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北大西洋风雨的掩护,2月10日9时左右,参与“海峡计划”的德国北海舰队主力浩浩荡荡进入了北海海域,整支船队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间两艘“航母”,其中一艘是担当旗舰的齐柏林伯爵号,另一艘是欧罗巴号,但具体的内幕只有部分高层和欧罗巴号上的官兵才知道——欧罗巴号虽然从空中看上去也像是一艘航母,但其实他并不像看上去那样。
欧罗巴号是德国在30年代建造的高速邮轮,排水量近5万吨,在不莱梅-纽约的处女航中,仅用4天17小时6分钟就抵达纽约东河的德国邮船码头,并因此获得象征快速邮轮的最高奖——蓝飘带奖。平均巡航速度高达27节,紧急状态下最高速度可达33节。战争开始后,这艘巨轮中断了邮轮的命运,开始变更为运兵船,然后又在1942年启动了变更为航母的改造计划,计划为其装上240米长的航空甲板。但由于民船船体与内部舱室的设计问题,改造很快就停顿了下来,因为设计师发现这艘比齐柏林号排水量还高的航母载机量会比后者还少,工程费用与改造时间完全得不偿失,因此海军司令部计划予以废止。
改造计划在霍夫曼穿越后被重新启动了,但定位发生了变化,新定位叫综合运输船与掩护航母,具备运输一个完整装甲营、一个完整装甲掷弹兵营和36架飞机(24架整机+12架散件)的能力,同时还像模像样地铺上了航空甲板,装了弹射器和拦阻索。实际上这艘航母是没有机库和升降机的,甲板下全是运输仓位,所有飞机整机都系留在甲板上,另外还搭载4架Ar-272水上侦察机。
特殊的定位与怪异的设计使这欧罗巴号在运用起来时非常有意思:由于没有机库,所以除一部很小的弹药提升机外,甲板并没有飞机升降机,多余地方全安装了各种口径的高射炮;由于是特种运输舰,所以在两侧船舷设置了活动仓门,既可以靠港后按部就班执行运输任务,也可以在抢滩这样的紧急状态下通过活动仓门搭设斜坡让部分坦克、装甲车和人员快速释放;由于铺设了航空甲板并安装了起降设施,所以作战飞机能正常起降,在作战时完全能以假乱真,或是威慑敌军,或是掩护真正的航母不受伤害……最有意思的是担当运输舰卸货时的表现:甲板上留有特殊记号,只要用气焊割开某几块厚度仅有5mm的钢板后,货物很容易从船舱中被吊运出来,要还原也方便——重新焊回去就行。
总而言之,在英日美三大海军强国中是找不到类似船舶的,但对德国海军来说却正好,有了欧罗巴号就等于有了融高速运输船、超大型护航航母与掩护型舰队航母于一体的作战船只,与护航航母相比,速度让人绝对无可挑剔——比齐柏林号跑得还快。不管从什么角度看,欧罗巴号用于完成海啸计划是最合适不过的角色,海军部高层都有人开玩笑说是不是在为了海啸计划而特意量身定制的专业军舰。
每当这时候,雷德尔元帅都会换上一本正经的表情开玩笑:“欧罗巴号是德国海军最好的军舰,是我们的战术核心,所有计划都是围绕这艘船制定的。”
按海啸计划原定时间表,北海舰队的出动时间是12日夜间,但由于情报显示13日开始天气就会转好,再加上里希特霍芬大将信誓旦旦地保证海军航空兵上下已完全适应了航母、完全可以正常出动,因此舰队奉命提前出动。
但这一调整却出了问题,到下午14点时,按照预定设想,这时候提尔匹茨编队应该已被舍德兰群岛上的飞机或英国舰队发现了,然后编队会趁势调转方向,吸引英国舰队往西北方向开去,并顺带为北海舰队突破封锁线创造方便。但到了15时,提尔匹茨编队孤孤单单地飘零在挪威附近的海面上,这一天下来不要说飞机或军舰,连英国的武装拖网渔轮都没看见一条——想暴露自己的企图一下子就破灭了。
