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互通,这个词对于支付行业的老兵来说,一点都不陌生。银联这个组织的诞生,就是肩负着全国银行卡受理能“联网通用、互联互通”的历史使命。
十几年前,如果你拿着银行卡去线下商户处消费,可能会碰到收银柜台上明明有POS机但刷不了的情况。因为,中行的POS机只能刷中行的卡,工行的只能刷工行卡。
结果就是,各家银行为保证自己持卡人的服务质量,都在优质商户的收银台布放POS机。就产生了俗称的“一柜多机”问题。
随着二维码技术商业化应用兴起,刷卡时代进入移动支付时代。微信、支付宝等APP将银行卡账户化,用户只需首次输入银行卡卡号进行绑定,后续只是出示各APP钱包账户进行付款。
账户机构:微信支付、支付宝、京东支付、翼支付、京东支付等各类拥有钱包账户的机构
各家账户机构为了服务好自己的用户,都尽可能扩大自己的账户受理覆盖面。像微信支付、支付宝等有线下收单资质的账户机构,直接在商户处贴放自己的收款码。像京东支付等没有线下收单资质的、银行等无力拓展商户的账户机构,会与传统收单机构合作。
原先已经解决的“一柜多机”问题,又升级为“一店多码”问题。还产生了新的问题:收单机构与账户机构直连,绕过了银联这个转接平台。
市场的痛点,就是新的商业机会,2015年左右聚合支付应运而生。
(1)第四方聚合支付模式
商户只需将资质材料授权给收钱吧等服务商,由服务商在微信支付、支付宝处开通收款业务。商户处贴放的是服务商的收款码。
用户扫码付款时,先进入服务商的页面,再由服务商来判断使用哪家的收款服务。本质上还是“一柜多机”模式:账户机构是谁,收单机构就是谁。
聚合支付服务商,是支付业务里的第四方。商户的收单服务依然是由微信支付、支付宝等提供。服务商主要价值在:简化了商户业务开通流程,降低了线下码管理成本,统一合并了各账户机构给商户的收款对账明细。
由于贡献价值有限,服务商为了提升自己对商户的黏性,服务商会在二维码页面里提供储值等增值服务。
除了账户机构给服务商的返佣外,为了提升自己的盈利空间,服务商还会在二维码页面里夹带各类广告。甚至,个别服务商还会铤而走险,变更商户资质材料搞起了“资金二清”。
(2)收单机构聚合支付模式
收单机构作为持有支付牌照的机构,开展收单业务更为安全合规。
用户扫描收款码后,收单机构根据用户使用的APP来决定向银联发起何种账户支付、决定收款页面要调起哪家账号机构的支付页面。即,“断直连”后收单机构依然与账户机构之间保持接口服务的调用。
但收单机构的地推能力普遍较弱,收单服务难以覆盖到全国大部分商户,也难以接入所有的账户机构。
以上就是融创联盟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浅谈聚合支付的诞生】,更多精彩敬请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