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我们讲的定价三原则外,产品定价时还要考虑到的一个维度就是从用户出发,解决用户自身问题需要多少钱,这就是功效性产品定价特别要考虑的一个维度。
我们买产品都不是要买产品本身,买的都是产品背后能够解决的问题,是产品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感觉和种种心理暗示。比如我们去早餐店吃豆浆油条或者混沌老豆腐,都是为了填饱肚子和吃得舒服卫生,吃的是产品带来的关联反应。同样的道理,我们买功效性产品,买的是这个产品解决我们某个问题的结果,是有助于睡眠,还是有助于通便,还是有助于缓解更年期综合症。
解决我们身体和心理问题的产品在市场上情况各有不同,有的是千千万万,有的是独家没有替代,那这些不同维度的产品定价原则就完全不一样,这就是用户和市场的博弈,不是用户和品牌的博弈,物以稀为贵,基本原则,苹果手机不仅仅是一款能解决通话交流的工具,上市之初更是社交货币属性,现在的折叠屏手机也是这样的道理,从体验角度来说,确实屏更大更清晰,但购买者购买原因更多是因为少而贵,能彰显自己身份和品位,这和奢侈品成为独立市场的道理一样。
回到功效性产品来看,产品所要解决的问题轻重和效果就是定价很重要原则,重大疾病肯定要高,急性症状肯定要高,比如治疗牙疼、中暑和出血的产品,但营养补充剂类型和慢性病防治的就需要符合大众价位,但礼品属性的人参、海参等又是高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