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里古镇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位于太湖之畔,自宋代建镇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著名景点“退思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同里文化积淀深厚,素为钟灵毓秀、人文荟萃之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滋育了代代精英;彬彬辈出的蔚蔚人才,支起了千年的文化古镇。千百年来孕育出了众多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朝廷命官。据史料记载,自北宋至清末,先后出过状元1名,进士42名,文武举人90多名。南宋时有诗人叶茵;明代有《永乐大典》副总裁梁时,《园冶》作者、杰出的造园大师计成;清代有吴门书画坛一代宗师陆恢,军机大臣沈桂芬;近代有辛亥革命风云人物陈去病,著名国学大师金松岑,社会活动家王绍鏊、蓝公武,《文汇报》创始人严宝礼,著名经济学家金国宝。
清初,同里已成为方圆数十里商贸集散中心。民初商业辐射至邻近乡镇“商有典当、米行、盐公堂”,商业街东自新填地,西至西埭,全长1.5千米。上下街店铺栉比,集60多种行业,600余家商号。尤其是南湾塘、小菱湾一带,商贩纷至,百舸争泊,市河为塞,街道上往来熙攘,人声鼎沸,早晚不息,名店大号,比比皆是。民国14年(1925年),还有英商亚西亚和美商德士古火油公司来镇开设大同、恒大分公司。
琳琅满目的竹器
这是同里人家招待客人的必备菜
影视基地,名至实归,每一块石头上刻着一部电影或电视剧的名字
新建的古戏台,演出每天进行着。
老街
回望泰来桥
小巷深处
小桥流水人家
乌金桥
桥心石上的:马上报喜。说是长毛石刻
镇西的蒋家桥
镇东的 东新桥
三元桥
太平桥
长庆桥
吉利桥
太平桥、长庆桥、吉利桥,称同里三桥,同里人遇上结婚、生子、祝寿等喜事都要走这三桥
摆拍的鱼鹰
以后还有人会摇撸吗?
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潘氏墙门,竹丝墙门
明代造园家计成故居
老住户说,谁也不知道这是计成故居,只知道这里曾是老典当。计成明代万历年间生,距今快500年了。
计成,字无否,号否道人,生于明代万历十年(1582年),卒年不详。
计成故居前场地上的石刻
转角楼
一对木雕花窗
地上的石刻。上图为留余堂,下图为墓碑
汤家桥,很有特色的一座桥
桥湾头金家,原有五进,现存三进。门厅和最后一进已经拆除
第二进门楼:竹苞松茂
第三进门楼:世德惟修
第四进门楼。金家原是做米行的,父亲分到148间房子,叔叔是苏州大学物理系教师
一对天官赐福
一对神仙
世芬堂,全国文物普查点
这条街上曾有15到16个地主
珍珠塔景园后围墙
玉带桥
陈府后门
上述一段是同里镇的北边,少有人到,很清静。
同里人告诉我说,同里古镇约有500个地主,似乎有点夸张。但说明同里人很富有。这么多古建筑、古物看下来,此言可能不假。在计成故居里居住的居民告诉我说,就在计成故居里就有四个地主,他们的子女都是当时社会精英, 对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我反推之,如果没有这么多地主,也不可能有今天的同里镇。一千多年前,同里镇古名“富土”,为了保持低调后改名“同里”,可见当时的富有。
唐初,因其名太奢,改名铜里。宋代,将旧名”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再将该字一分为二,上半截为“同”,下半截“田”与“土”相加,变为同里。
资料:《同里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