印:洧川王氏(朱)、成喜(白)、锦上添花易雪里送炭难(朱)
65.5×65.5cm 约3.9平尺
JPY: 300,000-500,000
RMB: 16,500-27,500
来源:藏家本人购于西武百货店。
作者简介:
王成喜 原名王成林,堂号香雪斋,生于河南洧川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日本大阪水墨画研究会顾问。王成喜先生擅画写意花鸟,书法擅隶书、行书,尤擅画梅。
于静妙处 ——静妙轩珍藏书画
陈夔龙(1857-1948) 布衣玉楮楷书八言联
辛巳(1941)年作
纸本 立轴 对联
释文:布衣揖让俨若朝典,玉楮雕镌斯为宝书。
款识:辛巳东坡生日菉梡鞠录集名人句,陈夔龙时年八十有五。
钤印:贵阳陈夔龙筱石甫印信长寿(白)、两度蟾宫游客八十以后所作(朱)
出版:《静妙轩藏清代民国书法选》,静妙轩主人编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年7月,页167。
来源:静妙轩珍藏。
172×37.5cm 约5.8平尺×2
JPY: 120,000-220,000
RMB: 6,600-12,100
作者简介:陈夔龙 清末大臣。又名陈夔鳞,字筱石,亦作小石、韶石,号庸庵、庸叟、花近楼主,室名花近楼、松寿堂等,贵州贵筑(今贵阳)人。
千叶书道家同一收藏
白雪石(1915-2011) 象山春晓
设色纸本 镜框
款识:象山春晓。雪石写于漓江之滨。
钤印:老白(朱)、白雪石印(白)、老白所作(朱)
来源:千叶书道家同一收藏。
36×68.5cm 约2.2平尺
JPY: 300,000-400,000
RMB: 16,500-22,000
作者简介:白雪石 斋号何须斋,北京市人,早年师从赵梦朱,后拜梁树年为师,先后执教于北京师范学院、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院等,兼北京山水画研究会会长。本人多次为中南海、人民大会堂等绘制巨幅国画,并出国举办画展。他的山水画师宗北派,旁及南派,广采博取,兼收各类画种之精华,其中尤以桂林为题材创作的青绿山水画最能体现和代表白雪石的绘画风格。
自得风流——某藏家同一收藏
董寿平(1904-1997) 云海松山图
水墨纸本 立轴
来源:某藏家同一收藏
注:附荣宝斋签「一九七九・六・一九,桂林」。
72×45.5cm 约2.9平尺
JPY: 50,000-80,000
RMB: 2,750-4,400
作者简介:董寿平 原名揆,字谐柏,后改名寿平,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杜戍村人。当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善画梅竹,朱砂红梅堪称绝技。书法艺术富有个性,苍劲刚健。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并被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收藏。
南张北溥
张大千、溥儒书画撷珍专场
张大千(1899-1983) 桐庐秋江图
甲戌(1934)年作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
①危樯高挂月如梳,红紫遥分落照余,灯火千家鸦万点,乱山明灭过桐庐。甲戌春日偶忆往过桐庐舟中所作草稿,遂写此。蜀人张爰。钤印:张爰(白)、大千所作(朱)、内江(朱)
②秋斋道兄雨中过网师园,极赏此纸,因举以为赠,大千弟爰。钤印:大千居士(白)
101×31.5cm 约 2.9 平尺
