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鹅天外远飞来,不恋琼阁落土台。
呼应鸡公歌盛世,和谐仙乐乐开怀。
诗人袁洪章专程来观看飞鹅石,并来兴写诗一首,足见飞鹅石在当地的影响力有多大,可惜的是前几年被雷劈中,原来三块石头支撑百吨巨石的奇观被打上石膏,三脚变成单脚,不得不惋惜。
桥河社区飞蛾村4社的后山之巅,有一块形状犹如白鹅的巨石,远看像展翅向空中飞去,近看犹如巧妇向远方遥望,颇为壮观,更令人叹为观止。前几年被雷劈后这道风景变成地质灾害,威胁到山脚下村民的安全,职能部门不得不打石膏加固。
飞鹅石的形成不过1000年,比起中世纪地质构造而形成的自然景观相比,飞鹅石存在的历史明显底气不足,不过也有相同之处,都是来自于地质构造。相传在北宋年间,綦江有一场剧烈的地震,将山体拱起后形成独体巨石,经过近千年的风化作用,最终形成飞鹅石奇观。
地质专家用科学的角度去解释或许也能说得过去,不过在当地却有一段民间故事。很久以前,山下住着几户人家,其中有一户人家养几只公鸡,其中的一只公鸡体格超大,战斗力强,方圆十里内棋逢敌手,但它有一个爱好,就是凌晨喜欢到山上打鸣。没有闹钟的古代,又请不起打更人,公鸡登山打鸣倒是很受村民欢迎。
这只公鸡比起其它公鸡威武,金黄色外套披身又显得格外的尊贵,方圆百里内的母鸡都喜欢来找公鸡玩耍。不管是老母鸡还是小母鸡,能跟公鸡耍一回都感到很荣幸,特别是未开封的小母鸡,都喜欢来找公鸡开张,若小母鸡开门流红是其它公鸡,小母鸡都要自杀而亡。
有一天村里来一只公鹅,看到一群母鸡打闹着玩,公鹅也跟着参与进去,母鸡们看到一身白的公鹅很不乐意,直接把公鹅赶走。公鹅很气愤,同样是两只脚,同样都是一身毛,只是颜色不同而已,何必这么排外。公鹅正烦恼之际,母鸡群忽然向一边跑去,公鹅往母鸡群跑的方向望去,看见金光闪闪的公鸡,一下子才恍悟过来,母鸡们不召见自己,原来是这只公鸡。
公鹅不服气,就跑过去跟公鸡决斗,公鹅的身体比公鸡庞大,战斗力固然在公鸡之上,没几个回合公鸡就败下阵来。公鹅正为自己打败公鸡而骄傲的时,看到母鸡们围着公鸡转,公鹅更加的生气,内心想着自己哪里比公鸡差,打赢了还是得不到母鸡们的欢心。凌晨的时候,看到公鸡上山,公鹅也跟着上去。公鸡站在山顶昂首挺胸,大声一叫,打鸣声传到百里之外。
公鹅很不服气,也学着公鸡的姿势大叫一声,声音比公鸡沉闷,不要说传到百里外,连山下的村民都听不见。公鹅打鸣,跟公鸡下蛋一样,不是它的活它要干很可笑,公鹅跟公鸡比打鸣这事传开后成了家禽界的一个笑话。公鹅很不服,第二天凌晨比公鸡早上山,站在山顶上大声吼叫,依旧没能达到公鸡的效果。公鸡随后上山,轻轻一叫鸣声传百里,公鹅咽不下这口气,憋得满脸通红大叫一声,没想到肚子里的气打不出来,保持着飞天的姿势断气,最后变成化石,现在看到的飞鹅石就是公鹅化身。
民间故事也不必当真,但说得头头是道还真有几分相信,毕竟以前这里还有一座飞鹅石庙,不知是除四旧迎四新运动时被拆除掉,还是被那个淘气鬼给拆了。飞鹅石下据说是川江号子陈邦贵的出生地,此人了不得,90多岁还可以哼号子,不过现在用的都是机船,川江号子可能要失传了。想参观飞鹅石的朋友,有机会何不前去看看,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本文是记事性文稿,见物说物,见其所想,所想所写,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大伙谅解。谢谢广大读者阅读本文稿,敬请给予建设性意见。原创文章,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