“怎么办?”一干参谋看着编队指挥官库梅茨中将期待他拿主意,照这样子下去,如果天黑之前英国人再不发现,编队就要开过卑尔根一线了。过了卑尔根,如果继续沿挪威海岸线南下就能很突破北海回威廉港——如果是平时他们对这种场面求之不得,可问题是现在是在执行重大任务,吸引英国人的注意力才是关键。
没人认为英国人会对北海放弃封锁,这里的巡洋舰、护卫舰和侦察机永远都是最多的,为的就是防止德国海军突入大西洋,现在出现这种诡异局面只能说明一件事——要么英国人已发现了编队而自己还不知道,要么就是英国人把主要力量转到南面用于监控主力舰队了。
库梅茨考虑一下后说道:“如果天黑前再不遭遇英国人,我们就去卑尔根补给一次,一方面给驱逐舰们加点油,一方面让英国人知道我们来了——那里说不定会有英国间谍。”
对这个提议众人都表示赞同,现在也只能如此了。
库梅茨不知道的是,进入北海的主力舰队其实已被发觉了,一艘在北海活动的英国潜艇中午13时发现了浩浩荡荡北上的德国主力舰队,并迅速向海军部通报了情况:“发现战列舰一艘,重巡洋舰2-3艘,航空母舰2艘,轻巡洋舰2-3艘,驱逐舰6-8艘……航线340度,航速18节。”
但这个与实际情况非常一致的情报在发到伦敦后却引起了极大争论。
“大家怎么看这个情报。”本土舰队司令官托维上将说道,“战列舰、重巡洋舰的数量我不纠结,因为德国主力舰长得很相像,远距离上容易误认,而且停留在德国本土的海军主力确实能支持这个规模,在挪威被确认的是提尔匹茨、希佩尔号和吕佐夫号,在本土至少还有沙恩霍斯特号、格奈森瑙号、舍尔海军上将号、欧根亲王号等几艘军舰,轻巡洋舰和驱逐舰也不是关键,我的疑惑之处在航空母舰——你们觉得情报可信么?”
根据情报系统搜集到的情报,德国只有一艘在建的齐柏林号航母,这是战前就开始动工兴建的,另外一艘彼得·斯特拉塞号已中止建造并拆毁,虽然谁也没有齐柏林号已建成使用的消息,但本着料敌从宽原则,托维能接受其已服役的事实,可另一艘航母从哪里来冒出来的?
“会不会是潜艇看错了?其实那只是一艘大型油轮,远远看去油轮和航母在外形上非常接近。”
“德国人在地中海确实有一艘航母,那是意大利人转给他们的,地中海里还有一堆日本航母,问题是地中海的军舰绝对到不了北海,就算德国人能神不知鬼不觉从直布罗陀海峡穿出,从时间上来推断也到不了北海,更何况现在还出现在德国舰队中呢。”庞德皱着眉头说道,“我认为对航母的关注可以先放一放——那究竟是几艘什么船我们很快会弄清楚,我担心的是德国人的企图,他们所有主力舰艇出动想干什么?”
一开始大家认为德国人是去接应提尔匹茨号回国,但如航母这个消息属实,对上述判断就要打个问号——挪威、丹麦沿海有很多机场,如果德国想动用飞机掩护提尔匹茨号撤退,根本犯不着拿宝贵的航母出来冒险。
另一个合理解释是德国主力舰队要进入大西洋破交,这样一来事态就更严重,有航母的德国舰队与没航母的德国舰队完全是两回事,其破坏效率将成倍增加。
“潜艇发现德军主力时在什么位置?”
“47号海域,大约在爱丁堡东部偏北方向大约350海里处,正好是两个雷区的交界处——估计德国人已大致探明了水雷分布情况。”
“还有3个小时天就黑了,而且明天天气也不好,飞机依然无法出动。”托维苦恼地说道,“或者先让E舰队过去堵一下?放跑了德国主力可不行,首相交代让我们尽可能利用这次机会消灭德国舰队。”
“提尔匹茨号还没被发现,它对我们的威胁更大,E舰队暂时不能动。”庞德沉吟片刻后交代道,“先让巡洋舰过去看看,让小伙子们仔细点,看清楚雷达,别放跑了敌人。”
晚上12点钟,当托维、庞德和一大群参谋依然在海图上作业讨论德国舰队去向与可能的战役意图时,电话进来了,通信参谋只问了两句就变得兴奋起来:“长官,提尔匹茨号找到了。”
“在哪里?”
“2小时前突然进入挪威卑尔根加油补给。”
“情况可靠么?”
