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葛均波院士:发现半月现象救无数年轻人生命,降低了心脏支架价格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3 15:15:03    作者:life    浏览次数:4211    评论:0
导读

我国有位医学大家出身寒微,却靠自己的努力青云直上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谱写了一曲“寒门出贵子”壮丽篇章,他就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葛均波教授。他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心肌桥在心脏彩超上“半月桥”现象,并为此挽救

我国有位医学大家出身寒微,却靠自己的努力青云直上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谱写了一曲“寒门出贵子”壮丽篇章,他就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葛均波教授。他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心肌桥心脏彩超上“半月桥”现象,并为此挽救无数年轻人的生命,他还带领团队研究心脏支架药物涂层,使心脏支架由原来的4万元以上降到1万元以下,被人们称为宅心仁厚的好院士。

一、寒门出贵子。 葛均波院士1962年出生在山东省五莲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正赶上三年经济困难,妈妈没有乳汁,只好用小米粥把他养大。与普通人一样,他吃过黑面窝窝头,放学的时候打猪草,喂鸡喂鸭。11岁那年不幸从高处摔下来,左小臂肿胀,到了某医院医生只草率地看了一下说:小孩子筋扭伤了,吃点药就好。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小臂肿胀没有减轻,后来家长领他到一位老中医的面前,老中医认真查看了病情,判定他左前臂骨折,需要做夹板固定术配合中药贴敷,才慢慢的好起来,但留下了一个后遗症,左前臂有点屈曲。就此他萌生了一个理想,长大要做一个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而且要认真诊断,不能误诊,减少病人的痛苦。1979年他考上了青岛医学院,在大学5年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毕业后考上山东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

在紧张学习的日子里向往更高一级的学府,整天泡在图书馆查资料,解难题,锻炼自己的英文能力,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上海第一医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陈灏珠院士。“名师出高徒”葛均波成为上海市心血管治疗领域的佼佼者。三年后公派到德国美因兹大学继续博士后研究,由于基础扎实,临床经验丰富,1995年担任埃森大学心导管室主任。经历了海外的漂泊,他一颗赤子之心始终向往着祖国,他和家人商议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到国内参与医疗卫生事业建设。2011年被评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并先后担任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二、医学领域里颇多建树。何均波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心肌桥的彩超特异性征象“半月现象”和“指尖现象”,正常的冠状动脉在心肌外膜行走,如果一段冠状动脉行走在心肌内就成为心肌桥,程度轻这可以没有症状,重者的频发心绞痛甚至心脏猝死,许多年轻人的生命因此而丧失。葛均波院士经过深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心肌桥必定要出现的这两个现象。为临床诊断提供特异性依据,尤其对于严重的心肌桥病人减少,其发生心肌梗塞和心脏猝死的几率,为此葛均波院士挽救了无数年轻人的生命。主持和研制了中国首例可降解涂层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使冠状动脉支架由原来的每次4~5万元降到1万元以上,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被人们称为宅心仁厚医疗专家。

成功地实施了经皮主动脉动脉瓣置换术,和经皮肺动脉瓣、二尖瓣置换手术。多年来,他在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50多篇,中英文学术专著6部。他主持的973子计划,论述心脑血管病与炎症因素的关系,第1次将心脑血管病与炎症因子联系起来,为临床治疗开拓更多的思路。早在19世纪德国及以后的学者都认为动脉硬化是炎症反应的结果,起始于脂纹现象,贯穿于整个斑块形成过程。葛均波发现糖尿病人糖基化产物对冠状动脉产生刺激,导血管中的树突状细胞产生分化,形成抗原逞递,导致免疫反应加剧,炎症因子水平大大升高,因此在动脉硬化早期研制抗炎性物质,将 阻止动脉硬化发展。葛均波院士卓越的研究成果受到社会的认可,先后在本行业部门担任要职,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参与社会活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出身寒门的人不要自卑,要勇于攀登,以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关键词: 葛均波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5910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