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善堂位于红塔埭在永安桥北堍东侧,建于民国13年(1924年),共有四进62间,建筑面积1371平方米,是“同里三初”之一陈雅初与其弟陈翰秋的祖传房产,堂名“庆善”为吉祥之意,典出《易·丰》“六五:来章,有庆善,吉”之句。宅内砖木雕刻具有中西合璧特色,对研究民国初年的建筑具有很高的价值。
由陈雅初联想钱太初、金立初,时称“同里三初”。
陈雅初(1911~1994年),名旭旦,字雅初,他早年师从清末民初国学大师金松岑。其后,曾从同里余允谐学习《周易》、佛学;又从姚俊受宋明理学及古文;继从芦墟沈颍若受《诗》、《礼记》、《左氏春秋》;从无锡钱穆学《论语》、《公羊春秋》;又从武进陆忍謇学奇门遁甲之术。从而打下了扎实的传统文化根底。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陈旭旦避居浙江安吉县晓墅镇三社村。1938年,上海光华大学聘金松岑任教,他随老师入沪执教。其后,他在同文中学、钱圩中学等校任教。根据资料分析,解放后,他一直任教于钱圩中学。十年动乱中因其出生和家庭成分受到冲击,饱受折磨。1967年,被下放农场劳动改造。1967年冬起,他在劳动改造中,追忆少年时跟随师友勤奋学习情境,写出了《节广诗话》。书中抚今追昔,以诗歌创作为主线,怀念昔日师友,寄托作者的无限沧桑之感。表现了一代学人身处逆境,从容优雅的不凡境界。解放后,据说,“南北”之“南钱”钱仲联先生曾邀请他去苏州大学工作,陈雅初曾以“路远体孱,未能应命”谢绝了钱的美意。可见陈雅初学术地位之高。
钱太初,名复,字太初,1906年出生,和陈雅初同拜近代国学大师金松岑为师,曾参加苏州大学《汉语大词典》编纂工作,同时擅诗词,是江苏省诗词协会会员、苏州市沧浪诗社顾问。精通书法,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协名誉理事、苏州市书协第一任会长。
解放后,钱太初在苏州市第二中学任语文教师。据钱太初在苏州二中的学生“潮湖余晖”在文中回忆:“钱先生是全校学问最深、声望最高的老师。钱先生除了楷书、行书,还擅长篆书和篆刻。时兼任苏州市政协委员,校长乔正清很尊重他,常向他通报工作。十年动乱爆发后,一批有名望的知识分子首先被当作箭靶子抛出来。钱先生也厄运难逃,受到了残酷的批斗。钱先生的“罪名”是封建余孽、反动学术权威,乔校长的“罪名”则是“封资修的保护伞”。他们与许多教师一起被打成“牛鬼蛇神”,受尽了人身折磨与人格侮辱。钱先生还被强迫唱所谓:‘牛鬼蛇神歌’。钱先生的父亲名钱叔度,是本邑同里镇一位有名望的学者,与国学大师金松岑友善。因着这层关系,钱先生幼年即为金松岑的入室弟子,受到金先生的精心栽培。”钱太初先生一直活跃在苏州书坛上,直到2003年去世。享年97岁。
金元宪,字立初,号赟盦 (1906~1985),三初之一。故居在同里镇永安桥南堍。 父亲金祖泽,曾任吴江县劝学所总董,谘议局议员,江苏省议会秘书长。金元宪诗词古文秉承家学,堂兄金松岑为师,又从无锡钱基博(钱钟书之父),1929年上海复旦大学毕业。毕业后历任杭州之江大学文理学院、上海圣约翰大学、苏州东吴大学、江苏师范学院等校教授等职。建国后曾任苏州市政协委员。他善诗能文,尤擅骈文。早在30年代,追随章太炎、金松岑等组织苏州国学会。著作有《安徽省通志》、《云南省通志》的人物志列传。《皖志列传》出版后,海内学者评价甚高,还有《天倪子》七卷,《诗文集》14卷。
胥江月在《曾是乡邻不识金》一文中回忆道:“上中学时我母亲曾说过:以前金老先生每星期只授一堂课,一堂课工资是40元。而当时母亲的月工资才46元多点。后来我查证,那是1957、58年间,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先秦两汉文学无人胜任,就聘时任江苏师范学院的金老先生去授课。金老先生对着一纸提纲能讲述半天,板书均是文言文,引文都是记在心里。这样的教授在现今的大学已属罕见了。
“1985年某天的早晨,也是现在的天气,我父亲去上班的刚出门,看到好好走着的金老先生忽然跌倒在地,父亲急忙和邻居们将他扶起,并到隔壁外事车队借车送其到医院,然金老先生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走了。
“金老先生的离去,让许多事成为永远的迷团。就说现今有关“南社”之事,作为南社创始人柳亚子的老师金松岑先生为何没入南社,就有不同的版本。国学大师钱仲联在《南社吟坛点将录》一文中就将金松岑封为南社的“托塔天王晁盖”,钱氏认为:“金松岑不列名南社,而南社魁首柳亚子,实金门弟子,承其师教。松岑与南社,貌离而神合,故今以旧头领一员予之”。而柳亚子纪念馆馆长殷安如先生于80年代初,与金老先生在苏州双塔寺茶室品茗时提及此事,殷问:“金松岑先生为何未入南社?”金答:“我兄看不起柳亚子的诗。”殷又问:“柳诗不好在哪里?”金答:“柳诗以政治入诗,有的格律不严,故松岑认为不是上品。”尽管金老先生曾为钱仲联先生的学长,各说各的理,却都已是故人,弄得清吗?”
“同里三初”:陈雅初、钱太初、金立初,同出一个师门,都是国学大师金松岑弟子,都走向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著书立说。
金立初《五十自述》
已故吴江王稼冬先生,藏有明末吴江名士吴赤溟铭圆端砚,配有红木天地盖,盖面有已故吴江金元宪先生铭文
“十万楼台影,分明脚底看。只身凌绝顶,孤塔耸云端。大野回春色,重城锁暮寒。江山无霸气,高唱拍阑干。”博友东徐一小草解读。鸣谢!
资料来源:网络等
此文2016-09-30 17:26:07原发于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