“可靠,是军情六处发来的情报,为这份情报,他们损失了3个情报员。”
但托维听后眉头不但没舒展开来,反皱得更紧,直觉告诉他这份情报有很大问题。
“这份情报有什么问题?”德国舰队倾巢出动的消息实在太过刺激,就连丘吉尔都不得不随时关注,在处理完政府公务之后,他一头扎进了海军司令部指挥室。
“疑点很多。首先,我相信提尔匹茨号去卑尔根的行为是真的,可这意义很微妙,因为德国舰队从阿尔塔峡湾出动后到目前为止的行驶距离顶多不会超过2500海里,对一艘续航力至少可达7000海里的战列舰来说,如果目标是返回本土,完全犯不着中途去加油,除非他另有使命;其次,卑尔根是挪威南部大城市,战略位置突出、各类设施齐全,但进入卑尔根的水路很曲折,不算加油时间,进出卑尔根一趟至少要消耗5小时以上,一项完全可以在挪威沿海其他港口完成的任务为什么非要浪费时间跑去卑尔根?最后,德国本土舰队已出动,单纯要接应提尔匹茨号南下的话根本不必摆出如此架势。因此,我认为……”托维和盘托出了自己的判断,“提尔匹茨号去卑尔根完全是给我们看的,因为德国人知道只有卑尔根这样的大城市才可能有我们的情报员,而且其目的不是简单地回国,更可能是为了牵制我们的注意力,为德国主力舰队突入大西洋创造条件。”
丘吉尔、庞德、布鲁克等一干高层听完之后脸色都凝重起来,他们认为托维的判断非常有道理。
“接下去应该怎么办?”
“必须关注德国主力舰队的去向,看看其是否与提尔匹茨合流,合流之后他们的意图就容易判断得多。”
庞德却叹了口气:“如果合流,德国人的兵力优势便开始显现,哪怕不计算目前存疑的航空母舰,单纯计算炮战实力就有很大问题,只靠E舰队和巡洋舰编队是拦不住他们的。”
丘吉尔盘点了一下兵力对比,发现庞德并未夸大其词:德国拥有1艘提尔匹茨号,2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2艘德意志级重巡洋舰,2-3艘希佩尔级重巡洋舰,E舰队和巡洋舰队的主力目前只有2艘战列舰(阿肯色号与拉米里号),3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而且无论拉米里还是阿肯色号都打不过提尔匹茨号,而2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加2艘德意志级重巡洋舰又将英国所有的巡洋舰吃得死死地,哪怕加上最新支援的宾夕法尼亚号也谈不上有优势——英国到目前为止还不知道格奈森瑙号因为尚在维修改造,并未参与海啸计划。
“宾夕法尼亚号还要几天才能赶到?”
“独立号还要4天,宾夕法尼亚号还要7天,乔治五世更慢,至少还要35天。”
“W舰队目前巡逻区域也很重要,除非确定敌舰已完全合流,否则暂时不能脱离现有区域。”丘吉尔沉吟了一下,“E舰队和巡洋舰队继续监控但不可贸然交战,最好能拖到宾夕法尼亚号和独立号赶来。”
在得知挪威方面抓获英国间谍后,库梅茨沾沾自喜地认为自己的策略已获得了成功,一方面向马沙尔和柏林通报情况,另一方面则绕了一个大圈,从卑尔根西南部的海域重新转出,到11日清晨已抵达戈杜岛周围。此时此刻,马沙尔指挥的北海舰队正在挪威曼达尔南部海域,大体位置在苏格兰阿伯丁东偏北方向约300海里处,距离提尔匹茨编队的路程不过只有200多海里。
但无论马沙尔还是库梅茨都没有料到,提尔匹茨编队诱敌的想法其实已完全失败了,汉密尔顿少将指挥的E舰队并未上钩,依然停留在法罗群岛与舍德兰群岛之间的海域上,而两支德军编队中间正好夹着一支英国巡洋舰编队,一支为了探明敌情而正在四处搜索的英国舰队。
清晨时分的北海海域雨虽然暂时停止了,但天色阴沉,风声呼啸,刚从水天线上升起的太阳多数时候笼罩在乌云中,海面上的薄雾因为低温的缘故也未完全散去,7日从斯卡帕湾出航的英国北海巡洋舰编队正在旗舰萨塞克斯号(伦敦级重巡洋舰)的带领下由西向东行驶,由于能见度非常差,各舰上的瞭望哨与其说在搜寻敌舰还不如说是在观赏着北海海域太阳初升时的壮丽景色。7时刚过,东方水天线上晨雾尚未散尽,折射着朝阳的光辉显得朦胧一片。尽管类似海上日出这种景象对海兵们来说显得司空见惯,但每每看见依旧会使人赞叹其美丽。
周围的一切都显得宁静安详,但所有英国海军官兵的神经都非常紧张,他们已知道德国海军主力倾巢出动,且不知其意欲何为,虽然德国海军有过这样那样的战术胜利,但总体而言一直都是皇家海军的手下败将,名噪一时的俾斯麦号也在英国海空联合攻击下最终葬身北大西洋。但这次的情况显然更加特殊,在英国海军实力最为虚弱的时刻德国海军全体出动,这不得人让人浮想联翩。
此时,雷达室的专业技术军士却在这昏暗天色中发现了一丝异样,279型对海/对空搜索雷达发现屏幕的右下角有好几个亮点在闪烁,消息很快汇报给了编队指挥官克里斯托弗上校。虽然这两天雷达总是有这样那样的误报,但他显然不愿意放过这样的疑点,立即问道:“会是敌舰么?”
