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跨境电商 » 正文

一场高校招聘会的就业生态——央企个别岗位招录比达100:1,“最难”就业季,企业青睐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3 07:00:06    作者:life    浏览次数:2544    评论:0
导读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张蓉 通讯员 袁奕婷 文/摄 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会。 “恳请广大校友企业为学弟学妹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共克时艰。” 6月8日下午2点多,浙江工商大学校长郁建兴提高了音量,对着直播镜头,为应届毕业生“代言”。 他的身后,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张蓉 通讯员 袁奕婷 文/摄

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会。

“恳请广大校友企业为学弟学妹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共克时艰。”

6月8日下午2点多,浙江工商大学校长郁建兴提高了音量,对着直播镜头,为应届毕业生“代言”。

他的身后,浙江工商大学下沙校区的排球场内,正在举办一场高校毕业生公益性校园招聘会。蓝色帐篷下,四排长桌前,坐满近190家企业的校招负责人,带来了8000个岗位需求。

眼下,尽管春招已接近尾声,但前来应聘的应届毕业生仍络绎不绝,这场招聘会吸引了千余位毕业生进场。

而身处长桌另一侧,各家用人单位的处境却截然不同——有的公司从义乌嘉善等地赶来,一下午却只收到5份简历,两小时后就无奈地提前打道回府;有的公司摊位前,学生排着队,忙到全场清退时,仍有学生上前询问。

疫情下第三个毕业季,当毕业生数量创历史新高,企业有哪些应变之举?作为招聘方,他们眼中的学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岗位需求仍旧旺盛?他们又更青睐哪类学生呢?

点击图片可阅读一段有意思的对话哪些学生求职难:考公考研滞留增多,求职目标不明晰

杭州新中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摊位。

下午1点半,校招负责人戴晓聪刚在摊位前,摆放好杭州新中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聘简章,一位男同学就带着简历直奔而来。

由于遭遇公司违约,这位应届硕士毕业生再次涌入就业市场,想应聘工程师的职位。

“他各方面条件都匹配,也提前了解了我们公司,但我们的校招比例缩减了,现在只打算招50个实习岗位。”戴晓聪说,作为传统IT行业,公司受到了疫情的部分影响,招聘策略有所转变。

从事招聘工作的第六年,戴晓聪发现校招沿袭已久的一些惯例正被打破——比如,秋招完成大部分岗位需求,春招只在3至4月进行少量补录。而现在,春招的时间被拉长,直到学生真正毕业。

“考公、考研的学生比例越来越高,也会造成一些优秀学生的滞留,我们想等等他们,可能8月才会进行正式岗位的补录,大约10个名额。”戴晓聪说。

杭州新中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摊位。

尽管目前只招聘实习生,戴晓聪还是收到了四五位应届毕业生的求职简历,还有一位是2021年的毕业生。她能感受到这批毕业生找工作的艰难,但与此同时,却发现大多学生缺乏明晰的求职目标。

“你想应聘哪个岗位?”当戴晓聪发出这句提问后,有时,她却会面临同一个回答——“和我的专业匹配的工作。”

一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女生,在摊位前,向戴晓聪咨询了很久。在女生填写下个人信息后,戴晓聪却发现,对方想从事的工作是产品经理。“我们公司没有这个岗位需求。”在戴晓聪的建议下,女生又默默划掉了自己填写的信息。

哪些学生受欢迎:目的性很强,定位清晰,提前做功课

管培生9-15K,跨境电商运营8-12K,跨境电商顾问10-30K……”在一张突出“年轻敢拼”主题的招聘海报的吸引下,杭州普特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摊位前,应届生络绎不绝,一度排起队伍。

“没有实习经验吗?”“因为考研,只简单找了个实习,学到的东西不多。”“因为考公,还没参加实习。”……

杭州普特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招聘摊位。

这天下午,类似的对话在此反复上演。杭州普特教育咨询有限公司HRBP赵源说,自己收到了20份简历,全部是考公或考研失败的应届生。

尽管互联网行业整体收缩,杭州普特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却打算借机储备优秀人才,“这届校招岗位需求扩增到80人,主要是运营和销售,现在还打算招10人。”

当天,赵源向8位学生发出复试邀请。相对于是否拥有十足的实习经验,赵源更在意,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能力、思维能力等多维潜能,以及“还打算继续考公或考研吗?”

赵源说,自己遇到不少学生,对找工作很佛系,感觉只是想找一份临时工作,当作自己“二战”时的过渡,“如果是抱着这种心态,我们这种‘大小休’、快节奏的公司是不适合的。”

杭州普特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招聘摊位。

握着手中的一沓简历,工作十年的赵源其实已默默在心里选定三位佼佼者,“他们只要来参加复试,愿意来我们公司,我们肯定要人。”

只各自简短交谈了十分钟,这三位学生是怎么脱颖而出的呢?

赵源只用了一个词概括他们的闪光点——“有要性!”

