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老北京人津津乐道的独具特色的传统小吃,不能不说豆汁,根据文字记载豆汁有300年的历史,环北京的河北省实际是为北京服务的副食基地,当然有不少“粉坊”(当时昌平、顺义、大兴……换句话说:北京城墙外都隶属河北)豆汁是粉坊不经意的的副产品,粉坊是以绿豆为原料,将绿豆淀粉滤出制作粉条、粉丝等食品,剩余残渣堆在大缸里准备喂猪等牲畜,不小心发酵了,产生的一层黄汤绿沫的液体,有人喝了喝觉得别有风味,于是就发明了一种叫“豆汁”的饮料,北京人把它当养胃、解毒、清火的难得的好吃食,而外省市人闻着是一股子呛鼻子的馊味儿……那些做“”老北京小吃”视频的网红介绍老北京人喝豆汁的节目时,基本都是象征性地抿一口,没见过他再喝第二口的……
豆汁儿历史悠久,据说早在辽、金时期就已在北京地区盛行,而豆汁成为宫廷饮料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事情。
说到豆汁又不能不说在北京家喻户晓的一出戏《豆汁记》,豆汁记又名《金玉奴》或《棒打无情郎》,讲述的是一位落魄到连乞丐都不如的穷书生饿倒在一个叫花子的门外,被叫花子的女儿金玉奴用豆汁儿救活一命,为报救命之恩,书生“以身相许”,考中功名后却要谋害糟糠之妻去做驸马爷的故事……其实表现的是老北京人的价值观!
豆汁在老北京的标配是挑子,一根扁担一头是个小火炉子和慢慢开着锅的热豆汁,一头是碗筷和焦圈和酱菜丝,还会挂着几个小马扎……坐在马扎上吸溜一口烫嘴的热豆汁,吃几根咸菜丝,咬一口冒油的焦圈,那些没落的满清贵族破落户坐在小马扎上居然又回忆起一碗两碟的奢侈生活,自然也乐在其中,这“两碟一碗”也越来越有市场,这种享受在老北京人看来给个皇上也不换!
豆汁儿缸有渣子沉底,干糊糊的,是麻豆腐。羊尾巴油炒麻豆腐,加几个青豆嘴儿(刚出芽的青豆),极香。这家这天炒麻豆腐,煮饭时得多量一碗米,——每人的胃口都开了。
其实这两样“老北京美食”都是河北粉坊的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