JPY: 1,500,000 2,500,000
RMB: 825,000-1,375,000
上款人:王秋湄(1884-1944),名薳,字秋湄,号秋斋。广东番禺人,清末民国文人、书法家。精字画鉴定,在文化界交游甚广,与章太炎、 黄宾虹、叶恭绰、张善孖张大千兄弟等人尤为至交,常诗画唱和,多次在上海、广东、香港合展书画。王秋湄深研佛法,自号“无念居士”,与印光法师、虚云禅师等多位高僧交情至深。1944年初春,遽逝于上海,其超度佛事上,挽联四壁,正在四川的张大千亦作画悼念此“秋斋道兄”。
此幅张大千《桐庐秋江图》,乃张大千取材于富春江上游桐庐七里泷至建德梅城的一段河道,全长24公里,是富春江上风光最旖旎的一段,号称富春江小三峡。历代文人墨客如谢灵运、李白、杜牧、孟浩然、范仲淹、陆游等多名诗人在此留下了2000多首传世之作。在七里泷江边的半山上,有东西两座磐台临江而立,乃为严光的钓台和谢翱的哭台;严光垂钓,是隐居不仕,以表明自己的品性高洁;而谢翱所哭,则是因为闻得文天祥就义,恸哭南宋亡国,是其民族大义使然。这正是张大千所敬佩的历史人物。1931年9月,33岁的张大千与其兄张善孖等从上海赴黄山游,途经富春江,随后即陶醉于风光秀丽,充满传奇色彩的七里泷景致,以至于他终其一生甚至直到逝前一年还在为七里泷作画。
《桐庐秋江图》作于1934年,从题款可知,他这个时期十分关注自然之胜与人文之景的关系,所谓「灯火千家鸦万点,乱山明灭过桐庐。」云云,精准的描写了当时黄昏江畔之秋景。按诸学界定,1939年之前乃为张大千艺术的第一时期,主要风格是文人画的清新俊秀。巴东所着的《张大千研究》中说大千居士的《蜀山秦树图卷》 「充分流露出一种清新秀丽的文人气质,是大千早年独具的俊秀之貌。」,观此图亦如是。
此幅的笔法构图上溯宋代之王诜,甚至远及杨升和张僧繇。具体的表现,可看到张大千在此幅画中先以淡墨勾勒出山的形状,然后再施以淡雅的赭石和花青,最后再以石绿重色点提,使得画风虽清新脱俗但却又不至飘渺,层次丰满且气质出众。静观画中的亭台楼阁反射出的霞光,与点点鸦群组合而成的的景色,正是呼应此诗所述,可以说张大千将暮色苍茫,华灯初上的黄昏景象,描绘的惟妙惟肖,令人赞叹,实为一幅难得的佳作。
溥儒(1896-1963) 海棠白头图
设色绢本 镜框
款识:同到白头情更好,一双髙睡海棠春。心畬。
钤印:旧王孙(朱)、溥儒(白)
26×38.5cm 约0.9平尺
JPY: 500,000-600,000
RMB: 27,500-33,000
御风而行
日本书画家髙桥广峰重要收藏
齐白石(1863-1957) 雏鸡图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雏鸡自有窝,野鸟亦有巢,阿吾有山居,牛羊过后无蓬茅。白石。
钤印:齐大(白)、木人(朱)
来源:日本书画家髙桥广峰重要收藏。
149×40cm 约5.4平尺
JPY: 1,500,000-2,500,000
RMB: 82,500-137,500
作者简介:
齐白石 原名齐纯芝,字渭清,祖父取号兰亭,老师取名齐璜,号濒生,别号寄萍老人、白石山人。齐白石也和张大千并称“南张北齐”。晚年仍然细心观察虾、蟹、青蛙的游泳姿态,他的画自成章法,人物、山水、花鸟、草虫、蔬果、玩具都可入画。
中国近现代书画
陈大羽(1912- 2001)
并蒂呈祥图、篆书七言对句
[画]甲子(1984)年作;[对联]庚午(1870)年作
设色纸本 纸本 立轴(三屏)
[画]
款识:并蒂呈祥。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 甲子夏月,陈大羽画。
钤印:八十年代(朱)、陈大羽( 白) 、美意延年(朱)
[对联]
