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见一些筹募咖啡馆的帖子,似乎近来都流行招募合伙人啥的,新一轮的忽悠大戏,背後的思路这里剖析一下,并给出我的判断。
往往这类招募信息会以使者的姿态,高调宣布,有咖啡梦想的文青有福了,我们招募全职合伙人。这个名称好啊,服务生的高段位版,“合伙人”的代价就是每天在咖啡机上不停地按按钮和洗杯碟,外加打扫外场。
还有更高阶的,叫“高级合伙人”,也就是你要出点银子“入股”,帮创始人解决A轮的问题。
在运营上,办得热闹非凡,天天分享会,读书会,各类讲座,人来人往,唯独没有咖啡,客户来大多是点茶与果汁,或者白开水。这是个什么场景呢,好比阿波罗神庙,里面来的全是小鬼。
这类咖啡馆本质就是一个年轻人的社交圈子,搞各种活动。也不知道他的运营重点放在哪里,经营圈子,却非要用高成本的商铺来承载,成本结构极其不合理。咖啡馆的内涵高于餐饮行业,但又受制于餐饮业,任何不符合餐饮规律的咖啡馆,都是致命的。用咖啡馆的由头来做圈子,咖啡馆无论如何都是圈子的累赘。
真正的咖啡馆,只能由这几类人群构成,
1喜欢咖啡要命的
2喜欢咖啡又喜欢社交的
3能接受咖啡又需要社交的
这三类人有一个共同处,就是已经喜欢喝咖啡,美式奶咖不限。那类咖啡和茶摆在眼前要犹豫选择咖啡还是茶的,从一开始就不是咖啡馆的客户。
所以是否是真咖啡馆,是以服务的客户是否是真喝咖啡的客户决定的。
当方圆一公里内,且没有大动脉阻隔的地段,有这三类人的数量不低于一千人,且房租不离谱的话,可以考虑开咖啡馆。你要想好,没有这个存量基础,任何开咖啡馆的想法都是危险的。
以上可供想开咖啡馆的朋友参考,不是所有打着咖啡名号的咖啡馆,都是咖啡馆。披着羊皮的,可以是羊,也可以是狼,当然是猪也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