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泉州西街开元寺东西塔详细介绍,你真的了解它们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9 19:16:29    作者:life    浏览次数:3803    评论:0
导读

东塔名曰“镇国塔”,为尊仰佛祖释迦牟尼佛而建。唐咸通六年,建5层木塔。宋天禧年间改为13层,绍兴二十五年遭火灾,淳熙十三年重建。宝庆三年,改建成7层砖塔。嘉熙二年,僧本洪改建为石塔,只造一层,后僧法权续建到第四层,天竺讲僧天锡续建第五层和

东塔名曰“镇国塔”,为尊仰佛祖释迦牟尼佛而建。唐咸通六年,建5层木塔。宋天禧年间改为13层,绍兴二十五年遭火灾,淳熙十三年重建。宝庆三年,改建成7层砖塔。嘉熙二年,僧本洪改建为石塔,只造一层,后僧法权续建到第四层,天竺讲僧天锡续建第五层和塔尖,前后共12年。塔为花岗石仿木八角攒尖顶楼阁式建筑。

塔为五层花岗石仿砖木平面八角攢尖顶楼阁式结构,底围60米,高48.27米,是全国最高的石构空心宝塔。

塔座为须弥座。塔身转角立倚柱,柱径和柱高的比例粗短。柱头出华拱二跳承撩檐枋。塔的每层开四门设四龛,塔身外均伸出平座勾栏,可供游人绕塔凭眺。

须弥座束腰部分的佛传图浮雕是宋代泉州佛教著名石雕。原有40方,现存37方,辉绿石雕成,刻工精绝。其艺术水平,远胜于塔身石雕。内容大都取材于印度佛教神话故事,但人物装束及周围环境布置,已经全部汉化。

塔座四方各有七级台阶,台阶两侧栏板上也有石雕,两边对称。左侧持幡者当为“接引菩萨”的形象。

塔身每层环转空洞,每层每面镶嵌两幅左右并列的人物浮雕,五层共计80幅。五层寓意五乘,表示佛教修行的五种境界,而每层每面两个人物之间必有“性类相近、响应对称”的关系。

第一层为“人天乘”。雕的是四大天王、天龙八部、金刚力士等诸天神将。他们的道果还处于人与天之间,位置最低,只负有把守门卫、保护佛法的职责。

第二层为“声闻乘”。雕的是曾经亲耳聆听释迦牟尼声教、断尽烦恼、不再轮回生死的阿罗汉。他们负有教化芸芸众生、行仁施善、点化皈依佛门的任务。

第三层为“缘觉乘”。雕的是在释迦牟尼涅槃后,凭着自己的敏利机根而觉悟得道的尊者罗汉界的尊像,如降龙罗汉与伏虎罗汉。他们已修炼并掌握了绝技、法术、秘诀,能上能下,能文能武,是可走通人间和佛界的智能贤达者。在第二、三层,有佛史记载来中国弘传佛法最早的印度高僧竺法兰与摄摩腾,有中国佛教五大宗派创始人法藏(华严宗)、玄奘(法相宗)、智乐顗(天台宗)、慧远(净土宗)、达摩(禅宗),以及被奉为西方东土应化圣贤的丰干、僧伽、寒山、拾得、慧思、宝誌、布袋和尚等。

第四层为“菩萨乘”。雕的是中国佛教的观世音、文殊、普贤、地藏王四大菩萨,以及伽叶阿难,观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香积菩萨与妙音菩萨、日光菩萨与月光菩萨等。他们善观世音,知疾苦,行仁施善,广发大慈大悲之恩,普施救苦救难法术。

第五层为“佛乘”。雕的是“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释迦牟尼佛,以及药师琉璃光佛、阿弥陀佛、弥勒佛等。他们是佛教界的最高权威者,知过去,识现在,驾驭未来的三世尊佛,统辖三世一切的尊者。

