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伟大的中国文化。中医药就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古代人民生产力水平低下,生病了就在野外采点野草野花熬汤喝上,药到病除,久而久之,逐渐总结出草药治病的理论,经过天才大家的创新发明,逐渐萌化出中医药的雏形。
如上古时代的《黄帝内经》,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 等等无数中医药典籍,汗牛充栋,博大精深。
今天谈谈中药的四气五味,四气就是寒热温凉,代表药物的四种性质,寒凉和温热是对立的一组性质,其中,寒与凉,温与热只是程度的不同,中医讲“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热病用寒药,寒病用热药”
例如,上火了,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我们要用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清热解毒的药物来治疗,这些药物的性质就是寒性;而胃寒呕吐,泄泻,我们就要用附子,干姜,吴茱萸等温热药来治疗,感受风寒感冒,打喷嚏,流清鼻涕,我们要用麻黄,桂枝,紫苏等辛温解表药来治疗。辨别四气,基本上是根据药物的功能来推导出来的。
五味,辛甘酸苦咸,辛,能散能行,辛能散邪,能行气,行血,如麻黄辛温能发汗祛邪,木香能行气,川芎能行血。
甘,甘甜滋润,甘味药物能滋补,能缓急止痛,如甘草能调和诸药,黄芪能补气,饴糖能补中。
酸,能收能涩,酸味能收敛固涩,如五味子能敛阴止汗;
苦,能燥湿,能泄能坚阴,如黄连能清热燥湿,大黄能泄下通便,半夏,陈皮能降逆止呕。
咸,能软坚散结,如芒硝能泻下软坚,昆布,海藻能软坚散结,常用于某些肿瘤。
气和味,各有各的功效,同类药物,气味相同,功效大致相同,气同味不同,或气不同味同,功效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评论,今后会陆续有中西药品,及各种健康养生知识分享,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