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南益集团张秀军:以深化流程改造为主线,逐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6 22:34:15    作者:life    浏览次数:4037    评论:0
导读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不断翻涌,也许是CIO的某种情怀,技术的某种不知名的吸引力,强竞争、快革新的发展节奏,企业居安思危,高瞻远瞩高要求…… 各大企业宏大而周全的转型计划不为鲜见,让人耳目一新的声音却是企业转型“大而全,不如小步快走”。南益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不断翻涌,也许是CIO的某种情怀,技术的某种不知名的吸引力,强竞争、快革新的发展节奏,企业居安思危,高瞻远瞩高要求…… 各大企业宏大而周全的转型计划不为鲜见,让人耳目一新的声音却是企业转型“大而全,不如小步快走”。


南益集团作为一个多元化跨国经营的集团公司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大势当中自然丝毫不落,而其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转型策略相比之下却别出心裁。南益集团助理总经理张秀军表示CIO的情怀不置可否,但CIO对于业务的理解能力是要加强的,如果以纯粹IT角度看待问题,面对种种不可预期,我们很容易束手无策,IT有时候过于天马行空,因此高瞻远瞩的IT和落地现场的IE(工业工程)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融合就显得十分重要。南益集团作为社会生产部门,在推进工艺流程智能化过程中将这一点始终贯通其中。


整合工艺流程、优化三大工序


南益集团是一以生产针织毛衫为主的企业,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行业转型迫在眉睫,推进生产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是其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首当其冲。在过去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中,南益集团在工艺流程的整合和升级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依托全国第一条毛衫制造不落地一体化智能生产线,旗下南益电脑针织有限公司获得了2019年福建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的荣誉。


首先,生产流程“聚散成集”,把原来分散的数十道工序结合到同一体系,三道内部一体化运作的大流程中。这三大流程是电机织片、缝挑(缝合)、后整理:织片部门整合自动化的原来输送和半成品交付,期间的生产过程基本实现自动化;缝合工序将以往分散的十几道工序的交收全部整合到一体化运作的数十条吊挂线中,从挂片上线到洗水前自动分拣下线,全程不落地;后整理工序同缝合工序类似,整合了电车、熨烫、线上品控、落货自动分拣等十几道工序。总而言之,生产流程的智能改造,就是将四处分散繁复杂乱的生产工序变成了一条龙,车间观感干净整洁,很少有工人四处流动。


(图片来源:南益集团)


改造流程带来的收益除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人工使用量的减少、生产周期变短等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优势体现在在制品的堆积和停留时间大幅减少。在制品的堆积和滞留一直以来都是传统制造业的痛点,依照“规划解决痛点”的逻辑,整合后的“做一件走一件”的生产程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生产流程中存在的在制品到处积压、生产计划无法管控到位、货期难以控制、物料浪费、尾数不知何处寻等弊端。


智能运输与大数据支撑,不断推进流程改造


优化工艺流程的脚步不绝于此。智能运输与大数据也会随着企业转型不断深入而增加在制造业中的运用场景。张秀军也表示,技术投入使用不以高大上为依据,不为智能化而智能化,能解决问题才是根本。


智能输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相当强大的。原来的数据采集虽然丰富,但由于采集点分散、部门交接混乱、品控数据难以快速收集等问题,整体繁杂而低效。智能输送,不只是输送。输送系统背后是APS、GST、MES、ERP等系统的支撑,体现的不只是输送效率的提升,现场管控也有了质的提升。以织片为例,之前原料纱线仅仅根据粗略的计划,一次运送大批纱线到车间,车间排产随意性大,设备利用率,物流使用情况,甚至因为现场大量原料堆积造成工人错拿纱线造成混缸织造的严重质量问题。智能输送则直接通过设备二维码,提示待制造批号、款式、数量、货期等信息,而原料仅提前半天到一天时间自动送达指定区域,过程清晰,数据清晰。


而关于更进一步的人工智能、5G等最新技术,张秀军在采访中表示,有需求的也将在未来投入使用,总而言之,我们不排斥任何技术,但同时,技术不以新为用,技术使用均以需求为准,这也是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难能可贵的一套价值观。


合理规划、技术支撑、资源妙用共同推进数字化进程


张秀军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因素归纳为“第一个是最高决策层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第二个是技术的支撑能力要到位,第三个是实施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团队要懂得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显然,从决策规划,到硬件适配,软件灵活,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将企业作为一体,上下贯通的合作过程。


首先,决策层的整体规划会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人力等资源的投入,不管是新的业务或是企业新的转向,首先要能有让决策层认为值得一试的价值。而如何体现这个价值则与CIO或转型核心人物对项目的规划息息相关。因此,新的转型计划被纳入使用之前,最重要的是企业是否有足够先进和敏锐的眼光,以及企业内部是否有完整顺畅的沟通渠道。


除此之外,张秀军表示,“决策多好都要有技术支撑,这是相辅相成的”。南益的规划成型之后,又花费很多时间寻找能够实现规划的供应商,这里包括做计划安排的,做标准的,做智能输送系统的…… 几大项目缺少一个都可能导致项目效果大打折扣甚至直接导致项目失败。投资收益的估算要合理,要有数据估算和风险评估,以技术落实规划,并带来可见收益,是对最高决策层支持数字化转型的最重要因素。


(图片来源:南益集团)


再者,资源,对传统加工制造业而言,管理层知识层次相对偏低,高学历人才严重缺乏,单靠内部人才很多事情是做不了的。因此,南益电脑针织有限公司整个厂区的规划和建设,借助了南益地产集团的人才和资源做支撑;智能制造系统,部署了国内领先的APS、GST等外部系统,做到合理的排单和生产安排,智能输送系统则根据现场要求,做了上百项技术革新,互相推动着数字化化转型的成功。


进一步挖掘数据价值,借鉴定制化生产理念


纵然新基建的加速对企业转型能够带来不少利好,但诚如张秀军所言,要做好下一步的数字化,基础是把现在做到更好。


“数据挖掘”既是一个陈旧的话题,但同时也是时时刻刻在更新的议题,企业转型首先要在数字挖掘上再下点功夫,加强数据生产的能力,同时更需要在提升的同时不断审视、反省和纠正,为更进一步的智能分析储备更为丰富的数据价值。


高效借鉴第三方优势也是为企业未来数字化转蓄能的关键。南益集团智能生产线的规划事实上借鉴了青岛库特智能的大规模定制化生产线的理念。理念相似,但最终展现在大家面前的表现形式则截然不同。尽管南益目前尚未投入开展个性化定制业务,但实现定制化生产的技术障碍已经基本清理完成,南益集团实现大规模制造与个性化定制两种生产方式的兼容运作,已指日可待。


行业不断发展,竞争不断激化,新的需求不断产生,企业要升级,要对新的需求展开怀抱。数字化转型,不是一时之策,改变的不止是一家工厂,一个公司,更多是改变了传统制造业的业务模式、管理模式,也是这些改变,在推动着整个行业的转型。用接地气的方式,小步快走,南益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推动着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

 
关键词: 南益集团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8838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