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古歌是苗族聚居地上流传的一种以创世为主题的诗体神话传说,也被叫做“古歌”或“古歌古词”。《苗族古歌》是我国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部非宗教典籍的传世记史诗,也是集苗族历史、伦理、民俗、服饰、建筑、气候等为一体的百科全书,它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工艺特点
口口相传苗族古歌没有文字记载,它是由苗族地区人们口口相传而来。
包罗万象 苗族古歌是苗族古代先民在长期的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史诗,它的内容从宇宙的诞生、物种的起源、开天辟地,到苗族的大迁徙、苗族古代的社会制度和日常生活等内容全部都有。
押运 苗族古歌全诗属于五言体结构,诗歌整体传唱非常押运。
浪漫主义苗族古歌的诗中采用了大量的比喻、夸张、排比、拟人、反问的多种修辞手法,生动的反应了苗族先民对天地、万物及人类起源的解释和人们艰苦奋斗开创人类历史的功绩,充满了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
发展与传承
苗族在古先民时期的祭祖、婚丧、亲友聚会和节庆等重大场合,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演唱,这种演唱采用盘歌形式问答,一唱就是几天几夜甚至是十天半月,诗歌调子雄壮而悲凉。就这样一代一代下来就行程了一整套的苗族古歌,由于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因此苗族古歌就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了下来。
苗族古歌的传承方式也是比较严谨的,有祖先传授、家庭传授、师徒传授、自学等。苗族古歌的时代非常久远,它代代相传了几千年,却一直在深山之中,从未大范围的走近人们的视野。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在田兵、唐春芳、今旦、马学良等民俗学家们的反复收集、整理,才出版了不同版本的苗族古歌。至今以“王安江版苗族古歌”为经典之作,出现在大众面前。王安江一生都在追寻古歌的旋律,他以乞讨为生,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被人们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守望者。
传承意义
苗族古歌是一部讲述苗族先民心灵记忆的“经典”,其内容涵盖了苗族历史、伦理、民俗、服饰、建筑、气候等内容,具有史学、民族学、哲学、人类学等多方面的价值。现今在现代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能够唱完整部古歌的已经寥寥无几,所以苗族古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去加以抢救与保护,以免这一民族瑰宝在世间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