释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款识:君武同志雅存,庚午夏月陈大羽于金陵。
钤印:大年( 朱) 、陈大羽(白)
①131.5×157cm 约18.6平尺 设色纸本
②212×52.5cm 约10平尺×2 纸本
JPY: 10,000,000-15,000,000
RMB: 550,000-825,000
来源:台湾重要藏家收藏。
出版:《精品・大美术》2017月刊,扬子晚报社。
说明:
《并蒂呈祥》是陈大羽先生为建国三十五周年和第六届全国美展创作的大写意花鸟画巨幅作品,乃陈大羽八十年代所作极具历史性的里程碑代表作。其表现手法标新立意,引起广泛关注和反响,并发表在当时的多家美术刊物上。
上款人华君武(1915-2010),中国著名漫画家,美术活动家,是新中国美术事业的奠基者和领导者。曾任中国美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他长期担任中国美协的领导,在学术理念上开放和包容,热衷于艺术界的新事物,也特别关注年轻艺术家的培养和扶持,陈大羽即是其中之一,多次以书画相赠。
陈大羽先生乃著名大写意花鸟画大师,同时亦是书法家、篆刻家。他以大写意花鸟而著称,尤擅画雄鸡,兼及山水、人物,作品气势宏伟,笔力雄健,浑厚酣畅。他对大写意花鸟最大的贡献,是一改传统写意文人画温文儒雅的气质,而代之以豪放的个性风格和雄强的时代特征。他在吴、齐画风基础上,强化了笔墨的表现力,尤其善于运用浓墨浓彩,形成墨彩相撞相融的强烈效果,开合充满视觉张力。进入晚年,他的笔墨语言愈趋雄浑老辣,达到极为自由和纯粹的境界。他深知大写意花鸟需要诗、书、画、印全面修养的支撑,其书法长期攻研碑体铭文,并参合了怀素、王铎以及吴、齐等名家书风,在篆体和行草上既见传统,又见性格,书风豪迈沈雄,气势纵横驰骋,结体巧拙相济,笔线遒劲有力,书画金石相得益彰,合为整体精神。今有幸见此《并蒂呈祥图、篆书七言对句》书画合璧,交相辉映,实乃陈大羽艺术之集大成也。
皇家气象——清宫御笔专场
咸丰帝重装御题
顺治帝(1638-1661) 御书《陋室铭》
绢本 册页
释文:《陋室铭》全文。
款识:御笔。
钤印:顺治御笔(朱)、天开文运(白)
题签:
①世祖章皇帝御书陋室铭。咸丰二年重装御题。钤印:咸丰御笔(朱)
②世祖章皇帝御笔书陋室铭。
题跋:
①我皇考世祖章皇帝以上圣之资,抚兴王之运,躬处九重心,周蓓屋盖真所谓养其民以致贤人矣,至于亲简册,洒翰墨,无时不存此念也,恭睹御笔书陋室铭一卷,陋室者何,山间水涯之居,诗人之所谓考槃空谷也,以万乘之崇高,不忘草茅之卑末,于其所居若有取焉,而亲为书,其辞则圣心之所存,于此亦可见焉。康熙十六年九月四日万善殿记。钤印:康熙宸翰(朱)、敕几清晏(朱)
②世祖章皇帝,睿智天纵,游心翰藻,体格高古,卓越前代,尤喜李北海,书于机政之余,时洒宸翰,伏睹御笔书陋室铭,心传媲美焕然,与日月争光,罔不时为钦,若诚足昭示子孙,垂诸不朽矣,此册恭藏圆明园,今并恭睹,圣祖仁皇帝御跋,仰见列圣崇俭茅宇,是尚犹层城之璧。炳炳乎豪端如阙里之书,兢兢乎简上祗承慈训,永守宝箴。乾隆五十六年辛亥正月嘉亲王恭识。钤印:嘉亲王(白)、皇十五子(朱)
③陋室铭唐刘禹锡所作也,其辞幽雅,造意清深,山以仙着,水以龙灵,帘青葛庐,草绿云亭,水涯以居,山间以游,馨香吾德,何陋之有,高人雅致,良足欣羡也,昔我世祖章皇帝入关定鼎,奄奄有天下神圣文武精一执中,宵衣旰食,百姓为心机暇之余,优游翰墨,心崇茅宇,戒奢以俭,垂训后世,俾永宏基,恭蒙今上敬示世祖御书陋室铭一册,命题伏念列圣睿藻,光昭日月,媲美心传,以万乘之崇高不忘于草茅之卑末,其于此铭盖有所取,谨贡微词以纪盛德,并志宠异焉。咸丰七年丁巳,臣翁同龢谨识。钤印:臣翁同龢(白)、叔平(朱)