“说不好,有可能。”
“大致距离多少?”
“30-35海里之间。”
克里斯托弗考虑了一下后说道:“航线转向120度,航速提高到26节,我们过去看看。”
此时,还没有一条德国军舰报告发现敌军目标,所有军舰都在按部就班地执行命令——按目前执行的预案,应该是提尔匹茨号编队向西北方向突进,为北海舰队吸引走英军主力后向舍德兰群岛中间海域进发。
7:43分,马沙尔上将发布第一道命令:“航线转向285度,航速提高到21节。”在他发布命令之前,库梅茨中将已率先转向西北方了。
现在,库梅茨率领的提尔匹茨编队与马沙尔率领的主力编队航行方向基本是一致的,都面向西北方,彼此间距180海里,但航线存在一个喇叭口夹角,随着时间推移,双方间距会逐渐拉开,每3小时彼此间距将拉开10海里。根据预案要求,提尔匹茨编队将一直向西北方向开进,直到主力编队穿过舍德兰群岛后转向西南,从法罗群岛与舍德兰群岛之间的水域再度穿入——如果一切正常,两支编队将在11日夜间共同进入北大西洋水域,到12日清晨时分就可以摆脱英国本土防空巡逻圈了。
但这个一厢情愿的愿望很快就破灭了。8:34分,冲在最前面的沙恩霍斯特号雷达兵报告发现目标,随后,塞得利茨号、欧根亲王号、舍尔海军上将号也纷纷报告发现目标,一艘军舰报告发现敌军并不令人意外,因为雷达总有误报,但接连4艘军舰报告发现敌人,这情况就非同一般。特别是塞得利茨号报告发现敌人更让马沙尔高度警惕,这艘最新建成的重巡洋舰与齐柏林伯爵号上搭载的雷达全是最新型号,不仅探测距离更远,而且误报几率减少了很多。
虽然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雷达的国家,但德国却是最早将雷达搬上军舰的国家,1936年就用上了代号“海上节拍”的对海搜索雷达,可惜德国对这个领域的科技并不是特别重视,因此英国很快在雷达运用方面走到前列,不列颠之战后,一直自视甚高的德国才知道自己在雷达方面已全面落后了,再加上陆续进行的空袭与防空袭对雷达要求进一步凸现,于是大力发展各种雷达。最关注的是防空雷达,然后军舰上的对海、对空搜索雷达也一起发展,但由于前期欠债较多,德国舰载雷达水平不仅落后于英国,甚至还开始落后于美国。
在霍夫曼穿越后,对雷达投入重金研究,有关研究速度骤然加快,在与日本技术交流展开后,在日本不受重视的八木天线和磁控管技术迅速被德国引进并加以改良,因此最近半年多来的雷达技术呈现突飞猛进态势。海上节拍已发展到FuMO 26型(俾斯麦安装的是22型),对海探测平均距离是25-30海里,最大距离45海里,在25000米时定位精度误差大约是300米(依然不能当火控雷达使用),虽然与英美差距依然存在,但比起俾斯麦时期,差距已大大缩小了。
9时11分,双方彼此间距缩小到21海里,无论德军还是英军都愈加确定敌军舰队近在眼前。两军指挥官不约而同地下达了加快速度的命令:英国巡洋舰队速度提升到30节,德国主力舰队速度提升到26节(编队中速度最慢的舍尔海军上将号最高只能跑26节),所有瞭望哨内的英德官兵都瞪大了眼睛仔细搜索海面,生怕遗漏了重要目标。
9时14分,英、德舰队彼此间距缩小到了不到19海里,而海面上的能见度似乎又提高了一些,两支舰队的先导舰不约而同地发现了目标。
当德国军舰那为了追求较高航速而显得十分细长的舰影出现在望远镜视野中时,所有英军官兵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1艘,2艘……8艘,随着距离拉近,军舰轮廓越发清晰,最新简氏军舰识别手册摆在面前供军官们一一核对,老资格的士官们已凭经验开始目视辨认起来。
“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1艘,德意志级重巡洋舰1艘,希佩尔级重巡洋舰2艘,驱逐舰4艘……”
“是2艘希佩尔级而不是2艘沙恩霍斯特级?”
