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水泥,烟火迷离。脚踩7厘米的高跟鞋,穿梭熙来攘往的陆家嘴。魔都的快节奏生活,总难免让人想要逃离。
不如就出去走走吧,去寻觅那久违的蓝天与自由。
如果说陆家嘴是上海繁华热闹的代表,那朱家角就是都市生活之外独特的存在。
朱家角,位于上海与江苏、浙江两省交界处,被誉为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江南明珠”,荣膺“沪上威尼斯”、“上海四大历史名镇”等美名。
古镇历史悠远,从三国时期形成村落,宋代渐成集市,明万历年间建镇,明清时期以米业布业闻名天下。“长街三里,店铺千家”的繁盛景象生生不息。
拥有历史建筑91处,9条老街,21万平方米古建筑群。呈现“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古朴面貌。
朱家角有句俗话:“走走放生桥,活到九十九岁不算老”。建于明隆庆年间的放生桥是朱家角具有标志性的历史建筑之一,桥全长70.8米,时至今日依然是上海乃至华东地区最长的五孔石拱桥。
关于放生桥,民间还流传着一个说法。据说很久以前,宽阔的漕港河上没有一座桥梁,人们来往两岸都要依靠舟船摆渡。有一位女子,在身怀六甲的时候丈夫却不幸离世,她只好每天往返于两岸之间,靠贩卖蔬菜维持生计。
在一次渡河时,女子不幸落水,他用尽力气游到岸边,在河滩诞下一名男婴之后就去世了。慈门寺的僧人收养了男婴,将其抚养成人。男孩长大知道自己身世后,决心外出化缘,集资造桥,以告慰母亲亡灵。
最后,他用了15年的时间终于凑齐了建桥资金,这个男孩就是慈门寺的性潮和尚。
放生桥与佛教的深厚渊源使得这里不仅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是古镇“水生动物”放生大会的地点。放生仪式,历经400多年,成了古镇的一种习俗。
放生桥畔,屹立着江南最早最大的“第一茶楼”,透过时光的间隙,可见当年古镇茶馆文化的繁华。吹拉弹唱,评书喜剧,往来宾客络绎不绝。点上一盏茶,三两小菜,二三知己,休闲时光,快活不过如此。
放生桥以东,新风路的两侧呈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古镇面貌。一侧是朱家角传统的古民居建筑,保留着朱家角千年古镇的生态与面貌。
另外一侧的“朱家角尚都里”,则是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合,它代表了21世纪的江南新面貌以及生活状态。
如果你来朱家角的话,我会强烈建议你住上一晚。夜晚的朱家角,更有江南女子的温婉气质。
与黄浦江的华灯初上,灯火酒绿不同,朱家角的灯光是温暖的,是静谧的。各色的灯光,映照在河里、桥面、青瓦白墙上,河岸人家升起袅袅炊烟,恍若一个梦一般的小镇。
乌篷船摇曳水中,思绪随风飘荡千里。悠闲时光里,我们忘却了都市的喧嚣,一切的不快乐都被治愈。
如果你就在附近,周末的时候,来朱家角走走吧,最好住上一晚。如果你离这里有点远,那就乘机给自己放个假吧。总之,这里是值得来走走的。
本文所有照片来自摄图网/现场实拍,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