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著名神外专家王忠诚院士,初做外科医生,就参加了抗美援朝医疗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12 11:22:30    作者:life    浏览次数:3875    评论:0
导读

王忠诚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他是吴孟超之后第二个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医学专家,也是医学界获此殊荣的区区几位科学家之一。 今年是王忠诚院士逝世十周年,分享他生命中的若干细节,借以追忆缅怀,也期待给读者以启



王忠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他是吴孟超之后第二个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医学专家,也是医学界获此殊荣的区区几位科学家之一。

今年是王忠诚院士逝世十周年,分享他生命中的若干细节,借以追忆缅怀,也期待给读者以启迪——


1950年夏天,王忠诚来到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的天津市立总医院报了到,被分配在外科工作。韩一方也一起报到,分到了儿科。

这时的天津市立总医院,刚刚启用这个新名字。它的前身是国民党天津中央医院。这所医院虽然也是个成立不到三年的年轻医院,但起点很高,名气很大,是国民党政府在全国设立的五大中央医院之一。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管了位于鞍山道123号的日本公立居留民团医院,便计划把它扩建为华北地区的中央医院。当时已有四所中央医院,分别在重庆、南京、广州、兰州,只有华北地区没有。筹建时,医院仅有一座三层的小楼房,硬件设施较差,但医院邀请了抗战南迁的一部分原协和医院、北大医院、齐鲁医学院和欧美留学归国的医学专家,并请他们带来了部分设备,一起步就倍受关注。

中央医院从建院伊始,就把招聘和培养高级医学人才放在重要地位,把医疗和教学作为医院的办院宗旨。由于医疗、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医院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规模也逐步扩大。王忠诚到医院时,它虽然仅仅运行了两年半,但职工总人数已经达到451人,其中有主任医师8人、主治医师14人,年门诊量为近10万人,住院人数为近5000人次,平均日门诊量也有近300人次,已经成为当时华北地区颇有名气的医院。

1949年天津解放后,军管会接管了中央医院,在医院建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设立了团支部,正式公开了医院党组织。1950年4月,中央医院改名为天津市立总医院。

在这个过程中,医院的设施设备和专业技术人才有所流失。为了尽快恢复生产和发展,医院从各大医科院校广泛吸纳人才,王忠诚和同学们才有幸来到了这里。

刚到医院时,王忠诚听到一个说法,说他们这批毕业生只能算是“半成品”。这种说法不是没有理由,他们在校期间经历了几次重大变故,课程、学制等多次调整,领导、老师也频繁变动,学习、实习多次中断,尤其是缺乏临床实践经验。因为有这种说法,医院便采取了边用边培训的方针,有针对性地安排他们做住院医生,接受严格而有计划的临床业务培养。

王忠诚来到外科做住院医生,但他时刻以实习医生的标准要求自己,勤学苦干,不耻下问,得到了科室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这时的天津总医院外科汇集了不少知名专家,其中有张天惠教授、刘润田教授等,他有幸得到了他们直接或间接的指导,进步很快。不久,他就从毕业生队伍里脱颖而出,成为经常在手术台上露面的“助手”。

给专家教授担任“助手”,不仅是一个工作过程,也是一个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王忠诚认真观察,虚心请教,配合手术的动作越来越熟练,渐渐地,他也被安排主刀做一些普通外科的小手术了。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打响了“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为了响应祖国的召唤,天津医务界首先组织“抗美援朝救护委员会”,很快就有4000余人报名参加,著名脑外科专家赵以成的母亲年逾八旬,得知天津要组建赴朝医疗队时,大义开明的老人积极鼓励儿子报名。在这份报名名单中,许多是国内知名的医疗专家,除了脑外科专家赵以成,还有骨科专家陈林堂、胸外科专家张天惠、普外专家雷爱德、妇产科专家愈蔼峰等。后来相继组成第一至第五队,连同国际医防服务队等14个队,外科专家万福恩自愿担任抗美援朝医疗队第一大队队长。第一大队出征时,当时的市长黄敬亲自送往车站,称这是一次“伟大的创举”。《天津日报》头版头条报道,说他们是“援朝先锋,卫国英雄”。

王忠诚当然也报了名,但由于资历浅,他没能入选第一大队。

送走这些专家,医院的工作任务更繁重了,王忠诚主动承担起开赴前方的医疗队员的原职工作,也得到了更多锻炼的机会。

一年后,王忠诚开始独立收治病人,给病人做手术。这时,他不仅做普通外科手术,也开始做胸外、骨科、泌尿科的手术,而且手术做得越来越漂亮,深得领导和专家的赏识。

1951年冬,又一批抗美援朝医疗队开始组建,王忠诚又一次报了名。


冬日的阳光照在天津火车站广场上,照在即将远行的抗美援朝医疗队的旗帜上。王忠诚和其他队员一样,正在和送行的同事、亲友们依依惜别。

韩一方的眼角有泪,王忠诚抬手帮她擦掉。

韩一方抓住王忠诚的手,郑重地说:“你答应我,一定注意安全。”

“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王忠诚安慰韩一方。

“好好工作,别担心我。”

“我给你写信。”

一声哨响,队员们纷纷登上了车,向送行的人们挥手致意。王忠诚发现,韩一方又流泪了,便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不再往外看。

火车一路向北。几天后,王忠诚和同事们来到了吉林省西北部的科尔沁草原腹地,来到了一个叫洮南的小县城。这里,有一座组建不久的后方医院,天津抗美援朝医疗队被安排在这里工作。

白皑皑的大雪覆盖着大地,西北风像刀子一样割在人们脸上,临时搭建的几栋土坯房被冻得瑟瑟发抖。王忠诚看到这种情况,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

走进房间,里面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无数伤员躺在简易的病床上,有的甚至躺在担架上,医务人员急匆匆地穿梭其间,处理着伤情,喊叫声、呻吟声不绝于耳。

医疗队一到驻地,顾不上整理行装,立即投入工作。王忠诚作为第三小组的组长,除了诊治、抢救伤员,还要担负管理协调任务,一开始工作便进入了紧张的状态。

在抗美援朝医院队时留影(1951年冬)

那是一段难忘的日子,王忠诚和同事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克服了重重困难,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一条条垂危的生命被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一个个康复的战士从这里重返前线,他们在极度疲惫的状态下,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里最需要的就是外科医生,许多伤员必须手术,王忠诚成了大忙人。普外、胸外、骨科、泌尿科,他什么科的手术都做,什么手术都做得很好,赢得了领导和伤员们的一致称赞。

偶尔有一点空闲时,王忠诚便给韩一方写信。他在信里描写了北国的雪天荒原,述说了每天面对伤员的感受,也谈了自己救活伤员时的满足和喜悦,当然还有思念和祝福。总之,他在医疗队的工作和生活都不错。

可是,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却让王忠诚很苦恼、很无奈、很受刺激。


(摘选自作者本人的《王忠诚的故事》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年3月版)

 
关键词: 王忠诚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3997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