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业成功的时候,一定是创业公司内部两极分化,贫富差距拉开!
一个创业公司要想成功,必须是两极分化、拉开贫富差距!
1、 创业公司不吃大锅饭。
a) 所有创业者都不喜欢吃大锅饭!因为吃大锅饭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有害无利!
b) 但现实中,很多创业者有意无意的,将创业公司变成了“吃大锅饭”。员工干多干少一个样,每个员工都是自己的“手掌心”、都是自己的“嫡系”,都舍不得打舍不得骂,“手心手背都是肉”。
c) 一些创业者甚至很快就忘掉初心,痴迷于“当老板”的感觉中,喜欢看到员工相互内讧、内部不团结,这样每个员工、每个小团队都“紧密依赖于”自己,离不开自己,创业者沉溺在“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的幻觉中!
d) 真的!这样的创业者非常多!
e) 所以,为什么我们说创业公司成败“都在老板”身上?创业公司不吃大锅饭,取决于创业者,取决于创业者的价值观念、以及长期坚持、矢志不渝!
2、 精兵简政。
a) 创业公司要想成功,必然是精兵简政。
b) 创业,从来都是打破常规、打开僵局、突破传统既得利益者的势力范围,这是一个新旧交替、破旧出新的新时代。
c) 创业,必然是用更少的人,获取更多的利润,这样才有可能成功!
d) 创业,只有精兵简政,才能降低创业公司的平均成本,同时提高创业公司的平均收入(含预期收入),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而且刺激团队员工更拼命的干活,“用时间换金钱,用努力拼未来”。
3、 扁平化组织结构,电视塔式薪酬体系!
a) 创业公司普遍采取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创业者-合伙人-员工,或者是创业合伙人-项目小组长-员工,基本上都是三级组织架构。
b) 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大大提高了客户和市场的反馈速度,增强了内部员工和团队协作的效率和结果,降低了人力投入和管理成本。
c) 创业公司的薪酬体系与之相对应。不是金字塔,而是电视塔式的薪酬体系。
d) 金字塔式的薪酬体系,员工级别更多,每个级别之间的薪酬差别不大,类似于1:2:3:4……
e) 电视塔式的薪酬体系,员工级别只有3级或4级,每个级别之间的薪酬差别很大,类似于外企最初进入大陆市场的情况。比如说,1个主管有5-8个下属,那么这个主管的薪酬是5-8个下属薪酬总和,1个总监有10个主管,那么这个总监的薪酬是10个主管薪酬总和。
f) 当创业公司成功时,员工的薪酬一定是两极分化、差异极大!
4、 短期薪资和中长期薪酬结合起来。
a) 创业公司普遍很缺钱,很多时候员工工资都不能正常发放。
b) 所以,创业公司采取的是“倒三角形薪酬体系”。基层员工参考市场平均薪酬,正常发放工资;中层管理者和骨干,底薪是市场平均薪酬的70%左右,然后用期权、分红来贴补剩余部分;高层管理者和合伙人,底薪只有市场平均薪酬的10-50%,其他都是股权期权来替代。
c) 所以,创业公司没有成功之前,各级员工的实际到手薪酬差距很小。
d) 但是,当创业公司成功了,比如说上市、高溢价被收购、或者盈利很多的时候,那么各级员工的收入差距就非常大了。
e) 这是典型的短期薪资+中长期薪酬结合模式。
5、 创业是打天下!
a) 创业公司与成熟公司完全不一样。成熟公司是“任命制”,“授权聘任模式”。
b) 创业公司是打天下、分封制。创业团队中,谁的能力更强,谁打下来哪个地盘,谁就是这个地盘的英雄好汉、王侯将相,谁的职权、收益就更大!
c) 创业要打天下,不能讲究“平衡之术”,要更多地鼓励和奖励“多劳多得”、按劳分配,这是合乎情理,也是更好调动大家利益积极性的核心政策。
6、 创业者要敢于开人,勇于开人!
a) 对于不合适的员工,跟不上创业公司发展需要的员工,创业者要心狠,敢于主动开除员工。
b) 不敢开除员工的创业者,从来就不是一个好的创业者!
c) 很多创业公司之所以失败,就是公司养了太多的小白鼠、混日子之人,偏偏创业者恋旧情、或者没有勇气开除员工,畏畏缩缩,最后导致有能力的员工离开,没能力的员工扎堆留下,公司不死掉才怪。
d) 创业者敢于开人,勇于开人,那么创业公司留下的都是精兵强将,公司发展更良性,成功概率更大!当然,公司成功后,员工收入也必然是两极分化、收入差距拉开。
7、 加班多的员工,才可能获得高收入!
a) 根据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付出越多的人,回报越多。
b) 创业公司成功后,一定是两极分化!
c) 每天早九晚六、从不加班多干活的员工,都是最基层员工,有个最基本的温饱薪酬即可。
d) 创业者、合伙人、管理者和骨干,加班频繁,付出多,贡献大,公司成功后得到的回报也是最高的。这是合情合理的。
e) 一个员工要想多赚钱,就要争取多加班!虽然很多时候,员工加班没有额外回报;但是,收入高的人,总是加班多!不加班的人,收入从来就不会高!
北大毕业,连续创业者,20多年创业实战经验。主做富二代创业咨询、第一次创业咨询。
感谢关注支持,欢迎咨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