④世祖此书昔值南斋时曾恭睹,睿藻书法北海,结构苍秀,云章烂然,辉映日月,并有圣祖仁宗各御跋,谨按仁宗跋于乾隆五十四年,承封王爵后在内府所书,此册恭藏圆明园,其园被毁,历代帝王书画散佚在外,今于店肆获见增有翁叔平跋尾,此册确为神品无疑,遂以善价购归,敬再恭跋什袭珍藏。光绪十四年戊子,臣潘祖荫谨跋。钤印:潘祖荫印(白)、伯寅(朱)
注:咸丰帝(1831-1861)重装、御题;康熙帝(1654-1722)、嘉庆帝(1760-1820)、清末政治家书法家翁同龢(1830-1904)、清代官员书法家潘祖荫(1830-1890)题跋。
70.5×33cm 约2.1平尺×52页
JPY: 10,000,000-15,000,000
RMB: 550,000-825,000
龙纹漆盒(左)、拍品装裱(右)
墨缘汇观
某重要藏家同一收藏
Lot 260
金农(1687-1764) 草书「师说」卷
①23×28.5cm 约0.6平尺
②23×26.5cm 约0.5平尺
出版:《扬州八怪展图录》,谦慎书道会发行,二玄社制作,1997年1月,页38-39。
JPY: 2,000,000-3,000,000
RMB: 107,920-161,880
出展:「扬州八怪展」,朝日生命ギャラリー,1997年1月15-1月20日。
作者简介:金农 字寿门,号冬心,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五十岁后始作画,终生贫困。他长于花鸟、山水、人物,尤擅墨梅。他的画造型奇古、拙朴,布局考究,构思别出新意,独创一种隶书体,自谓「漆书」,另有意趣,又谓金农体或冬心体,笔划横粗竖细,撇飘逸而捺厚重。扬州八怪之首。
中国古代书画
董其昌(1555-1636) 金刚经佛塔
辛亥(1611)年作
设色绢本 立轴
款识:未说是经,已设是塔,今写此塔,即藏此经。法相具足,有待而成,金刚不坏,万载常新。辛亥上元日,华亭董其昌敬书。
藏印:彻定珍藏(朱)、古经堂印(印)、知恩院藏(朱)
盒上题:
①董玄宰金刚经佛塔真迹。
②董玄宰金刚经佛塔真迹。一帧。华顶文库。
③董香光金刚经佛塔真迹。
来源:京都知恩院、彻定上人旧藏。
参阅:《养鸬彻定上人没后100年纪念 知恩院の佛教美术》京都国立博物馆编集 总本山知恩院发行 平成二(1990)年四月
董其昌 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上海松江人。出身贫寒之家,但才溢文敏,通禅理、精鉴藏、工诗文、擅书画及理论。其绘画长于山水,注重师法传统技法,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调,讲究笔致墨韵,墨色层次分明,拙中带秀,清隽雅逸。
将佛经文字与佛塔图相结合,以画塔为媒书写经文而制成的佛经塔,最早的作品例子见于敦煌藏经洞出土
的制作于晚唐的《心经》佛塔,也称塔型《心经》。但是早期的佛经塔基本上由文字排列组成,构成佛塔形状的轮廓线并不明显。这一形式发展至北宋更为成熟,开始出现绘入清晰佛塔轮廓线的经塔。此后这种形式历代不绝,且佛塔的绘制趋向繁复。并出现塔形《金刚经》、《阿弥陀经》、《药师经》、《法华经》、《楞严经》、《华严经》等经文篇幅长、佛塔造型复杂的大幅巨制,此外还出现了刺绣、缂丝工艺制作的经塔。
《宣和书谱》中便有对此类作品的记载,称此类作品为“塔经”。至元而明,此风不衰,设计方法似多承袭于前朝,而颇有文人参与其中。明代或称这种形式的写经为某某经塔。
古写经与古籍善本专场
天平十二年(740)光明皇后发愿令写
五月一日经
拍品局部
纸本 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