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时乖命蹇,却又生逢其时的英国皇家海军“乔治五世国王”级战列舰(舰r英王乔治五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9 22:12:11    作者:life    浏览次数:2189    评论:0
导读

乔治五世国王级战列舰(英文:King George V class battleship ),是英国于1930年代末建造的一级战列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建造的最后一级战列舰 。该舰是英国皇家海军为适应1936年第二次伦敦海军军备会议

乔治五世国王级战列舰(英文:King George V class battleship ),是英国于1930年代末建造的一级战列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建造的最后一级战列舰 。

该舰是英国皇家海军为适应1936年第二次伦敦海军军备会议而设计的,是典型的条约型战列舰。

乔治五世国王级战列舰共建造舰5艘:乔治五世国王号(King George V)、威尔士亲王号(Prince of Wales)、约克公爵号(Duke of York)、安森号(Anson)、豪号(Howe)。

20世纪30年代,冻结各缔约国海军军备竞赛的两大条约--《华盛顿海军条约》与《伦敦海军条约》,令列强近乎疯狂的海军竞赛暂告结束,但和平仅仅是暂时的。

1935年,各海军强国开始新的限制海军军备谈判。当时,英国尚未从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恢复,工业生产能力剧减,造船工人大量流失,因此在条约谈判期间主张减低新建战列舰的排水量和缩小主炮口径。

英国曾力主与会国成员建造排水量25000吨,装备12英寸主炮的小型化战列舰和14英寸主炮,排水量28000吨的中型战列舰 。

英国与美国在关于"新舰将采用14英寸口径主炮"达成一致立场。由于美国考虑日本、意大利无意接受条约的限制,而且还有一个未参加条约的德国,因此在主炮口径选择方面留有余地,在设计中的"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上,预留了用16英寸主炮替代14英寸主炮的空间 。

如果说皇家海军只是一个恪守游戏规则的乖孩子,显然是不合常理的。事实上,英国海军早已为规划中的"狮"级战列舰研制新型16英寸主炮;同时,皇家海军也在研发技术难度相对较低的14英寸口径新型主炮,以为备选。

但对于财力和技术流失严重的皇家海军而言,两种新型武器同时开发绝非易事,为了新的战舰赶在1937年初开始建造,丘吉尔等人只得取消了优先建造装备15英寸以上口径主炮战列舰的计划。1935年,英国海军为新的战列舰选定了14英寸主炮,以求"乔治五世"级能够尽快服役。

新方案计划采用3座4联装主炮,但实际考虑排水量原因装备了2座四联装炮塔,1座双联装炮塔,全舰共有10门14英寸主炮,每分钟可以进行两次齐射,依靠火力投射的密度来弥补火力强度的缺憾。

随着日本、意大利退出裁军会议,美国、英国、法国等国1936年签定新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名存实亡。加上列强早已暗地研制新的大口径主炮,事实上除了皇家海军之外,无人遵守有关14英寸主炮的协定。

而开工时间最早的"乔治五世"级已然设计定型,反而陷入了尴尬--其装备的14英寸(356毫米)主炮,是同时代新建战列舰中主炮口径最小的。

另外,由于皇家海军坚持要求新造14英寸炮的威力必须超越效能不佳的旧16英寸炮,因此研发工作颇费时日。最后,火炮的交付时间又耽误了新舰舾装,导致"乔治五世"级最先建造,却最后下水,用牺牲吨位和火力换来的时间优势也被一拖再拖的进度彻底断送了。

在条约时代,用集中布置武器、装甲的方式来节约宝贵的排水量,这一理念已被舰船设计师公认。乔治五世级最初设计采用12门14英寸口径主炮,新研制的Mark Ⅶ型14英寸口径主炮将采用史无前例的四联装主炮塔。

由于设计期间条约尚未失效,"乔治五世"级仍然受到严格的排水量限制。直到开工建造时,方才发现原设计的排水量偏小,而武器系统重量过大,影响储备浮力和复原性。

为了在不对设计图做大改动的情况下保证防御能力,舰艏第2座主炮塔由四联装简化而双联装以节省重量(即便如此,双联装炮塔的重量仍然达到924吨),最终主炮数量减少到10门,与装备8-9门主炮的美日战列舰相比,火力密度的优势也荡然无存。

"乔治五世"级采用平甲板船型,干舷高度适中。为追求更加稳定的射击平台,适当降低了稳心高度,横摇周期为14秒 ,比看似更加平稳的"纳尔逊"号(横摇周期11秒)更有优势。但同时,为了追求0角度向前射击,舰艏上扬的弧度很小,削弱了适航性。

"乔治五世"级非常重视防御,舷侧主装甲带贯穿水线60%的长度,厚达15英寸的渗碳钢装甲将前后弹药库、锅炉舱、机舱区域全部覆盖,在正常交战距离可以抵挡德制380毫米穿甲弹、及皇家海军装备的381毫米穿甲弹。装甲带向艏艉方向递减至4英寸。

水下防御方面,"乔治五世"采用"夹心"结构的多层防鱼雷隔舱,在双层船壳之间安装着纵横交错的水密隔舱,加上比"胡德"号更为优异的排水能力,被皇家海军自诩为"不沉的战舰"。

水平防御是该舰在防护方面的亮点,"乔治五世"级拥有三层水平装甲板,包括厚达153毫米的中甲板装甲(主要承受打击的一层),是欧洲各国的末代战列舰中最厚的。

皇家海军在设计"乔治五世"级的时候非常保守。例如坚持主装甲带恢复垂直安装的设计、船头零角度平射等过时的指标,与其说是追求稳妥,倒不如说是迫于压力导致的保守。面面俱到的设计思路让该级战舰变得极为中庸,缺乏特点。

总体而言,"乔治五世"级的技术参数虽然缺乏两点,但体现了临战时期的务实原则:争取时间、力求实用。尽管饱受主炮研发进度拖沓的折磨,但该级战列舰仍然是第一批服役的条约型战列舰。

从研发过程看,"乔治五世"可谓"时乖命蹇";从其服役的时机看,又不啻"生逢其时"。例如,其首舰"乔治五世"号于1940年服役,正值法国溃败,英国困守孤岛的艰难时刻。

当时美国尚未参战、法国投降其海军罢战,而敌对的意大利蠢蠢欲动,德国袭击舰四处袭扰。"乔治五世"级甫一服役便成"救火队员",其先进的雷达也令其足以胜任北极护航、暗夜搜索等复杂天气下的任务,令多数对手不敢轻举妄动,护卫了盟军脆弱的海上血脉。

"乔治五世"级几乎参加了皇家海军1940年末以来的历次重大行动,尽管使用中曾多有故障,也付出了战沉的代价,但最终迎来了胜利的曙光。1945年9月2日上午,"乔治五世"号及姊妹舰"安森"号,与美国、法国的"条约型战列舰"一起在东京湾见证了战争的结束。

标准排水量36000吨,满载排水量42923吨;舰长227米,宽34.2米,吃水10.8米;8座三锅筒式水管锅炉,4座帕森斯型齿轮传动式涡轮机;最高航速29.25节;编制1422人。

2座四联装14英寸(356毫米)/45倍径Mark VII主炮,1座双联装14英寸/45倍径Mark VII主炮;8座双联装5.25英寸(约133毫米)/50倍径Mk.I高平两用炮。

8座八联装40mm/39倍径Mk.VIII砰砰炮;10座博福斯40mm高炮;36座厄利孔20mm高炮;舯部布置弹射器,上层建筑容纳机库的结构,共搭载3-4架"海象"式水上飞机(用于侦察、校射),配备1部大型弹射器、2台起重机。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0907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