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军世】“密集火力”战列舰:二战另类造船史
在武器装备历史上,炮管的数量很重要,因为他直接决定可以投入的火力密度,比如说著名的八联装“砰砰”炮,前苏联大名鼎鼎的“石勒喀河”自行防空炮,还有变种“异形”:“冒蓝火”的加特林,今天,我们要说的是,装备四联装主炮的战列舰。
上一期中,我们讲过《海军史上战列舰主炮塔数量排名》,拥有七座炮塔的战列舰存在,而战列舰的主炮塔最大只有四联装,建成的战列舰主要有三种:
法国敦刻尔克级战列舰,拥有2座四联装主炮塔,都是330毫米火炮,且全部布置在了舰体前部;法国黎塞留级战列舰,拥有2座四联装主炮塔,共计8门380毫米主炮,也是全部布置在了舰体前部,这样的布置方式被认为后部火力缺失,不过法国人炮塔前置的布局,也是为了缩短装甲带缩小吨位,以保证攻守能力均衡。
英国“乔治五世”级战列舰,装备有两座四联装主炮塔,分为前后布置,另有1座双联装主炮塔在舰体前部,主炮均为14英寸即356毫米主炮,满载排水量为4万5360吨,其他的四联装炮塔战列舰都停留在了图纸阶段。
这些战列舰比较有名的是:法国黎塞留级黎塞留号战列舰,英国“乔治五世”级的威尔士亲王号,乔治五世国王号和约克公爵号。
其中英国三艘战列舰都与德国战舰对战过,英国威尔士亲王号命中俾斯麦号3发炮弹,打穿了油舱,自己也受到重创,乔治五世国王号则直接参与了击沉俾斯麦号的战斗,约克公爵号参加了击沉沙恩霍斯特号的战斗。而法国黎塞留号战列舰,虽然战绩不多,不过不仅参加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炮击了日本港口和城市,还参加了东京湾受降仪式,是自由法国的海上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