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11月16日讯(通讯员 刘猛 记者 马奔)11月18日8:00,铁路常州站南、北站房联系通道将正式启用,标志着历时两年半的常州站改造工程顺利竣工,一体化运营的常州站站房全面投入使用。此后,无论是乘坐普速列车还是动车、高铁的旅客,均可以从南、北站房入口进站乘车,这将极大方便成千上万的过往旅客。
铁路常州站改造工程由常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改造,在常州市交通局和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市民的理解支持下顺利竣工启用。改造工程从2016年5月开始,连续30个月,对常州站南站房、售票厅、进出站口进行适应性改造,拆除原有的天桥、站台、地道、雨棚,新建高站台和钢结构局部大雨棚,建成5.2米宽行包地道,新建南站房出站地道与北站房出站地道贯通,建成联系通道连接南、北站房候车区。同时,改善了南站房售票大厅的购票环境,更新1200余张休息座椅,新增10台自助售票机、26部检票闸机等自动化客运服务设备,进一步优化了常州站的旅客服务系统、客运广播系统以及综合显示系统。改造后铁路常州站既有站站场规模为3台6线、城际站站场规模为2台6线,共开行列车143.5对,其中普速列车34对,城际高铁列车109.5对,常州站南、北站房互联互通,将实现一体化运营。
新布局让旅客乘车更便捷
改造后的常州站南站房外观上变化最大的便是新增了长56米、宽10米的进站门斗,内部设置有2条实名制验证通道和2个安检区域,此举改善了老站房入口处空间拥挤局促的问题,有效提升了旅客进站乘车的效率,确保旅客进站畅通。
正对进站大门处设有列车时刻大屏,旅客可依据上面显示的信息到指定区域候车。据常州站工作人员介绍,为充分利用站内候车空间,让旅客乘降流线更为便捷,他们对候车区域进行了布局优化,南站房一楼东、西两侧分别被划定为一号候车区和二号候车区,二楼东、西两侧分别被划定为三号候车区和四号候车区,北站房二楼候车平台被划定为五号候车区。其中,三号候车区是专门为乘坐城际列车旅客设置的候车区,以此分担五号候车区日益增长的高铁客流。
南、北站房之间由联系通道连接合为一体,出站地道全面实现贯通,形成了常州站“两场一站”的乘降格局。旅客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常州站南、北站房进、出站,免去了大量旅客带着大包小包的绕行之苦,旅客出行更加便捷。
需要提醒的是,为避免漏乘列车,旅客需要按照检票信息到指定区域候车。此外,北站房在23:00至次日6:00进行检修维护,夜间北站房进、出站口关闭并停止运营,乘坐普速列车的旅客统一从南站房进、出站。
新设施让旅客候车环境更舒适
站内服务设备愈加完善。每个候车区内均设有饮水处、洗手间、休息座椅、检票闸机以及商业购物区。同时,按照“简单实用、清晰明了”的原则,设置LED显示屏7块,滚动播放候车区域、列车运行情况、停靠站台等服务信息。此外,新站房内升级了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使站内候车环境更为安静、舒适。
新电梯设备首次投入使用。新站房内共设置10部电梯,其中扶梯7部、无障碍垂直电梯3部,最大限度方便了残障人士进站乘车,也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条件。候车室西侧新增垂直电梯一部,更便于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进入和使用。检票乘车时,旅客可通过天桥下到对应站台,天桥和每个站台均设有自动扶梯和垂直电梯。
新客运综控室高度集成。综控室集检票、广播、导向、设备智能监控四大系统于一体。各类设备时时联动,密切配合,实现车次、寻物、晚点等各类信息的通知广播,使候车旅客获取乘车信息更为及时、全面、集中。
新站台更加人性化。站台由原来的低站台全部改造成为高站台结构,旅客上、下车更加方便,低站台带来的困扰旅客携带行李上下车困难的问题,此次得到彻底解决!
新服务让旅客出行体验更美好
为温暖出行旅客的“最后一公里”,常州站在南站房候车室一楼内新增一处“常悦580”雷锋服务站,为广大旅客提供问询答疑、服务预约、接送站办理、帮困助残、寻人寻物等多项服务。
“常悦580”雷锋服务站设有哺乳室,内有沙发、茶几、婴儿床等设施,为母亲和婴儿提供一个温馨安静的单独空间。同时,雷锋服务站配备推车、轮椅、担架、便民针线盒、红十字药箱等服务备品免费提供给旅客使用。
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旅客、担架旅客、轮椅旅客、盲人旅客以及孕妇旅客等特定人群,“常悦580”雷锋服务站还将在这些重点旅客进出站的全过程,提供专人、专项服务。同时,雷锋服务站还推行重点旅客“预约服务”,凡需要重点服务的旅客,均可拨打12306,提出服务需求,雷锋服务站将在检票、进站、上车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