水兵们犹豫了一下,重新又在望远镜里仔细辨认起来,过两分钟后再度确认:“没错,就是希佩尔级。”
“看来又有1艘新的希佩尔级建成了……”一个作战参谋喃喃自语,立即将敌情汇报给了编队指挥官克里斯托弗上校。
他关切地问道:“你们说后面还有舰队?”
“瞭望兵隐约观察到在德国先头舰队身后10海里处似乎还有一支部队,不过现在距离太远,根本看不清数量和舰型,雷达室也报告后面还有亮点。”
克里斯托弗非常紧张但隐约又有一些兴奋:本土舰队司令部昨天夜里给舰队发了明确指令,要求他务必弄清楚德国两艘航母的情况。现在看来敌军航空母舰很可能就跟在这支先导舰队后面,军舰的具体型号、技术参数通过雷达是探测不到的,在飞机不能使用的前提下,他必须依靠最传统的目视识别,很显然德国人不会傻乎乎地把航母摆在最前面,要想观察清楚就必须充分接近,因此他必须冒险再接近一些。
他咬了咬牙:“让守望号、忠诚号上去看看,注意安全。”
守望号与忠诚号是新建成不久的L级驱逐舰,排水量约2000吨,最高航速可达36节,接到命令后,两舰立即脱离本队,以最快速度向德国编队身后猛扑过去。
就在克里斯托弗下达侦查命令的同时,齐柏林号司令塔内的警戒水平也提高了最高等级:“长官,前方传来报告,目标已确认,为英国巡洋舰编队,有伦敦级重巡洋舰1艘,诺福克级重巡洋舰1艘,林仙级轻巡洋舰1艘,还有4艘驱逐舰,暂时辨别不出型号。”
“后面没有战列舰?”
“暂时没发现,雷达也未探测到可疑目标!”
马沙尔松了口气——没有战列舰就好!他转过头,用征询的口气问里希特霍芬:“舰载机还是不能出动么?”
里希特霍芬双手一摊,无奈地摇摇头。
“好吧,不管他们是纯粹的巡洋舰编队还是主力舰队的先头部队,既然遇上就绝没有轻松放过的道理,让我们来一次传统炮战,用舰炮火力干掉他们。”事前确认英国海军将所有乔治五世级战列舰都派遣出去后,制定海啸计划的德国海军司令部从上到下都松了口气——北海舰队中速度最慢的舍尔海军上将号重巡洋舰能开到26节,只要乔治五世级不在,遇到皇家海军其他的“铁乌龟”打不过也有逃跑余力。现在不过是三条巡洋舰,炮击舰队完全具有压倒性的优势,马沙尔的热情一下子就激发出来。
“告诉沙恩霍斯特号,速战速决……”
眼看包括沙恩霍斯特号、舍尔海军上将号、塞得利茨号和欧根亲王号4艘军舰气势汹汹地扑来,克里斯托弗只能无奈地下达迎战的命令,但对面四艘德舰全部装备了203mm口径以上火炮,光一艘沙恩霍斯特号的吨位就抵得上自己手里全部的巡洋舰,但为了掩护驱逐舰顺利突进,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和德国人交手,以便为驱逐舰创造良机。
坐镇沙恩霍斯特号指挥的炮击舰队司令埃里克·贝海军少将也看到了从左右两翼扑过来的两条驱逐舰,作为多年的驱逐舰队指挥官,他当然理解英国人想干什么,但他不为所动,把注意力死死盯住面前的几艘英国巡洋舰,除通知马沙尔调集轻巡洋舰来对付英国驱逐舰外,炮击舰队阵型、速度等丝毫未受影响。
9点28分,高速接近的舰队距离彼此拉近到不足26000米,沙恩霍斯特号主炮率先开火,1分钟后,舍尔海军上将号的舰炮同样开火——两者舰炮口径都是同样的283mm,不过在现在这个交火距离上,率先开火与其说是为了击中目标还不如说是为了威慑。为干扰德舰火炮瞄准,克里斯托弗上校果断命令舰队释放烟雾,很快海面上浓烟滚滚,将英国巡洋舰编队全部笼罩在了里面。
