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姜迄今已有1600多年的栽培历史, 晋代诗人潘岳任怀庆令时,曾写有“瓜瓞蔓长苞姜杆纷广畦”的诗句。生动的记述了清化姜的分布情况。我国许多地方均种植有姜,可是,尤以清化姜最为著名,古诗曾有咏清化姜的“作帝师兴百代周,寒居表里见吾愁,蛮也最恶桃花瘴,不中怀姜老少头。”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品尝清化姜后,赞不绝口,将其奉为宫廷贡品。
姜在我国的裁培和利用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有一年四季不离姜的习惯,在《论语·乡党》中有“不撤姜食”之说。怀姜古有记载,晋代诗人潘安任怀县县令时曾写有“瓜瓞蔓长苞,姜竿纷广畦”的诗句,生动地描述了怀姜的种植及生长情况。在焦作一带流传着“怀庆三辣”之说,“怀庆三辣”对男人来说是指“姜、蒜、烟”,对女人来说是指“姜、蒜、葱”。而其中的“姜”就是怀姜。怀姜中最著名的要数博爱县月山镇上庄村生产的生姜,有流传在博爱的民谣为证:“前乔篓,后乔筐,苏寨萝卜,上庄姜。”上庄姜几乎成了怀姜的代名词。生姜既有食用功效又有医用功效。生姜在菜肴中可当调味品,可使菜肴味道鲜美,开胃、杀菌、驱寒,可谓益处多多。生姜味辛、性微温,入脾、胃、肺经,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姜能通神明,去秽恶。”《神农本草经》里也有关于姜的记载:“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温脾,肠辟下痢。”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推崇姜的妙用:“姜,辛而不劳,可蔬,可和,可果,可药。”生姜还有个别名叫“还魂草”,生姜熬的汤便叫“还魂汤”。苏东坡的《东坡杂记》中记载钱塘慈安寺中有一位老僧,年纪八十有余,鹤发童颜,僧曰:“食生姜四十多年,故不老也。”民间也有“朝含三片姜,不用开药方。”“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等说法。
怀姜是兰州牛肉面的主要食材之一。在2006年8月28日 人民日报第15版发表了《马子禄 拉面:让人回味》,在 人民日报上披露了目前有史料记载的是兰州牛肉面始于清朝嘉庆年间,系 东乡族马六七从河南省怀庆府清化人 陈维精处学成带入兰州的,后经后人陈和声、马宝子等人以“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红(辣子)四绿(香菜蒜苗)五黄(面条黄亮)”统一了兰州牛肉面的标准。
自古以来,苏寨 萝卜上庄姜( 怀姜)闻名于世,陈维精就出生在 萝卜之乡苏寨村,与苏寨相邻的上庄自古便是贡品 怀姜的产地,得天地厚的地理环境,为陈维精制作牛肉面提供了丰富的食材。
博爱县是我国黄河以北生姜的主要产区。博爱姜块大、丝细、品质佳、产量高、味道美、香辣宜口、百煮不烂、抗逆力强、含水量少,易加工储藏,是同类中的佼佼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博爱怀姜生产也得到发展。除鲜姜销售外,还可加工成饮料、姜糖膏姜酱等。博爱县现有多家生姜加工出口企业,产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博爱怀姜于2009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怀姜已成为焦作市继“四大怀药”之后的又一具有原产地标志的重要品牌,已愈来愈显露出它的勃勃生机。
怀姜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且正在传承、光大、充实、丰富着覃怀文化,成为覃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欢迎关注:hdjwqq,更多养生文化知识与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