她解释说,“除了具备基本的多维潜能,这些学生找工作目的性很强,对自己有清晰定位,提前做了不少功课,直奔这个岗位方向。”赵源说,相比之下,更多学生还没从考研、考公失败的经历中抽离出来,缺乏新的规划路径,什么岗位都投,对自己的未来很迷茫。

或许是被招聘海报中的薪资吸引,下午4点半,直到全场清退半小时后,仍有学生前来向赵源咨询。而在招聘会另一边,一些带着大量招聘需求、远道而来的公司,却乏人问津,无奈地提前打道回府。

浙江禾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招聘摊位。

浙江禾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今年3月成立,地处嘉善经济开发区,本计划招聘百余位应届生,月薪在5-9K,但当天两小时内,仅收到5份简历。校招负责人张卉感叹,“除了薪资,学生也很看重工作环境。我们的产业线需要轮值夜班,能接受的学生不太多。”

哪些企业在扩招:校招比例翻倍,个别岗位仍百里挑一

疫情爆发后,急剧变化的求职环境中,一个稳定的饭碗开始成为一些毕业生更重要的期许。相对于聚集众多中小型企业的校园招聘会,一些知名度更广的大型企业召开的校园宣讲会往往人气更旺。

基于业务需求和保障以及稳定应届毕业生就业的需要,中国移动智慧家庭运营中心(杭州研发中心)特意提高了校招比例,岗位数量比前一届翻了一倍,达到200人。

中国移动校招现场。

“我们收到近1.5万份简历,有个别综合类、市场类的岗位,由于专业限制少,竞争尤其激烈,部分岗位招录比达到100:1。”该公司校招负责人吴长昊补充道,“海投的学生今年更多了,职位信息都没看懂,就投递简历的学生,大有人在。”

吴长昊发现,校招中的不少学生正陷入两种极端,“一拨学生,尤其是浙江的,家庭经济条件好,慢就业形势凸显,大多倾向考公、考编、考研,不急于找工作;而另一拨学生,挤破头在往专业不限的岗位冲,盲投、海投。”

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吴长昊直言,这届校招中更容易发现优秀学生——从公司内部看,央企的稳定光环在疫情下被放大,收到的简历数量丰厚,可选择的基数大;从外部环境看,互联网、教培、房地产等应届生就职的三大主力行业收缩,优秀学生得到分流。

中国移动校招现场。

两个数据足以印证吴长昊的感受。“一方面,违约率下降,今年违约率下降明显,且违约学生大多最终选择去公务员或事业编;另一方面,去年秋招时,曾拒绝Offer的5位学生,这段时间主动联系我们,想要回这个工作机会。”他略带惋惜地补充道,“都是985院校的优秀学生,往年从没有这种现象。”

哪些心理成主流:疫情之下,求稳心态排第一位

绿城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校招负责人王家斌也有相似的感受。

在王家斌看来,疫情冲击最大的是非生活必需品相关行业,而物业、物流、餐饮等生活服务类的刚需行业反而得到快速发展。

“现在,招聘过程中,公司稳定的行业属性就会成为我们向学生宣讲的一个吸引点。”王家斌坦言,“疫情发生之前,这一点其实没什么吸引力,稳定可能不在大多学生择业时的考虑因素之内,但现在,应届生大多有了求稳的心态,有时候甚至把稳定排在第一位。”

绿城校招。

因此,对于王家斌而言,这届校招的难度也降低了不少。自去年秋招至今,他们收到1.5万余份简历,是往届的近两倍。尽管公司的岗位需求和往年相比增长了60%,仅浙江省内就录用200人,全国录用1300人,但淘汰率依旧增加了30%,用人率平均约10%。

5月以来,王家斌已陆续接到全国7所高校的主动来电,邀请其参加校园招聘活动,“现在,学生已经接近毕业,往年在这个时间点,不可能还有这种招聘邀约。”

不过,王家斌的直观感受是高校老师比学生更焦急。“大多学生对于工作表现得不是很积极,可能他们觉得毕业一两年不工作,不是问题。相比之下,高校老师反而更积极和我们对接。有时候,他们还会和我们说,能不能通融一下,你们都要了。”

在王家斌眼中,不少应届生的择业姿态依旧放得比较高。“尤其是顶尖学校的学生,即使面临目前这种就业形势,但一些学生也不愿意将就。”他举例道,“他们预期的年薪在25万到30万,以互联网公司曾给出的薪酬标准来衡量其他行业,但事实上,像我们这种传统行业匹配不到这么多。”

绿城校招面试。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对本届毕业生来说,薪酬福利仍是求职时首要关注点。而“工作和生活平衡”、“大环境不好,稳定最重要”成为学生最看重的其他两项因素。

截至4月中旬,在有求职计划的应届毕业生中,仅46.7%已收获Offer,15.4%已签约。分院校类型看,双一流院校优势明显,而专科院校签约率高于普本,普通本科毕业生陷入就业困境。从专业来看,理学、工学、医学等专业型学科就业情况较好,而经管类、人文学科等专业的签约情况排名靠后,89.5%的经管类求职毕业生目前仍未签约。

随着毕业季逐步临近,多位企业校招负责人建议,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把自己的心态放平和,明晰职业规划和求职目标,减少海投、盲投这种无效功;同时,主动积极参加更多的招聘活动,了解市场化需求,对标就业环境,重新自我定位。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5487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