此时,迂回德国炮击舰队身后的两艘英国驱逐舰与两翼的塞得利茨号与欧根亲王号距离拉近到不足1.5万米,后者主炮全部转向一侧对准驱逐舰开火,这个距离是203mm舰炮的有效覆盖范围,而英国驱逐舰的火炮并不能够还击,他们唯一的凭借是高速度带来的机动优势,最后他们的冒险策略显然获得了成功,在长达5分多种的射击过程中,塞得利茨号与欧根亲王号发射的炮弹最近一发也只给守望号造成了轻微损失——近失弹迸发的弹片击伤了一个英国士兵。
眼看英国驱逐舰先后离开有效射击范围向后方扑去,塞得利茨与欧根亲王两舰只能悻悻然调转炮口,重新跟随沙恩霍斯特号向英国巡洋舰编队主阵挺近。
在烟幕掩护之下的克里斯托弗明智地没有选择还击——一旦开火,炮口焰很容易暴露本方位置所在,因此其他英国军舰诡异地一炮未发,海面只见德军射击引起的巨大水柱。英国编队不但不还击,在确认本方侦查驱逐舰突破成功后,还趁机借烟雾掩护悄悄调整了航线,从120度变为90度,等于德国编队依然向西北方向开进,英国舰队由东南方向变为向东开进,双方彼此差距略微缩短一些后就会逐渐拉开,只要保持15分钟以上,哪怕没有烟雾掩护他都能从德国舰队的视线中溜走,然后能仗着5-6节的速度优势悄然脱离接触。
但今天的运气似乎并不站在英国这方,虽然沙恩霍斯特和舍尔海军上将徒劳无益地盲目射击了10分钟,但重新赶上来的塞得利茨号雷达却牢牢锁定了英国舰队,在发现英军舰队转向后,立即将情报通报给了埃里克·贝少将。
“一群胆小鬼!皇家海军见敌必战的勇气哪里去了?”得知自己向错误方向追击的贝少将气得七窍生烟,立即调转航向追杀过去。如果说库梅茨中将以特别谨慎而在海军内部出名的话,贝少将就是海军内部特别出名的猛将——他身高马大,拥有高鼻梁、粗脖子,蓝眼珠内总是闪烁着好斗的凶光,乍一看像个拳击运动员,同僚都管他叫“凶狠的贝”。
不过他也有粗中有细的性格,不到15秒钟又下达了第二道补充命令:“舍尔海军上将号维持目前航线不变,其余军舰随我追击英国巡洋舰,速度提高到31节。”
他下达这个补充命令的出发点显然是考虑到了舍尔海军上将号只能跑26节的因素,而且他认为英国舰队不可能永远都往东走,因为再往东就往挪威大陆一头撞过去了,敌舰必然会转弯——那时候就是截击良机。
“你们就这么轻易扑过来了?”看着后面紧追不舍的德国炮击编队,克里斯托弗愤愤地说:“我后面若是跟着E舰队,你们身后那些航母现在就该全部完蛋!”
可惜,现在这片海域只有他一支巡洋舰编队,别说战列舰,连额外的驱逐舰都没一艘,他只能让编队整体加速到32节的最高速度,然后再次调转航向,在挪威外海缓缓划过一个大圈,从正东改为向北航行,跟在身后的贝少将也毫不犹豫地将航向调整为正北。
9时45分,守望号与忠诚号两艘英国驱逐舰终于接近到离航母编队不到10海里的地方,虽然具体设计依然所知甚少,但至少舰艇轮廓与大致模样看得清清楚楚。两艘英国驱逐舰最初认为后面最多只有一艘是航母,另一艘应该是沙恩霍斯特级的同级舰,因为前面炮击舰队中只出现了1艘,但接近后才发现这个判断是错误的,两艘巨舰具有典型的航母特征,排水量从外形上来估计至少超过4万吨,速度大约是27节左右——似乎也不太可能有油轮能跑到这个速度,因此“航空母舰”的证据确凿无疑。
“长官,德国巡洋舰和驱逐舰奔着我们来了,得赶紧走……”
“鱼雷准备!”守望号舰长端着望远镜仔仔细细地打量着2艘航空母舰,头也不回地交代道,“接近一点,再接近一点,拍点照片就走——托维上将和丘吉尔首相就等着看这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