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历”在我们的择业和生活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职场实践中,部分求职者通过学历造假的手段入职到企业使企业受损的事件时有发生,若该员工能够胜任当前的工作,企业将其解雇是否合法?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则案例。
这则案例来自于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的一则民事判决书。据悉,2015年5月5日,于某入职北京一家网络科技公司工作,双方签订了为期2年的劳动合同。入职当天,于某填写了《员工入职履历表》,其上载明在2007-2011年,于某在上海某信息管理专修学院取得本科学历,并签字确认如下申明“我对每一个问题的回答及所提供的资料都是真实的,同意公司获取关于我过去及目前雇主的所有信息及其他合适的资料,公司已经告知本人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员工手册等相关制度已知晓其内容,我知道歪曲这份求职申请表上任何信息都是可以无偿解聘的”;在签批处载明,于某的试用期工资为80%,转正工资为12000元,试用期2个月,职务为JAVA工程师。于某后来还向公司提交了学历证书,证书落款为“上海某信息管理专修学院”,并盖了章。
2017年3月份,于某的职务调整为技术部门项目经理,月工资调整为25000元,并在2017年5月份与公司进行了续签,签约2年,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于某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公司的认可。
可意外却发生了,2017年11月1日,公司向于某送达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载明“由于你提交的学历证书在国家指定的查询网站上查询不到任何信息,且你在我公司对其提出疑问后,不能做出合理的说明或解释,亦未提交任何材料证实你的真实学历,我公司认为,你的行为不仅违背了入职时的承诺,亦构成对我公司的欺诈。现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三十八条(后补正为三十九条)第一款第(五)项之规定,与你解除劳动合同”。随后,于某亦于当日办理了离职交接手续。经核实,于某认可其在入职时提交给公司的上海某信息管理专修学院的毕业证书系虚假证明。
2018年3月12日,北京市海淀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该公司支付于某自2015年12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期间工资差额9600元,并支付于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103333.33元。于某认可上述裁决的结果,而公司则对此表示不服,诉至法院。
一审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于某在入职之时,其填写了《员工入职履历表》,为公司提供了证明其学历的上海某信息管理专修学院的毕业证书,且签署了有关如实陈述的申明。因此,于某提供的所有关于其学习、工作履历等相关的证明材料,系该公司能否录用其担任相关岗位的重要考量依据。现于某自认其在入职之时,向公司提交的学历证书为虚假证明,其行为显然属于以欺诈手段使得公司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行为。于某虽表示其学历并非该公司录用其所考虑的因素,且其工作能力已经得到了该公司的认可并续签了劳动合同书,但法院需指出,诚信入职本就是劳动者入职的最基本的要求,于某本应如实向公司告知其真实的学历状况并提供真实的证明材料,但其并未向公司说明此情况,足见其提供虚假信息的主观过错。综上,法院对于公司提出的于某提供虚假的学历证明采用欺诈手段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主张予以采信,法院依法确认于某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公司无需支付于某工资差额及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于某不服,提起上诉。
二审认为,诚实信用原则是劳资双方均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于某在入职时向公司提交虚假的毕业证书,其行为显然属于以欺诈手段使得公司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行为。于某入职时亦签署了有关如实陈述的申明,其应当明知其欺诈行为的危害后果。于某在职期间,虽然双方又续签了劳动合同书,但两份劳动合同书系双方一直存续的劳动关系在书面劳动合同文本中的体现,而不能割裂开来分而治之。因此,一审法院以于某提供虚假的学历证明、采用欺诈手段与公司建立劳动关系为由,确认于某与公司之间在2015年5月5日至2017年11月1日期间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并无不当。鉴于此,公司要求无需支付于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有事实与法律依据,法院对此予以支持。因此,二审法院最终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后来,于某又向北京高院申请再审。高院经审理后裁定:驳回于某的再审申请。
如果上述案例中,该公司能在于某入职时便对其进行背景调查,便可以准确查明其存在学历造假行为的事实,从而就能够避免后续的麻烦了。所以,想要降低企业的招聘风险,就需要做好员工雇前背景调查工作,员工雇前背景调查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判断候选人学历信息的真伪性,选择专业的第三方背景调查服务机构更可事半功倍。
我们凯莱德员工雇前背景调查就是专业的第三方背景调查服务机构,在教育信息核实这方面,我们凯莱德采用了“双保险”的核查流程,通过“线上数据库”及“线下人工核实”的有效方法准确核实候选人的教育信息。
教育信息核实选用“双保险”的核查流程是为了杜绝线上数据库的“不准确性”。目前,官方线上数据库的劣势多为数据不全、信息不准确,例如我们目前在学信网上就查不到2001年以前的学历信息等,且如今还存在许多山寨“学信网”,可见光靠数据库核查候选人的学历信息是远远不够的。而线下人工核实可以直接找到教育信息数据的源头,即学校。我们的核查团队会通过联系学校档案馆、教务处等相关办公室的老师进行查询,可以查询到准确的信息,我们会让校方提供相关书面材料对查询的结果进行总结与证明。同时我们也相关渠道可以查找到候选人的导师,通过导师查询到候选人的相关教育信息,从而彻底根除学历造假的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