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晚间,第一财经从达能公司获悉,之前多家乳业巨头争夺的美国有机酸奶公司Stonyfield的去向终于落定,最终达能将其卖给了法国同胞Lactalis,而此前伊利股份(600887.SH)和美国迪恩食品都曾报价欲将其收入麾下。剑指高端,投标收购全球第一有机酸奶Stonyfield
5月10日伊利拟以8.5 亿美元左右的价格购买达能集团旗下的美国Stonyfield 公司的全部股权。该事项尚处于前期投标的准备阶段,存在不确定因素。
投资要点:Stonyfield 是全球最大的有机酸奶生产商,品牌力强、产品丰富,2016 年营业收入约3.7 亿美元,净利润约5000 万美元。
1)历史悠久,股权更迭下一直独立经营。Stonyfield 创建于1983 年,2001年达能购入公司股份,2003 年底增持,2014 年实现全资持有,2017年3 月,达能为避免美国反垄断索赔,宣布出售Stonyfield 股权。34 年间一直坚持独立发展,成为全球最大有机酸奶品牌。
2)酸奶产品丰富,独家的菌株培育技术优势,引领健康。Stonyfield 产品包括全脂希腊酸奶、零脂肪酸奶、儿童酸奶等,拥有O'Soy,YoBaby等多个畅销酸奶品牌,同时产品顺应乳品健康化趋势,尤其在儿童酸奶中减糖又不影响口感,保障了品牌健形象。
酸奶行业潜力巨大,液态奶中的增长引擎。
1)Euromonitor 数据显示2016 年中国酸奶市场规模已超过1000 亿元。消费升级和健康消费助力酸奶销量快速增长,预计2020 年将达1900 亿。
2)产品细分市场:常温酸奶潜力最大,呈现爆发式增长,2016 年市场规模约200 亿,同比+54%。低温酸奶受冷链保鲜限制缓慢发展,增速在5%~15%。有机酸奶在中国为乳业处女地,若伊利成功收购Stonyfield,有望推出下一个类似安慕希的大单品。
3)酸奶行业集中度较高,蒙牛、伊利、光明三分天下。相比美国CR3 乳企酸奶市占率达70%,中国酸奶市场CR3 为56%,行业集中度还有提升空间,其中伊利常温安慕希后来居上,潜力最大。
伊利成功收购概率有多大?收购成功对业绩的促进有多大?
1)伊利出价8.5 亿美元高于Stonyfield 当前市值,估值达到17X,潜在的竞争对手有Chobani、可口可乐、迪恩食品,通用磨坊和百事可乐,New York Post 认为伊利的出价最有可能竞购成功。
2)顺利收购Stonyfield 酸奶将拓展伊利现有酸奶业务,加强在有机奶领域的布局,预计收购成功后的协同效应可以促进伊利国内酸奶继续保持高增长,助力产品结构升级和新大单品的成长,同时Stonyfield在美国的原有业务保持稳定增速,并购成功可达到1+1>2 的预期。
达能8.75亿美元将有机酸奶巨头卖给法企 伊利失之交臂
7月3日晚间,第一财经从达能公司获悉,之前多家乳业巨头争夺的美国有机酸奶公司Stonyfield的去向终于落定,最终达能将其卖给了法国同胞Lactalis,而此前伊利股份(600887.SH)和美国迪恩食品都曾报价欲将其收入麾下。
达能向第一财经提供的信息显示,达能已经与Lactalis签订了一份具有约束力的协议,计划以8.7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旗下的美国有机酸奶公司Stonyfield。Stonyfield在2016年的营业额约为3.70亿美元,而此交易额相当于该公司2016年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的20倍。
本次业务剥离的完成仍需满足其它常规成交条件,包括得到美国司法部的批准,该交易预计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完成。
Stonyfield创立于1983年,2001年被达能购入股份并逐步控股。
事实上达能出售Stonyfield势在必行,作为达能收购白波公司(WhiteWave)交易中反垄断协议一部分,在2017年3月31日时,达能首席执行官范易谋曾表示,出售Stonyfield是迅速完白波公司收购的重要一步。而今年4月12日,达能已经宣布完成对白波公司的收购。
5月10日,包括伊利股份和美国迪恩食品都向达能出价,其中伊利的出价为8.5亿美元,而此举也被认为伊利有意借助此次收购进一步完善高端有机产品线,特别是高端有机酸奶、儿童酸奶等领域的产品线布局,同时通过和高水平的低温酸奶公司合作,借鉴其先进的低温产品生产和管理经验。
7月3日晚间,伊利股份也发布公告称,虽然竞标未能中标,但结果不会影响公司的业务和日常经营。
据报道,此次收购吸引了诸多快消巨头的关注,传包括可口可乐、通用磨坊等都有意收购,但最终花落Lactalis还是多少让人有些意外。
此前有国际食品行业分析师认为,迪恩食品和通用磨坊都是合适的卖家,但对于这一结果达能方面也没有进一步的解释。
资深乳业专家宋亮猜测,通用磨坊此前已经收购了高端酸奶品牌优诺,没有必要再强势收购一个类似企业;而迪恩食品业绩增长处于下坡阶段,有可能不被并购的企业看好;Lactalis业务上和Stonyfield互补,并购可能有利于未来的竞争布局,Lactalis也可以借助Stonyfield在低温产品上的优势进一步开发美洲和亚洲市场。
在宋亮看来,跨国并购大多有3个特征,并购双方业务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双方的管理和文化上较为接近、并购之后对双方都有利好。伊利错失Stonyfield有些可惜,有点像光明乳业当年和通用磨坊竞购优诺品牌,优诺的股东出于对管理方式和文化上的差异有所顾虑,最终认为让中国企业收购不如美国企业收购更有利。