镇国塔的这种按照塔层高低,有序分布佛像(金刚武士—和尚法师—罗汉尊者—菩萨—佛祖)的排列法体现了佛家后来严格的等级制度。

东塔

西塔

西塔名曰“仁寿塔”,为尊仰阿弥陀佛而建。五代梁贞明年间,建七级木塔,号无量寿塔,宋政和四年改名仁寿。绍兴二十五年遭火灾,淳熙年间改建为砖塔。绍定元年,改建为石塔,至嘉熙元年完工,先东塔十年而成

西塔象征西方级乐世界,以塔身的八面和塔顶、塔座合为十方净土。每一方净土从上到下交错安排着诸天神将、罗汉、高僧、菩萨、童子,还有对佛教发展大有贡献的梁武帝、昭明太子,以及神话故事中的猴行者、火龙太子等浮雕像。全塔也是80尊,因表现的是“一切众生佛性平等”的教旨,不具五乘的意义,故排列不如东塔严格。但就石雕艺术而言,除去须弥座束腰上的浮雕逊于东塔外,塔身的人物浮雕甚至还胜过东塔一筹。

据说西塔第五层上,有一对梁武帝与唐三藏(玄奘)并列的的浮雕,可惜太高,无法看到。但第四层东北壁上的“猴行者”雕像,却是断断不敢漏过的。“猴行者”猴头人身,尖咀鼓腮,圆眼凹鼻,目光炯炯,项挂大念珠,上身皮毛直缀,衣袖捋在上臂肩,臂上肌肉隆起,左手执一把鬼头大砍刀,刀把上的绦带套在手腕上,右手屈在胸前,拇指和食指捻着一颗念珠,腰围皮裙,腰带上系着一卷《孔雀王咒》和一只宝葫芦。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中野美代子提出,这尊猴行者就是成书于明嘉靖、万历年间的《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由此推定“孙行者生在福建”。此说在当时曾引进不小的轰动,但这毕竟只是一种推论。也有人认为,这尊猴行者是印度古代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这当然也是一种臆测。

束腰上的浮雕有双龙抢珠、双狮戏球、花卉三种题材,形态多样。

塔座四方各有三级台阶,台阶两侧栏板上有对称石雕,题材为凤衔瑞草。

东西两塔除却外观雄伟、结构严谨、石雕精湛外,在抗震性能方面也有卓越表现。东西塔建成后,经历多次台风、地震的考验,至今岿然屹立,堪称奇迹。其中包括明万历三十二年十月初八泉州湾的8级大地震,震中烈度近10度。

史载:“三十二年十一月初八日地震。初九夜大震,自东北向西南。是夜连震十余次,山石海水皆动,地裂数处,郡城尤甚。开元寺东镇国塔第一层尖石坠,第二、三层扶栏因之并碎。城内外庐舍圮,覆舟甚多。”

归结起来,两塔卓越的抗震性能,首先得益于“双筒”结构和辐辏梁的设置。

六胜塔内部

两塔的塔室中心,均用花岗岩条石砌筑起一个平面八角形的塔筒,从第一层直通塔顶。塔筒外壁和塔室内壁之间,每层每角架设一条大石梁,一头插入塔筒外壁的转角部位,一头插入塔室内壁的凹角部位。大石梁两端,出二跳丁拱承托,用以缩短跨度,提高抗剪力。

这样的结构,从平面上看,极其类似于车轮。塔筒就是车轮的轴心,塔壁就是轮辋,八条大石梁就象八根辐条,连接车毂和轮辋,组成一个辐辏状的套筒式的绞结体,使外围的塔壁和室内的塔筒紧紧牵拉,相互攀抵,保证了塔身重心的聚向力,从整体上起到了加固作用。

“双筒”结构石塔,在闽南地区极富代表性,诸如石狮市的六胜塔、姑嫂塔。

六胜塔

此外,两塔塔壁坚厚达2米,采用丁顺砌筑法,大量使用仿木斗拱、“墩接柱”等构件,也在客观上起到了稳固塔身,吸收、缓冲地震能量,减轻、消除地震破坏的作用。

 
关键词: 泉州开元寺简介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0733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