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的战事真的为诸葛亮在南阳卧龙岗种地创造了机会吗?没有。《后汉书》卷七九《仲长统传》引《昌言,损益》中写到北方农村中到处是“田无常主,民无常居”,大量荒地无法开垦。由于长期不断的豪强兼并战争,使千万百姓死亡流徙。许多地主不能自保,大量地逃往南方及其他地方。由于田地荒芜,农业生产严重衰败,百姓生活在饥饿之中,许多靠抢劫的军阀都得不到粮草,张济走南阳就是实例。张济的部队老家在关西,是没有后方补给的,樊稠死后,脱离了李,郭。属于流浪的军队。完全依靠抢劫。在穰县抢粮吋中流矢。想一想,南阳地区百姓的粮食都不够吃,哪有粮食给军队。何况是流浪的军队。南阳北部地区经常有乱兵抢劫,请问,诸葛亮能在当时重农抑商的封建社会去搞投机的买卖士地的经商的勾当吗?h们逃命都来不及,一个十七岁未成年的诸葛亮敢去战乱之地做土地生意。以诸葛亮的人品是不敢买卖有主之地的。土地的主人都跑了,种地的人都跑了,还有人与你做生意吗?宛城内相对安全,可是城外呢?正因为农业生产遭到重大破坏,才有曹操的军队“屯田制”。一边屯田,一边保卫果实。我看方正先生学历史不学历史背景,根本不了解为什么东汉初期的人口从六仠多万下降到东汉末年的凢百万的原因在哪。还在那里异想天开,说战乱吋就不能种地了?不想想死了多少人。诸葛亮一家好不容易逃难到南方。又去北方干嘛。南阳是黄巾起义的四大战场之一。虽然黄巾起义被镇压,但黄巾余部还在继续斗争。抢劫杀人还在继续。宛城外的八里岗无围墙保护,能够住人吗。而隆中不同,深山之中,离闹市也不远,正好安全隐居。很多南阳网友认为南阳地区土地肥沃是全国粮食的重要产地,但南阳就是个“香饽饽”谁都想抢。所以南阳地区在军阀混战的东汉末年是个“倒霉”的地方。而宛城外没有任何保护的西岗地区能搭建茅庐居住吗?那个地方才是“豺狼遍地”的地方。黄巾余孽如狼似虎,流串兵匪打家劫舍。曹操的父亲是怎么死的?所以只有刘表的荆州地区即新野以南地区,才相对安定。很多北方名士避难于襄阳及附近地区。因为刘表带甲十万,可以保护他们。徐庶就是在襄阳地区依附刘备的。诸葛亮的朋友孟公威,徐元直,崔州平,石广元都隐居在襄阳附近。他们也要吃饭,徐元直在刘备处做官还有收入。其他的人还不是要躬耕陇亩,而襄阳南部的良田都为当地豪强所占,所以外来的逃难百姓只有在西边山林中开荒种地,所以说,诸葛亮躬耕之前,隆中已有百姓在里面生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