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法国、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先后签订了华盛顿海军条约与伦敦海军条约,保证将新战列舰的建造冻结到1936年12月。1936年初,美、英、法等国签署了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规定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不超过35000吨,主炮口径不大于14英寸,但不再限制战列舰的数量。于是,各海军强国又出现了建造战列舰的热潮。
英王乔治五世号
虽然面临造价问题、针对战列舰是否过时的争论和调集人力、物力上的问题,英国皇家海军仍然认为需要拥有与潜在对手相当的战列舰。为了新的战列舰能赶在1937年初开始建造,1940年服役,英国海军参考谈判进展,取消了建造装备15英寸以上口径主炮战列舰的计划,决定推荐排水量35000吨,安装3座四联装356毫米口径主炮,航速26节的战列舰方案。1936年,英国海军部批准了建造5艘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的方案。由于日本宣布退出裁军会议,意大利也未在条约上签字,美国则宣布只有在日本遵守条约限制的情况下美国才不会突破条约限制。结果1937
年初匆忙开工的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的356毫米(14英寸)主炮口径是同时代战列舰中最小的,弹丸重量最轻,威力最低。而在建造时由于设计排水量限制节省重量的原因,最终主炮数量由12门又减少为10门,数量上的优势也消失了。但是该级舰的水线装甲带仅次于日本大和级。所以英国人算了笔经济账,在整体国力衰退期内,根本没有去琢磨诸如大和之类的钢铁怪物——所有条约环境下的英国巡洋舰和战列舰全部都是本着性价比去的,是一款合适英国国情的高速战列舰,设计上也能够算得上优秀,毕竟眼前的威胁就是德国的俾斯麦级。
在外形上本级舰采用了类似纳尔逊级的平甲板舰型和直线形艏柱设计,外观是极具现代感,采用了高大的箱型塔楼舰桥结构,两根烟囱位于舰体中部。本级舰长227.1米,舰宽31.5米,吃水10.2米,标准排水量33549吨,满载排水量为40580吨。主炮为3座45倍径356毫米炮,2座在舰艏、1座在舰艉。其中2座为四联装,分别位于舰艏和舰艉,1座为双联装,位于舰艏B炮位。每发炮弹重721千克,最大射程为33193米,每40秒可齐射一次。副炮为8座双联装50倍径134毫米炮,每发炮弹重36千克,最大射程为21397米,最大射高为14945米。另外,还装有40毫米和20毫米高射炮,但数量前后变化较大。
威尔士亲王号
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由于排水量的限制在强化防护的同时降低了火力的配备。乔治五世级最初设计采用12门14英寸口径主炮(3座四联装主炮塔。2座在舰艏、1座在舰艉)。由于设计排水量限制,为了加强装甲防护,B炮位主炮塔减少两门主炮以节省排水量,使主炮数量减少到10门,火力密度降低。结构复杂的四联装主炮塔可靠性存在问题,在服役后的一段时间中频频发生机械故障,主炮经常因为防火门连杆机构变形卡死而运作受阻。英王乔治五世级装甲防护的设计要求是能承受一发381毫米穿甲弹和一枚装药450千克的鱼雷。弹药库顶装甲厚149毫米,舷侧装甲厚374毫米;轮机舱顶装甲厚124毫米,舷侧装甲厚348毫米;主炮面板厚324毫米、塔侧厚224毫米、塔顶厚149毫米。149毫米厚的装甲能抵御406毫米炮弹在28003米距离上的命中。舷侧水线装甲带是垂直布置的,与当时流行的倾斜布置不同,尤其重视以水平装甲抵御空中轰炸的威胁,装甲抗弹性能较好。水下舰体防护采用类似“夹心”的结构。同级舰有英王乔治五世号、威尔士亲王号、约克公爵号、安森号、豪号5艘。
约克公爵号
服役历程 英王乔治五世号1937年1月1日于维克斯·阿姆斯特朗船厂开工,1939年2月21日下水,1940年12月11日服役。服役后担任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旗舰。1941年5月22日,参加对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搜寻。5月27日与其交火并命中。当日俾斯麦号战沉。在交火中它和威尔士亲王一样受到机械故障和不熟练水兵错误操作的困扰:在284雷达的指引下,它在8:53-9:13时的34次齐射中取得了14次跨射,而从9:20时一个炮塔失灵,最后每门炮都由于防焰锁定机构的问题经历过一次错过齐射。10门炮中有5门变得无法发射直到最后,而A炮塔3号炮两次失控开火因此被关闭了半小时。1941年10月~1942年5月,为前往苏联的护航运输队护航。1944年10月~1945年9月,加入英国太平洋舰队,参加对日作战。1945年10月~1946年12月,作为本土舰队旗舰。后改为训练舰,1950年转预备役,1957年拆毁。
安森号
威尔士亲王号1937年1月1日在卡梅尔·赖德船厂开工,1939年5月3日下水,1941年3月31日服役。1941年5月,在尚未完成测试调试时,就和胡德号战列巡洋舰一起参加了堵截德国海军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行动。1941年5月24日在丹麦海峡海战中,开火命中俾斯麦号,造成后者航速下降及燃油流失。胡德号被击沉后,被命中7弹且受主炮故障困扰的威尔士亲王号退出战斗。1941年8月,威尔士亲王号运载首相丘吉尔到纽芬兰,签署了著名的《大西洋宪章》。1941年,同反击号战列巡洋舰一起加入英国远东舰队(Z舰队),12月2日到达新加坡。12月10日在马来亚海域由于缺乏空中掩护被日军轰炸机击沉。威尔士亲王号被6枚鱼雷和1颗炸弹命中。
豪号
约克公爵号1937年5月5日在约翰·布朗造船厂开工,1940年2月28日下水,1941年11月4日服役。1942年3月~10月,为前往苏联的护航运输队护航,之后参加火炬行动。1943年12月,在为前往苏联的护航运输队护航途中击沉德国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1945年4月,加入英国太平洋舰队,随后返回英国成为本土舰队旗舰。1957年拆毁。安森号与豪号在服役期间则表现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