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在我们镇上上初中的时候,老师问全班同学说,你们觉得顺境容易成才,还是逆境容易成才?
全班同学除了我以外,都回答的是"逆境容易成才"。我顿时感觉自己被孤立了,因为一开始也想回答"逆境容易成才",毕竟这个用今天的话说,应该是一种"政治正确"的说法。我们的城镇并不富裕,我家来自山村更穷,也许不应该去回答顺境使人成才,因为这样显得自己贪图好的环境一样。我当时为什么这么回答的原因,至今还记得很清楚,因为我不论走到哪里,观察不同城市不同环境身边的每个人,都在想他的处境以及造成他这样的原因。我满脑子想的其实就一件事,如果说现在学校就需要会打乒乓球这样的人才,如果能得奖就能中考加分的话,那像我这种从小就没见过村里没有乒乓球台的人,是不是就错失了这种机会呢?而那些在城镇里长大,一直打乒乓球甚至接受过训练的人,踩着这样的机会就可以上名校了。
那么关键的问题来了,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人才怎么定义?假如你生活的环境,就需要会弹钢琴的人,而你家里买不起,也没机会去蹭,那么你是不是就没有机会得到这样的机会。
上学的时候,学过很多逆境使人成才的诗句,比如"梅花香自苦寒来",或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似乎不这样无法成才。但我们所理解的苦,是穷吗?是吃不饱穿不暖的苦吗?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完全不是。
比如李嘉诚的孩子,他们吃苦了吗?肯定吃苦了,但是我觉得,这种苦并不是指穷,而是另外一种苦,简单说是"能力锤炼中的苦"。他们从小肯定有非常多的机会,学习如何跟人相处,学习礼仪,学习各种技能,那么在他将来承担一个公司的事物时,这些他已经从小耳濡目染的并不需要刻意学习了,已经深深的根植到他的基因里,成为了一种自然而言的能力。你也许会发现,身边的人,其实有非常多的"富二代"其实比我们努力,比我们成功,有些能感觉到质的差别,因为你知道这辈子追不上这种人的脚步。
苦来自哪里呢?苦来自你深耕一个领域,成为一方面专家的时候,去领略这个领域冰山底下到底是怎么回事,需要在自己心里建立起来这样一套系统的体系。这种苦是非常难受的,因为你需要面对自己,这个是我们一辈子最大的敌人,也是一辈子最大的朋友。能让自己理解这个领域最关键的事情,在各种情况下,如何选择最优的策略。
但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可能根本没机会去接触一个领域,比如金融领域,一个CFA考试,考试费1000多美刀,这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一笔非常大的投资,而对另外一些人来说,他看到这个的价值,他觉得1000刀并不是什么,也就是去一趟旅游的钱,那么他就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反而会放松心态去学习这个领域的方方面面。
当然,顺境容易滋生扩大与生俱来的惰性,让处于顺境中的人,不容易发现一个事物的关键路径是什么,因为太多的顺心,会让我们漠视这个结果背后的含义。这其实是一种苦,因为要想突破这层自己看不见但毕竟舒服的屏障,是需要极准的判断力和极强的决心和意志力的。
所以顺境还是逆境,我觉得也许都容易让人成才,关键的问题在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你觉得哪些情况就是逆境而哪些是顺境?顺境让你找到了最基本的需求和物质满足,而逆境让你勉励自己突破自己。
也许应该时常睁开眼看世界,看看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哪些才是大的趋势,在下一个路口,提前赶到。学习很多知识,已经多了很多渠道,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扁平。你想学习一项新知识,了解其入门,也许只要能上网搜索就行了。所以我们最重要的事情,也许是尽快找到入口,去感受这个世界的顺境和逆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