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城市出行#
时光飞逝,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家改革开放也40多年了,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由心生感慨作为伴随祖国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见证了交通工具的变迁升级,深刻体会到出行越来越便利,由衷地为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自豪。七十年代,上学路远,就特别羡慕人家有家长能骑着自行车接送。那时自行车与缝纫机、手表被称为“三大件”。后来家里终于有了自行车,就想自己学会,但家里不同意,很担心把自行车摔坏、磕碰。到了八十年代,上了中学,随着经济条件提升,终于买了自己的自行车,当时就两个牌子,飞鸽和永久,那就相当于现在的奔驰宝马,真可谓爱不释手,骑上车在县城的大街小巷飞奔是我对少年时代的记忆。八十年代中期,摩托车开始流行,巨大的声响让躲避的人侧目带羡慕,那时摩托车不便宜,容易被盗,记得有个亲戚就在自家楼下被夜里偷走了一辆办新的摩托,当时可是心疼。九十年代上了大学,一到放假就要坐绿皮火车,60公里每小时算是正常速度,走一站停一站,车上人满为患,经常是站票,好在距离不远,只要不需要导车,就感到很幸福了。那时票价也便宜,从学校到家最便宜的6元,大概150公里,现在二等座还需要100多元呢。
曾经的绿皮车
能坐火车到达的地方都是很幸运的,好多地方不通火车,就只能坐长途车,高速路还很少,基本一坐就是一整天。,颠簸不说,吃饭也成问题,火车导汽车是常有的事,出行难真的是让人畏惧。交通环境、交通工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改善,特别是到了21世纪。无论火车、汽车都有很大提升,一是提速了,二是车辆更舒适了,随着高速路的四通八达,出行变得更惬意。火车从60公里每小时,提到120公里一小时,汽车开通了很多高客直达,比火车要快,车次多,随时买票。后来又有了软卧、双层火车汽车,更加舒适。在日常出行方面,小汽车开始进入家庭,刚开始还是觉得很贵,是少部分的专利,而汽车降价很快,细分覆盖很广,低档车从3万到十几万的车型聆郎满目,任意挑选。中国也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有段时间谁家买了啥车还被津津乐道,与财富挂钩。到目前买车已经是工作、结婚很自然的必需品,可以说小汽车真正回归了出行工具的本质,也少有再盯着看别人开什么车了,大多数是根据实际需要购车,而且国产品牌也越多越好。近几年,随着汽车的增多,堵车、停车难越发明显,新型陆地交通工具步入发展快车道,有共享自行车、电动车、新能源汽车、的士、大巴车、公交车,还有火车、地铁、轻轨、城际列车、高铁等等。一是向绿色环保靠近,二是向共享节约靠近。多种交通工具构成了一张大网,为人们出行提供了随时随地、全方位的选择。“出行难”不再是人们的“痛点”,甚至走出国门、周游列国也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
可以说交通工具的变迁是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缩影,当前是追求个性化的时代,路面上常看到叫不出名字的一轮、二轮等站立式交通工具,还曾见过弹性高跷在街上跳跃前进,真是个彰显个性的时代,各种代步工具新颖有趣,很是让人感慨,比如小牛电动US城市版,就是目前一款前沿小型实用代步工具的典范,蕴含多向新技术,灵活便利。
陆地交通工具的变迁,见证了改革开放为国家带来富强,为民族带来振兴,为人民带来幸福。趣谈杂评话百味,我是江渚上,欢迎交友交流,不吝关注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