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跨境电商 » 正文

“蓝海”往往也是“死海”(蓝海是什么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6 06:00:07    作者:life    浏览次数:862    评论:0
导读

作者:徐大维 首发: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 关于“蓝海战略”你应该经常听说。 那些竞争激烈的市场,众人拼杀,鲜血染红了的海面,被称为“红海”。而那些鲜有人争夺的领域,海水还是那么的湛蓝,所以被称为“蓝海”。 “蓝海战

作者:徐大维

首发: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

关于“蓝海战略”你应该经常听说。

那些竞争激烈的市场,众人拼杀,鲜血染红了的海面,被称为“红海”。而那些鲜有人争夺的领域,海水还是那么的湛蓝,所以被称为“蓝海”。

“蓝海战略”一经提出,立马风靡全球。大家都开始拼命寻找无人地带,想要一鸣惊人。

然而,那些所谓的“蓝海”,到最后多半变成了“死海”。

良叔曾和几个做风投的朋友搞一些项目。发现年轻的创业者最喜欢拿“蓝海”说事,而且他们确实也能挖掘出空白地带。但是,最终的结果往往失败。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年轻人准备做高尔夫领域的事。他想开发一款软件,可以实现球场定位,挥杆动作纠正,记杆数等功能。

我和那几个风投朋友,都属于高尔夫重度发烧友,感觉这些功能确实可以满足用户的痛点。而且,市场上并没有什么此类产品,所以便投了这个项目。

你看,这个项目就是所谓的“蓝海”。但结果却不怎么好,收益与预估严重不符。

我们复盘后发现,虽然根据官方统计,中国高尔夫球爱好者有500万人,但真正需要这种软件的骨灰级玩家则少之又少,估计不超过5万人。

而且,愿意付费的,更少的可怜。所以,就算产品做的再好,市场没那么大,一切都是白搭。

我是说寻找蓝海有错吗?当然不是,“垂直”、“聚焦”永远是创业的主旋律。

但凡事讲辩证,你去一个人迹罕至的海湾游泳,下水前最好想一想,为什么没有人来这里。

而人们愿意拥挤于同一片海域,至少可以证明这块是安全的。

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创业,也适用于个人成长。

一位大学毕业不久的读者,现在有两个择业机会,一个是移动软件开发;一个是展会策划。

他来征求良叔的建议,并说自己倾向于后者。因为移动软件开发从业者太多了,这个行业已被做烂了。

而展会策划似乎更小众一点,能学到不少门槛很高的软技能,更能建立竞争壁垒。

他这么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他忽略了一点,竞争是相对的。正因为市场大,有丰厚的利润,竞争者才多。

移动软件开发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而展会策划领域太冷门,就算分羹的人少,怎奈羹更少。

况且,越小众的技能越难迁移。正如一个定制机器上的零件,拿下后,将不再适用于其他机器。

李安曾指导过一部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奥斯卡上拿了大奖。

然而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事情:为这部电影服务的电影特效制作公司R&H,债台高筑破产了。

李安曾写了一封公开信,表示对《少年派》特效团队专业的折服。

他说,为了让海浪更逼真,为了让男主角抚摸老虎指缝露出的毛更自然,特效团队用了各种不可思议的细节处理。并称这个团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艺特效团队”。

然而,令人唏嘘的是,R&H公司破产后,特效团队的人员都无法找到工作。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们太专业,且太聚焦了,他们对“文艺特效”的专长限制了自己

试想只有拍摄《少年派》类的影片,才会用到他们。但是,现在有多少导演愿意去拍文艺片?

这其中又有多少导演,愿意在文艺片中启用如此牛逼的特效?

所以,太过精细分工的技能,也许很专业很牛逼,不可替代,但却会失去可迁移性。

你看, 古话说过犹不及,凡事皆是如此啊。

好了,关于这个话题,你有什么想表达的?欢迎留言,良叔小随天天见,再坚持59天。

-END-

户外品茶,别有一番风味。 ——摄于2019年10月7日

本文作者简介:徐大维,畅销书《超级个体:打造你的多维竞争力》作者,公众号良大师主笔,原平安集团渠道总监,香港理工大学管理硕士,知名培训顾问,简书签约作者。欢迎关注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

点击了解更多,跟良叔学多维竞争力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8128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