同时他认为,之所以出售给Lactalis,或也与达能保护自身战略有关,如果卖给伊利或通用磨坊,可能会给其未来的亚太的低温业务发展带来威胁。
Lactalis是法国乳业巨头,在2016年荷兰合作银行发布的2016年全球乳业20强排行榜上,Lactalis排名第2位,仅次于雀巢公司,而达能位居第三,伊利位居第八名。
公开资料显示,Lactalis曾在2011年以49亿美元收购意大利最大乳制品集团帕玛拉特83.3%股权,并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乳品集团,产品涵盖奶酪、液态奶、冷藏乳品、黄油和奶油、营养品和配料等。记者了解到,Lactalis的奶酪、黄油和液奶也是其主要的业务,其中旗下的总统牌奶酪和黄油也是全球知名品牌。
Lactalis在中国也有业务布局,但相对低调。1998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主要提供牛奶、奶油、黄油、天然奶酪和再制奶酪等优质乳制品,2009年在上海设立办事处。
近年来,Lactalis加快了在中国的布局,2014年5月份,其旗下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喜丽雅获得认监委通过,进入中国市场销售,但表现平平。2016年其再度将旗下兰特品牌巴氏奶引入国内销售。并在2017年初,投资1亿欧元并购江苏泰州太子乳业公司。
在宋亮看来,随着近年来低温酸奶业务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乳企把竞争集中在高端酸奶之上。未来不排除Lactalis效仿通用磨坊一样,完成收购之后会进一步布局中国的低温乳品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伊利进军有机领域的首次失败。早在2016年10月21日晚间,伊利就发布公告拟以15.22元/股的价格向5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5.87亿股,募集资金90亿元,其中5.87亿股(46亿元)用于收购中国圣牧37%股权,布局高端有机乳品产业。然而,半年过后,2017年4月28日,伊利再次发布公告称双方未获商务部反垄断局集中申报批准,也未就境外交易对价向外管局登记批准,因此未在协议日期(2017年4月21日)达成交易,双方商定后决定不延长股份买卖协议。
如果伊利收购中国圣牧的终止标志着伊利成为国内有机奶第一品牌的梦想破灭,那么伊利竞购Stonyfield失败则标志着伊利通过国际化平台切入低温有机奶首试失败。
此外,记者注意到,伊利终止收购中国圣牧的同时也宣布了定增90亿项目的终止,而规划中新西兰乳品生产线建设项目的资金则来自自筹。此外,在不久前,2017年6月20日,伊利还曾发布公告宣称,呼和浩特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于2017年6月15日将其持有的40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66%)无限售条件流通股股份质押给中国工商银行。定增失败的伊利又通过股票质押来融资,而随后就爆出了竞购失败,难道竞购失败是因为资金短缺?
对此,宋亮说,伊利竞购Stonyfield失败并非缺少资金。伊利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经营业绩良好,现金流充裕,此外,其股权相对分散,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
确实,作为乳制品龙头企业,伊利2016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06.0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41%;实现净利润56.6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8%;2017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7.90亿元,同比增长3.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34亿元,同比增长11.58%。
而对于法国Lacalis竞购成功而伊利失之交臂的原因,宋亮表示,乳制品行业未来主要的消费潜力早自于亚太市场,达能根本不愿意看到伊利在亚太市场的发展壮大,达能不会把自己的产业卖给未来潜在的竞争对手。
那在有机市场屡战屡败的伊利未来应如何发力?宋亮表示,虽然竞购Stonyfield失败,不过有机奶未来确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而国内上游牧业发展成本高企,风险很大,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差,因此伊利未来仍应该在国际市场上选择合适的并购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